[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是指什么]经济特区特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是指什么]经济特区特的含义
深圳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
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
公里。
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
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特区前身
为原宝安县的县城,人口仅有两万多,是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
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
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
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
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
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
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
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
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
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
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
境管理等。
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
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
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
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
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
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
2002年,国内
生产总值2239.4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571.26亿元。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
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
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
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22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
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
其中2022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
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
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现在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40年前,中国设立包括深圳在内的四个经济特区。
在这些“实验场”里,中国经济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虽是“摸着石头过河”,却也“杀出一条血路”。
40年弹指一挥间,经济特区始终走在社会变革的最前沿,以“排头兵”身份为中国经济发展破
冰蹚路,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特区是什么?其答案也愈加清晰。
破与立
变革都需要突破口。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刚刚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中国,亟需一个披荆斩棘的尖兵来“搞活”经济。
承担重任的,正是经济特区。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在向中央领导作汇报时,建议中央下放若干权力,允许在毗邻港
澳的深圳市、珠海市和重要侨乡汕头市开办出口加工区。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与鼓励。
“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直白通俗的话里,透着热血与干劲。
经过深入调研,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79年7月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省委关于在对外经济活
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并同时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
“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同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随着经济特区创建工作陆续展开,无数急于摆脱贫困的中国人涌向这里。
短短几年功夫,“三
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水草寮棚”的渔民村变身“家家万元户、户户小洋楼”,让中国人
确信:这个方向没错!
尝到“甜头”的中国,秉持着“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方向,于1988年4月决定海南正式改制为省并划定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2022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中央又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队伍不断壮大,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一个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样本也由此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