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江苏省常州市新课标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七.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 新课标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七)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4题。
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2分)
人文荟cu ì,古风蔚然。
ch án g 徉在红梅公园的林荫花径,芬芳的气息在耳p àn 轻拂,
一幕幕风景p ū面而来,数不胜数的人文历史景观,使红梅公园独具m èi 力。
(摘自20xx.9.28
《常州日报》)
2、按要求默写[(1)—(4)任选两题,(5)(6)两题任选一题]。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4)足蒸暑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天,王某在人民公园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禁想起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目前,班级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我们不遗余力地进取、完善,这个班必将出现新的飞跃! (用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写。
)
3、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
(3分)
鲁达等三人到潘家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阁子有人啼哭,便询问原因。
听了金家父女对镇
关西的血泪控诉,鲁达勃然大怒。
第二天一早,鲁达亲自保护金家父女逃出虎口。
然后径自
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激怒他,挑起打斗,继而打死郑屠,奔出南
门出走。
陆虞候再次设计陷害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息,林冲怒
寻陆谦不遇。
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
林冲借宿古庙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
林冲在一庄上烤衣讨酒,打散庄客,醉倒雪地,被庄客捉住。
(1)用一副对联概括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
上联:
;下联:
(
2)从上面文字中任选一个人物
....,结合你所积累的名著知识,作一简要评价(至少运用
2个成语)。
密封线内不要答
题
4、仔细揣摩下面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100字左右的语段。
(不得引用本试卷中的
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
)(3分)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
却毫无愧色的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他。
因为有人肯分享
你丰收的喜悦,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
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
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
无知和愚昧。
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在他的言语和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
万别鄙视他。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剪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
质,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
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一下自己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面是我市近日公布的摩托车扩大限行范围示意图,
请仔细观察后,用简明的语言准确表述其中的主要信息。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表是某网站对1000名不同年龄段学生通讯方式的调查,请你仔细阅读此表并写出从表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满族荷包》一文,完成7-11题。
(13分)
满族的荷包不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许多满族人都喜欢佩带。
满族曾是一个以狩猎和游牧为主的民族,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常年出没在深山老林,同飞
禽走兽打交道,因饮食无定,便在腰间挂一个用兽皮做成的囊袋,里面装着食物,袋口用细细的皮带子抽紧。
有了这样一个装满食物的皮囊,便可以在山林中随时充饥。
斗转星移,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的先人走出了山林,开始了农耕生活,皮囊也演变成了布囊,演变成用绫、罗、绸、缎等织物缝就的精致而小巧的佩饰,上面绣了花鸟虫鱼的图案,这就是后来的荷包了。
形式变了,内容也有所改变,一些荷包里不再装着充饥的食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一饱口福的小零食。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荷包里就装有梅花饼儿、香雪润丹等小吃。
而另有一些荷包。
则装着香料、烟草。
装香料的荷包又被称为“香荷包”,是满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
一对男女相爱了,女方往往要送给男方一个荷包,那个荷包,一定是那个少女满含深情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的。
古往今来,一只只精美的小荷包,不知见证了多少满族青年男女的爱情。
装烟的荷包,称为“烟荷包”。
有的是皮制,有的是布缝,布缝的荷包都有刺绣。
烟荷包有的是待嫁少女做给未婚夫的,有的是出嫁以后给丈夫做的。
有趣的是,每个烟荷包上都拴着一个烟荷包疙瘩,其形状如同传说中老寿星拐杖上的葫芦,只是比那葫芦要小许多,长只二寸许,一般为木制,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十分精美。
也有用布缝制的,布上也精心地绣得红红绿绿的,里面塞满碎布等物。
烟荷包疙瘩的作用是防止烟荷包失落。
在满族人中,过春节或某人某家有了喜事,都有送荷包的习俗,以此祝愿吉祥平安。
满族人喜欢荷包,男女老少都佩带荷包,但其佩带的方法和位置却是不同的。
男人的荷包和解食刀、扇套、火镰等必备的小物品一起挂在腰带的两侧,女人的荷包一般挂在旗袍上边的第二个纽扣上,年轻的女人或孩子在挂荷包的同时,还常常挂有小怀镜、香串儿、玉牌之类的物件。
只是每年到了端午节,荷包就要更换一次,更换后的荷包里面要装雄黄和艾草,有些人还把小梳子、小篦子以及核桃、枣木等和雕刻的小“五毒”配成一串挂在腰间,据说可以辟邪。
小小的满族荷包不仅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而且还是亲友间相互的赠品,在宫廷中也广为盛行。
在每年的旧历年前,皇帝都要将荷包例行赏赐王公大臣,那些荷包被称为“岁岁平安荷包”。
满族荷包从莽莽的山林中走出,带着吉祥和祝福,走过了数百年的岁月,走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丹东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又闪烁出迷人的光彩。
如今,满族荷包在传统的个体缝制、刺绣的同时,还有了专门的加工工厂,不论品种和款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满族荷包不再仅仅是民间的赠品和青年男女的信物,它已经成为旅游者青睐的纪念品。
(作者:张涛选自 11月《读者·乡土人文版》,有改动。
)
7、依据文章内容,将下列相对应的信息用直线连起来。
(3分)
皮囊香料传递亲情
香荷包烟草充饥
烟荷包食物见证爱情
8、荷包的制作是十分讲究的,请根据上文内容,用四个字短语分别概括讲究的具体方面。
(2分)
9、下面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首情歌《绣荷包》的歌词,请仔细阅读,并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归纳满族荷包承载的文化内涵。
(4分)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里面的意思/郎你要自己猜/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郎是年青汉/妹如花初开/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当满族荷包由专门工厂加工,成为旅游者青睐的纪念品,成为一种商品的时候,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而其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必然日趋失落,让人觉得黯然神伤。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文中说“男女老少都佩带荷包,但其佩带的方法和位置却是不同的”,请依据下面材料和上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积累,推究男人和女人佩带荷包
....的方法和位置不同的原因。
(3分)满人的服饰颇具北方游猎骑射民族的特点。
日常穿的主要服装是旗袍。
满族妇女的旗袍很讲究装饰,在衣襟、袖边、领口处都镶嵌几道花条或彩芽儿,有的要镶上18道花边,再配上五彩缤纷的“大绾袖”,艳丽而典雅。
在清朝,女人穿的是直筒宽袖长袍,显得修长秀丽,婀娜端庄。
男人穿的是马蹄袖袍挂,便于激烈动作和马上运动。
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
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
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猎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踩生》一文,完成12-17题。
(共15分)二十年前,一个湿漉漉的端午节早晨,我正在村边麦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使人一年都神清气爽),母亲在地头喊我,让我去周大嫂家借把镰刀。
“一大早借镰刀干啥?”我疑惑地问。
母亲微笑着不语,在湿润的晨光中,她的脸上溢满神秘而幸福的光彩。
我一路小跑来到周大嫂家,刚迈进外屋的门槛,就听到屋里传出一阵婴儿清脆的啼哭,屋里的人们低声欢呼着:“生了,生了!”周大嫂的婆婆从里屋出来,满面笑容地摸着我的头说:“贵人踩生,这孩子的命不错……”
我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急急忙忙一大早就让我来借镰刀了。
按照我们那里的风俗,婴儿落地时,谁正巧无意中跨进这家的门槛,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谁就是这个孩子的“踩生人”,而他往往能决定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踩生人是位“贵人”,孩子将来也必定能成为“贵人”;踩生人为“贱人”,孩子将来也必定成为“贱人”。
因此,谁家的媳妇将要临产时,这家是不欢迎闲杂人随便登门。
显然,我的这次“踩生”有着母亲极大的“预谋”成分。
同时我也很清楚,村里人是把我当“贵人”看待的,因为那时我正在县城读重点高中,我去踩生这似乎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可是这非但让我高兴不起来,反而感到给我一种沉重的压力,让我在小小的年纪里,就有了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感。
从此,我身上不仅凝聚着全村人希望的目光,而且我的命运还决定着另一个幼小生命的命运。
我学习更加勤奋刻苦了。
后来,终于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我考入一所师范大学。
毕业后,被分到外地,当了一名中学教师。
生命的轨迹按照固有的方式在不停地运转:我娶妻、生子,转眼便人到中年。
为人师、为人夫、为人父,琐碎的生活,疲惫的身心,几乎让我把曾经踩生的事忘却了。
前不久,妻子下班回家,兴冲冲地告诉我,她已给我联系好一份到一家广告公司搞设计的工作,月薪很高。
这和我当教师的工资相比,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我的心开始动摇了。
一个月圆的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遍地的月光,突然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个早晨,仿佛又听到了那声清脆的啼哭。
那是一个新生命对这个世界的宣言,清脆、透明而又激越。
接着,这声音又幻化成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我舍不得这个清纯的世界,可又不忍心辜负妻子的那片热心。
也许,为了让我踩生的那个生命活得更好,我应该去接受那份高薪的工作。
就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意外地收到一封署名“端端”的信。
信中写道:“我就是二十年前被您踩生的那个女孩,因为我生在端午节,母亲便唤我为‘端端’。
现在,家乡踩生的习俗已经不多见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您。
从小到大,妈妈经常提到您的名字。
您是咱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现在,每当村里人提起您,仍是赞不绝口。
虽然‘踩生’有着很浓的迷信色彩,但我一直把您作为我成长的楷模,并从小立志,将来也要像您一样当一名教师,不怕清贫,耐得住寂寞,用文化知识的阳光雨露,为千千万万的孩子们‘踩生’……今年我就要从师范毕业了,我已申请回故乡教书。
衷心感谢您,二十年前,您为我踩生……”
端端还随信寄来一张照片,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子,像二十年前的那声啼哭一样清纯
动人。
我的心震颤了。
月光下,我把“踩生”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又让妻子看端端的来信和照片。
妻子沉默了,
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很快,我给端端回了信。
信中说:“二十年前的那个端午节,我为一个女孩‘踩生’,可
我没想到,二十年后,这个长大的女孩又来为未老先衰的我‘踩生’了。
我多么希望能有一
天回到故乡,再用故乡麦田里的露水洗把脸啊……
把信投进邮筒的一刹那,我的心就像走进了绿色的春天,豁然开朗了。
(作者:李聿钟 选自《读者》
20xx.11)
1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两件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3、文章开头写道“我正在村边麦地里用露水洗脸”,结尾写道“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天回到
故乡,再用故乡麦田里的露水洗把脸啊……”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说出“我”两次“洗脸”
的意图。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1)我的这次“踩生”有着母亲极大的“预谋..”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这个长大的女孩又来为未老先衰....的我‘踩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二段写道:“母亲微笑着不语,在湿润的晨光中,她的脸上溢满神秘而幸福的光
彩。
”此时的母亲一定心潮澎湃,请发挥合理想像,以“母亲”的口吻,写出当时的心理活
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高薪的工作”和“清贫的教师”之间,“我”并没有直接作出明确的抉择,那么,
你认为“我”会作出怎样的抉择?请根据文章内容,作出回答并简述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踩生”的理解。
(3分)
踩生,或称踩门,是流行全国的民间生育习俗。
江南地区多视踩生为能给新生儿带来好
运的吉庆之事。
民俗学家仲富兰曾回忆少年时代应邀替邻家踩生的往事,其原因便是这户人
家妇女有喜时,他曾去拜年,祝贺“早生贵子”,结果当真生了一子。
做父母的坚信这是祝
福的灵验,在选择踩生人时,便向他发出了邀请。
(《现代民俗流变》,上海三联书店)
和主人家欢迎踩生的现象相反,还有很多地方流行着拒绝踩生的种种禁忌。
如清康熙《隰
州志》记载,“初生子,禁生人入室,(门上)插稻,男二,女一”。
这样做的缘故有多种解
释:一说是怕踩生者“踩断”或“带走”产妇的奶水,使婴儿难以存活;一说是怕“外鬼”
趁机闯入,勾走新生儿弱小的灵魂。
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密封线内不要
答题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②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
(2分)
(1)肉食者鄙.()(2)弗敢专.也( )(3)小惠未徧. ( ) (4) 小大之狱.(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
20、请揣摩语境,为文中①②两处分别补上合适的修饰语,来丰富人物形象。
(2分)
①②
21、有人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其中的“肉食者”应该包括庄公,也有人认为不包括庄公,你认为呢?请依据文章内容阐明你的观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节选,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4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2],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3],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注:[1]景:大。
[2]殷:深。
[3]董:督责,监督。
(1)用一句俗语或古诗文句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请写出《曹刿论战》选段中能体现上文观点的句子。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仅依据上文和《曹刿论战》选段,说说“作战”与“治国”的异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段,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在原文上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修辞、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5分)
不论是清晨还是夜晚,在我家门口长长的一条胡同里走着的时候,总能听到一阵阵悦耳的琴声。
那乐曲,曲调柔和、悦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清脆,时而激昂……一个个音符似乎变成了轻纱般飘动的云朵,变成了艳丽夺目的彩带。
突然,又似一股清泉从高耸的山崖上落入水潭,那水花飞珠滚玉般的声音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好听。
我走着,仿佛是一只小小鸟随着音乐欢乐地歌唱。
我几乎被这美妙的音乐声陶醉了。
从那时起,似乎被小提琴的那种魅力给迷倒了,吵着整天要去学,可妈妈总是笑着说:
“你还小”!
(二)大作文(55分)
24、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脸是一扇窗口,人们常用满面春风,愁眉苦脸,嬉皮笑脸,死皮赖脸等来形容人的情感与心境。
脸是一面镜子:危难时刻英雄面不改色,懦夫面色如土;君子做人一脸正气,小人得志笑里藏刀。
脸能告诉你人们的苦乐爱憎,也能回答出人们的观点态度。
读领导的脸能读出他水平高低,读朋友的脸能读出真挚虚伪,读爱人的脸能读出夫妻真情,读孩子的脸能读出稚嫩童心,读商人的脸能读出冷热炎凉……
请以“___________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得少于25行),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脸
新课标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0分)
(一)(共10分)
1、萃徜畔扑魅(2分。
答对两个得1分。
)
2、(1)会挽雕弓如满月(2)山岛竦峙(3)山重水复疑无路(4)背灼炎天光(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共6分。
(1)—(4)题任选两句,(5)(6)两题必做,一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
3、不设统一答案。
例:(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或林教头杀敌山神庙等(2)鲁提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的英雄好汉。
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而又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梁山英雄。
(2分。
意思对即可,人物评价必须运用至少2个成语。
对联概括1分,人物评价1分。
)
(二)(共6分)
4、不设统一答案。
如: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3分。
现象1分,感悟2分。
)
5、每日8:30—17:00,禁止摩托车在长江路以东,龙城大道以南,丽华北路、青龙西路以西,常锡路以北范围内通行。
或:西面由怀德路扩大至长江路,北面由关河路扩大至龙城大道,东面由和平路扩大至丽华北路、青龙西路,南面由劳动西(中)路扩大至常锡路,在这一范围内,每日8:30—17:00,禁止摩托车通行。
(3分。
视表述准确与简明给分。
)(三)(共4分)
6、不设统一答案:参考:1、不管哪个年龄段使用固定xxx 的比例都很高,使用书信的比例都很低;2、随着学历的提高他们使用电子邮件方式和移动xxx 通信的比例在大幅度提高;而使用书信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
4分。
答对一点得2分。
二、(共40分)
(一)(共13分)
7、皮囊香料传递亲情
香荷包烟草充饥
烟荷包食物见证爱情
(3分。
连对2个得1分。
)
8、形状各异、裁剪精细、图案生动、绣工出众、颜色搭配。
(2分。
意思对即可。
)
9、①见证满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亲情;②祝愿吉祥平安;③辟邪;④传播满族的民族特色及民族文化的纪念品;⑤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生活的向往;⑥寄托对对方的思念和期盼。
(3分。
意思对即可,答对2点得1分,答对3点得2分,答对4点以上得3分。
如有其他理解,合理亦可。
)
10、不设统一答案。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
(4分。
视理解与表达给分。
)
11、男人将荷包挂在腰带的两侧,源于狩猎生涯,适于马上运动,利于灵活取物;女人将荷包挂在第二个纽扣上,与其他物件相配,显得端庄典雅,更显满族女性独特的美。
(3分。
各1分,语言1分)
(二)(共15分)
12、①20年前,“我”为刚刚出生的端端踩生;②20年后,端端的来信为“我”,坚定了我继续做教师工作的决心。
(2分。
意对即可。
)
13、第一次:使自己在一年中都神清气爽;第二次:用故乡的清纯与朴实,洗去污垢,净化心灵。
(2分。
意对即可。
)
14、(1)原指做坏事之前的谋划,这里贬义褒用,指这次踩生是母亲的刻意安排,洋溢着一种自豪之情。
(2)指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这里的意思是“我”过早地被金钱诱惑,心灵玷污,精神失落了。
(2分,各1分)
15、能突出母亲“自豪”与“幸福”的心理,想像合理即可。
(3分。
)
16、我认为他仍然选择了做“清贫的教师”这个工作,从结尾段可以看出:“我”告诉端端,自己在端端的感召下继续选择了教师工作,这个决定使“我”心情格外舒畅,就像战胜了
冬天的严寒,走进了绿色的春天一样。
(3分。
意对即可。
)
17、不设统一答案。
要点:①带有很浓的迷信色彩;②寄托了人们祈求吉运的美好愿望与祝福;③在有的地方认为踩生会招灾惹祸;④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楷模,并从小立志,发愤图强;⑤欢迎踩生或拒绝踩生,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恰恰分别体现了人们对新生命降临人世的祝福和人类对死亡的恐惧,父母和长辈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从两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生殖文化的两大特点——对生命延续的期望和对生命中断的恐惧。
(3分。
意思对即可,答对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若有其他理解,合理亦可给分。
)
(三)(共12分)
18、(1)目光短浅。
(2)独占。
(3)同“遍”,遍及。
(4)案件。
(2分。
答对两个给1分,意对即可。
)
19、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分。
意思对即可。
)
20、①能体现出曹刿说话时鄙视的神态即可。
②能体现出庄公迷惘的神态、疑惑的心理即可。
(2分。
各1分。
)
21、不设统一答案。
肯定否定皆可,但要抓住“鄙”来分析,如认为庄公“鄙”,属于“肉食者”,可从庄公对作战条件的认识不足,或对战术的疑惑不解的角度分析;如认为庄公“不鄙”,不属于“肉食者”,可从“庄公能接贤纳谏,有明主之风范。
或庄公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之道理,不然庄公为何要提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条建议?”的角度来分析。
(2分。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合理即可。
)
22、(1)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分)(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分)(3)同:都需要人心所向;异:作战容易,治国困难;作战时能竭尽诚意对待下属,治国时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2分,“异”和“同”各1分,如有其他理解,合理亦可,但要依据文本。
)
三、(共50分)
(一)(共5分)
23、修改参考:(1)“长长的一条”改为“一条长长的”。
(2)“激昂”改为“雄浑”。
(3)可在“云朵”前加“轻纱般飘动的”,使表达更生动。
(4)“涯”改为“崖”。
(5)“那水花飞珠滚玉般的声音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好听”改为“那水花飞珠滚玉般的声音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那样好听”。
(6)在“似乎”前加“我”。
(7)删除“给”。
(8)“吵着”和“整天”对调。
(9)“你还小”!句中的“!”放在引号里面。
(5分。
改对一处得1分,若有其他改法,只要符合要求且正确合理亦可得分。
)
(二)(共55分)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