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镇海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学案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考纲: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阅读内容: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基础知识:
一、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主观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欧洲
经济: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转移到,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社会:大量的白银所经之处就会发生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现象,这就是的表现。

新兴的的经济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

传统的,因为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收入,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因此他们的力量受到削弱。

思想:证明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

2、对亚非拉:加剧落后,加速近代化历程。

3、对世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从区域性演变为世界性历史
★问题思考
(1)什么叫传统商路?新航路是什么?
(2)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3)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4)如何理解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的价格革命?
(5)什么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哪些行为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6)如何正确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对亚非拉的影响?
★拓展延伸
1、古代世界文明的分布及其特点
分布:(1)五大文明摇篮: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

(2)五大区域文明: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特点:文明区域是封闭的,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2、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第一,两国都位于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

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

第三,两国已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权,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第四,新航路的开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绪有关。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
(2)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3)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贸易的发展
5、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上,明朝中后期从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中南美洲带来的玉米、红苕、马铃薯、花生、烟草、南瓜、向日葵、辣椒、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红苕、马铃薯和玉米,使清朝人口急速增长有了粮食保障,还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

欧洲商人对中国商品的大量购买、运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交上,明朝有葡萄牙骗居澳门,西班牙和荷兰侵略台湾,中国开始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清朝入主中原后,因为害怕汉人和西方殖民者勾结起来威胁满洲人的统治,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使清朝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

文化上,罗马传教士直接到中国来,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为了顺利传教,带来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并和明朝上层人物结合翻译出版,西方文化开始直接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学者开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西方著作的成果,徐光启和宋应星就是突出的代表。

所谓“西学东渐”,就是新航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

练习巩固
1、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丝绸之路的开辟D.经济全球化趋势
2、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文中所谓“发现美洲”的历史人物是
A.麦哲伦 B.达·伽马 C.哥伦布 D.迪亚士
3、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学案
【考纲】
列举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考点】
①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②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和影响③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④感受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
【阅读内容】
“海上马车夫”
【基础知识】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二)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本课内容是第一课的延伸和拓展。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出现,“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产生和发展,并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学习时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多角度思考问题。

原因:⑴利用地处____________的有利条件;⑵政府采用“________”
的政策
英国的⑶通过_____,英国_____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
崛起 1588年,打败________
1、18世纪扩张殖民 1600年成立的_______,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
英国 1607年,在北美获得了第一块殖民地________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扩张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
英国殖 1588年,打败西班牙“_______”,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民霸权 17世纪中后期,_________,打败荷兰
的确立 18世纪中期,打败_____。

(七年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_____帝国
2、15-16世纪
葡萄牙是早期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

新航路开辟后,他的殖民方向主要是向_________,此外还占据了中南美洲的巴西。

_________的殖民方向主要是向西,16世纪中叶,他已在_________建立起了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

3、17世纪荷兰的殖民掠夺与_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首先极力排挤_________的势力;在东亚还一度入侵_________;在_________还建立了贸易据点。

16世纪末,他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初,执世界殖民贸易之牛耳。

_________公司从印度获得巨额财富
野蛮的_____ ____ 靠殖民活动发迹
4、强盗的
贸易屠杀、奴役________;进行罪恶的_______。

不平等贸易
主要影响:(1)加速欧洲资本的________
(2)加剧了________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其卷入________
(3)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________的重要途径。

【问题思考】
三角贸易
①主要指17-19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枪支等)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金银,工业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

因其贸易涉及欧、美、非三洲,故称。

②三国(地区)间保持贸易收支平衡的贸易。

参见“多边贸易”。

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居上。

英国取得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⑴地理优势——大西洋航路中心⑵政策优势——重商主义
⑶经济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⑷军事优势——注重发展海军
⑸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完善
【拓展延伸】
如何辩证地看待殖民扩张?
建设性+破坏性
一方面,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无限的好处。

西欧是世界贸易的指挥者和受益者。

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及烟草种植业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取最大的利润。

最重要的是,新的全球贸易对于西欧经济的刺激,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这两个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

说明了资本主义殖民的罪恶。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三课“蒸汽”的力量
★考纲: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经过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阅读内容:打造“世界工厂”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概念解释:工业革命是指又称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1)、前提:资产阶级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

(社会条件)
(2)、条件:A、资金和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
B、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C、技术: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A、开始的标志:1771年,在德比设立了第一座,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了。

(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
B、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的发展。

备注:纺织业发展的表现(成就):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C、新的生产管理形式: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得到推广,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D、动力革命:改良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

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和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促进人类陆上交通的发展。

3、工业革命的扩展:
A、扩展的原因: 1825年英国取消的禁令。

B、扩展的方向:工业革命在和广泛开展起来。

C、扩展的影响:美国机床的发明和,使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摆脱了对英国机械的依赖。

,推动了。

4、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对英国和世界影响思考)
(1)经济上:(2)政治上:
(3)思想文化上:(4)世界市场和国际关系:
(5)其他如自然环境等方面:
知识点二、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概念解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经济扩张,原来互相分割孤立的各国、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致于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

1、生产的互补性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准备了物质条件。

2、交通工具的革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接纽带: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和的流动,引起的技术革命。

促进了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3、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19世纪60至70年代,空
前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

备注:A、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和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

★问题思考
1、英国工业革命原因和条件有哪些?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制是如何产生的?陶瓷业在英国工业部门地位如何?
2、工业革命中有哪些重要的发明成就?
3、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美国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4、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有哪些?
5、世界市场形成与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拓展延伸
1、手工工场与工厂制比较表
2、世界近现代史上三种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思想,简要指出它们的核心内容,实践措施,并分析它们兴衰的原因。

①重商主义
②自由主义
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经济思潮。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他们主张对内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对外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干预和保护。

核心内容: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实践措施: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

这种思想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兴衰原因: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限制,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③凯恩斯主义
核心内容: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实践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
①政治: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③思想文化:
民族危机下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

★练习巩固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科技知识的积累
D.殖民掠夺积累的大量资本
2.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生产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C.丝织业 D.机器制造业
3.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革新首先发生在
A. 英国
B. 法国
C.德国
D.美国
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下列符合其意的是
①促进许多新兴城市的诞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②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转入工业生产
③很多劳动力被机器生产排挤,为第三产业发展准备了条件
④工业化意味着财富涌现,人们可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标志的是
A.日本的“开国”
B.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中国的“门户开放”
D.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6.下列有关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保障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确立为其提供了政治保证
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8. 材料一:有一位现代历史学家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1830~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明显要比法国糟糕。

”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

但是,英国控制着100万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

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E·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二:(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水蒸气、二氧化碳、少量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 PPM上升到目前的约360 PPM。

——J·格里宾《历史焦点》(上卷)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哪些主要影响?
(2)从工业革命的以上影响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经验教训?
答案:
选择题:
ABDAD BB
主观题:
(1)主要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工资降低,就业机会减少,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2)经验教训: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必修二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考纲:工业革命
★考点:工业革命的经过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阅读内容:瓜分世界的狂潮
★基础知识:
一、前提条件
经济: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提供充足的资金。

政治: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相对稳定的政局。

技术: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二、概括
1、中心:和
2、开始标志:1866年,工程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3、成就
(1)电的发明和应用:
① 1866年德国工程师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标志)
②发明了钨丝灯泡,改进了发明的电话,试验成功,发明了,并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

③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及等领域。

(2)钢铁工业的发展:钢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使在工业中比重直线上升
(3)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起来,
塑料、、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变革,为传统农业向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三、影响
1、经济
(1)生产力提高
(2)生产关系:
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1863年,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建立。

为企业兼并创造条件。

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和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他的实质是。

2、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

3、对外: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4、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问题思考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3、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拓展延伸
1、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练习巩固
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研究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 生产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爱迪生发明电灯 B.贝尔发明电话
C.狄塞尔发明内燃机 D.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
①法国②德国③英国④美国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5、下列哪些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完成的
①轮船②汽车③飞机④火车⑤电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7、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8、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发明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9、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人贝尔的发明是
A.电灯 B.电话
C.无线电报 D.电视机
10、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限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ADDBD BACBA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