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时跟踪检测8+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Word版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八)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负笈.(jí) 纨绔
..(wán kù)
砧.板(zhān) 不胫.而走(jìng)
B.造诣.(yì) 夯.实(hāng)
不啻.(chì) 拾.(shè)级而上
C.着.(zháo)重吴大猷.(yóu)
跻.身(jī) 中规中矩.(jǔ)
D.热忱.(chén) 潜.在(qián)
步骤.(zhòu) 扺.(dǐ)掌而谈
解析:选B A项,“砧”应读zhēn;C项,“着”应读zhuó;D项,“扺”应读zh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合璧涵养颁奖名列前矛
B.烦琐秘诀闲暇举一反三
C.麾下辩论栋粱因材施教
D.窘相安祥贪婪按部就班
解析:选B A项,矛—茅;C项,粱—梁;D项,祥—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
....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
....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作为一个曾经几乎一文不名的患者,她几乎碰到过一贫如洗的状况,但作为一个不
平凡的普通人,她有着无与伦比
....的精神财富。

D.面对CBA霸主广东队,北京队历史上第一场总决赛就引人入胜
....。

有了这场胜利打底,对于后面的比赛,北京队的将士们就更不用害怕了。

E.近来,二手房市场依然火热,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房东临时调价现象屡见不鲜
....。

解析:选CE A项,“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也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B项,“闲言碎语”,指没有根据的话,也指与正事无关的话。

此处属望文生义,可改为“只言片语”。

C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用于此处合乎语境。

D项,“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此处属望文生义,可改为“取得胜利”。

E 项,“屡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解析:选D A项,一面对两面,可以删掉“看能否”。

B项,结构混乱,“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的主语为“荷兰”,“逐渐流入……仍有不少收藏”的主语是“马剑银币”,暗换主语,可把“铸制”删去。

C项,句式杂糅,可将“使”改为“给”,或者把“造成”改为“招致”。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家学渊源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

幸运的是,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

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在杨振宁10个月大的时候,他考取省官费负笈美国,历时五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于1928年归国。

归国后,先后执教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

杨武之先生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感情的人。

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艰苦、努力读书、正直做人的一生。

他9岁丧母,12岁丧父,寄于亲戚篱下,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持不与纨袴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

他常以此告诫和教育他的孩子。

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中国历史,讲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本人颇具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也常让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令他们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中国大地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学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会亲任家庭教师,从一切可能之处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

家里的客厅时常挂着一块黑板,那是父亲和孩子们讨论难题,传授知识的工具。

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主张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他还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

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将首先
对自己的儿女实施。

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温饱,她日夜操劳,凡事亲力亲为,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也颇有见识,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

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杨振宁从小就成为聪颖好学、品行端正、奋发向上、兴趣广泛的孩子。

尽管由于父亲工作的变换、战乱的影响,杨振宁的中小学转换了好几所学校,但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小时候的杨振宁就有远大志向。

有一次,父亲给他讲历史、数学、诺贝尔奖,他认真地对爸爸说:“我长大了也要争取得诺贝尔奖。

”父亲慈祥地笑了,“好好学吧!”父亲欣喜地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智慧超群,见识过人,热情而有毅力,他从心底里盼望儿子能成为一块好料,一个有出息的人!
中学时代,杨振宁的数学学得非常好。

父亲是研究数论和群论的数学家,他便从父亲那里接触了群论初阶。

他常常被父亲书架上一本群论书中美丽的插图所迷住,引发了许多遐想。

这一切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不能说没有一种潜在的启蒙作用。

1937年,抗战爆发。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合并办学,称为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科学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南迁,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也随校南迁。

杨振宁跟随父母辗转跋涉,先回合肥三个月,然后又取道汉口、广州、香港、越南的海防和河内、云南的河口,最后到达昆明。

在父亲的鼓励下,只读过高中二年级课程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力参加了大学统一招生考试。

在全国两万名考生中,他以榜上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5.文中说,杨振宁是幸运的,他的幸运表现在何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2)有父母的精心呵护与正确的教育引导;(3)考取了高手云集、名师荟萃的西南联大。

6.杨振宁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影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一位留美数学博士,大学教授。

他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情感的人。

他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经常告诫和教育孩子发奋读书,不与纨袴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2)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知识及重要历史人物,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祖国;(3)凭着自身的古典文学造诣,引导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4)在国家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亲任家庭教师,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5)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并首先运用这些思想教育自己的儿女;(6)研究数论群论,尤其是群论研究,引起杨振宁的兴趣和遐想,对他日后醉心于物理世界对称性的研究具有潜在的启蒙作用。

7.良好的家庭学养对幼年的杨振宁产生了哪些有益的影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良好的家庭学养使杨振宁从小就成为聪颖好学、品行端正、奋发向上、兴趣广泛的孩子。

尽管时局动乱、环境复杂,但他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2)良好的家庭学养使小时候的杨振宁就有着争获诺贝尔奖的远大志向,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智慧超群、见识过人、热情而有毅力。

8.杨振宁的父亲有着怎样的教育思想?请联系现实,谈谈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何启发意义。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的教育思想是: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种教育思想直至今天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他启发我们:(1)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其个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2)教师教学中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要目中有人(学生),而不应目中无人,唱独角戏,搞满堂灌;(3)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博专结合;
(4)教学中除了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5)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承担授业的任务,即教授学生学业的任务之外,还承担着传道和解惑的任务,即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任务。

(只要意思对即可)
(二)课外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气象学家黄荣辉:从放牛娃到院士
黄荣辉,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黄荣辉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科留学。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积累,选择了当时国际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行星波动力学,学成归国。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一生从事行星波动力学的研究,获奖无数,然而,他的成长之路却是从贫穷的放牛娃开始的。

黄荣辉出生在福建省惠安县一个非常穷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靠给人家当雇工或长工来养活全家。

新中国成立前,祖祖辈辈都没有上过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家里分得土地,他才上学。

由于生活十分困难,没有钱交伙食费,每星期他必须自己从家里挑几十斤白薯和柴草步行约20千米到学校。

再冷的冬天也只穿两件破烂的冬衣,直到高中毕业前,都没有穿过一双买的鞋。

一双木拖鞋伴他度过了中学时代。

他与一位同窗好友合盖一床被子,
上学用的文具只有靠有时帮助经济富裕家庭的子弟背书得一点劳务费来购买。

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他退却,反而更激励他勤奋读书,使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他带着家里唯一的一条被子,第一次穿着买来的鞋迈入北大这一引导他认识现代科学的大门。

学校给了他最高的助学金,还有冬衣和夏衣,有关领导还经常嘘寒问暖。

这使他暗下决心: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

就是这样一个纯朴的信念,使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79年,黄荣辉开始着手准定常行星波研究工作。

准定常行星波变化缓慢,波长上万千米,比地球半径(6 400千米)还长,这是进行两周以上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变化预报的关键性动力学问题。

进行这样的理论研究,必须从分析浩如烟海的观测资料入手。

要在这个领域提出一点新见解、新理论,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也要耗费巨大的心血。

黄荣辉同样无捷径可走,只能通过非凡的毅力进行研究。

黄荣辉感叹:“灵感没有帮过我的忙。

”是的,他是把中国农民的老黄牛精神和现代科学手段、科学思维相结合来塑造科学家的形象的。

他家老少三代五口人,居住在狭窄的简易筒子楼里。

回国后,两个孩子都上学,每天晚饭后,不论刮多大风,下多大雨,他都要到办公室去,直到家人休息之后,他才回去“接班”,用报纸把灯挡起来,继续他的研究。

清贫的科研生活,使他和他的爱人获得很强的适应力。

吃饭,他不问色香味,塞饱就行;工作累了,他不论睡地铺还是行军床,肩膀一挨铺就睡着。

上班时,头脑里不想柴米事,下班晚回家,爱人没意见。

对于这样的生活,他说:“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


在科学的迷宫,黄荣辉有时可以忘掉一切。

一年春节,研究所为每人代购一只鸭子。

分鸭子那天,黄荣辉推导有关行星波传播的数学公式,又是很晚才回家。

自行车上挂着鸭子,满脑子还是数学公式。

到家后,公式没推导完,鸭子却不见了。

他爱人笑道:“你一个活人带一只死鸭子还丢了?”谁知鸭子被所里一位同事拾到并送还。

这位同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所今天分鸭子,丢鸭子的人这么晚了才回家,这人一定是我们所的“书呆子”黄荣辉。

黄荣辉有时有点“呆气”,可他更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志气。

1979年,他由国家派遣赴日留学。

两年中,他每日工作14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在机房工作。

由于他在行星波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当时的日本气象学会理事长就多次挽留他在日从事研究工作,并表示要负责他在日期间的一切生活费用,但他没有答应,如期归国。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一位气象学家也要给他优厚的待遇,促他赴美工作,他婉言谢绝:“国家需要我赴美作合作研究时,我会去的。

”直到不久前,国外一所大学还愿提供高薪招聘他,他同样没有答应。

他对记者说:“我这个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事业,就在生我养我的中国。


黄荣辉很注意培养年轻人的科研能力。

他在10年前倡导举办的学术沙龙一直延续到现在。

无论他有多么忙,只要他在国内,他都会参加每两周举办一次的学术沙龙。

他指导学
生做学术报告非常认真,给学生修改论文总是一字一句地推敲,当论文发表后,从不把他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

稿费也从来不拿,全部给年轻人,历来如此。

这使年轻人很受鼓舞。

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下,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在他身边工作。

不但有我国派出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和他一起工作,还吸引了美国、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做了他的学生。

这种情况在国内是不多见的。

黄院士曾说:“我是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中科院院士的,我做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党多年教育的结果,再就是个人的努力。

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理想,不是为了谋生。

对名誉我看得很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要为科学发展扎扎实实地做点贡献,为国家为人民解决一点实际问题。


9.下列对传记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荣辉是第一批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科的留学生,他选择的课题是当时国际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B.黄荣辉祖祖辈辈都是文盲,家境贫困,他求学期间历尽艰辛,勤奋读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

C.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黄荣辉凭着非凡的毅力进行常行星波研究工作,清贫的生活没有改变他对科研工作的乐趣。

D.黄荣辉很注意培养年轻人的科研能力,培养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他的超高的科研能力甚至吸引了好多国家留学生成为了他的学生。

解析:选D D项,曲解文意。

原文是“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下,吸引了外国留学生成为他的学生”。

10.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黄荣辉出身贫寒,但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最终在行星波动力学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文中用丢鸭子的事件来刻画黄荣辉不懂生活,迟钝木讷的“书呆子”形象。

C.清贫的生活并没有成为黄荣辉的困扰,家人的支持让他能够专心致志地致力于科研工作。

D.准定常行星波研究难度大,资料多,但黄荣辉依然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见解、新理论。

E.由于黄荣辉在行星波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美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多次挽留他在美从事研究工作,被他婉拒。

解析:选AC B项,“书呆子”形象是表面的,实质上是在体现他忘我投入的科学精神;D项,没有提及他“提出了新见解、新理论”;E项,是日本气象学会理事长,非美国。

11.《论语》有云:“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黄荣辉将这两句化用为“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

结合全文,阐释这句话的含意。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为不能承受的苦难忧虑,在“我”这里都能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②家境贫寒却充实:尽管食不果腹,饥寒交迫,他都坚持完成学业并保持优异成绩。

③科研生活艰苦却精神富足:即使居住条件简陋,衣食粗鄙,早出晚归,他也能创造条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并以之为乐。

三、语言表达(8分)
12.仿照下面句子的整体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

要求所写句子在意蕴上要与上句保持一致。

(4分)
杨振宁专注粒子忘我追寻,却不时领略舒伯特的小夜曲,愉悦心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史铁生辗转轮椅艰难跋涉,却经常倾听贝多芬的交响乐,汲取力量。

13.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写一句结论。

(4分)
自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来,累计有杨振宁等8位华裔杰出科学家获奖。

在他们的回忆中,杨振宁说“四岁起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教我认了三千多字”,丁肇中说“母亲不在乎我考试得多少分”,朱棣文说“客厅弄得乱七八糟,母亲从不说我”,钱永健说“母亲给了我宽松的家庭氛围”,崔琦说“不识字的母亲坚持要我上学”,高锟说“母亲让我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度过童年”。

由此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文段内容的理解,从中抓住关键词,概括文段内容即可。

例如,本题中的关键词:母亲、教、家庭氛围、科学家获奖。

由文段可知,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在童年时期,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示例)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引领孩子走向未来最初和最关键的角色。

品味人生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飞不到高空。

想象力是翅膀,客观实际是空气,只有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显着成绩。

2、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

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生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3、真正痛苦的人,却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是当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落寂。

4、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5、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

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无聊赖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也许,幸福是你历经艰辛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

关键的是,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

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6、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7、淡淡素笺,浓浓墨韵,典雅的文字,浸染尘世情怀;悠悠岁月,袅袅茶香,别致的杯盏,盛满诗样芳华;云淡风轻,捧茗品文,灵动的音符,吟唱温馨暖语;春花秋月,红尘阡陌,放飞的思绪,漫过四季如歌。

读一段美文,品一盏香茗,听一曲琴音,拾一抹心情。

8、尘缘飞花,人去楼空,梦里花落为谁痛?顾眸流盼,几许痴缠。

把自己揉入了轮回里,忆起,在曾相逢的梦里;别离,在泪眼迷朦的花落间;心碎,在指尖的苍白中;淡落,在亘古的残梦中。

在夜莺凄凉的叹息里,让片片细腻的柔情,哽咽失语在暗夜的诗句里。

9、用不朽的“人”字支撑起来的美好风景,既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执着吟哦,也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怀;既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放气魄。

33 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蜂蜜;我是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疆,傲然屹立,显示出庄严的身姿。

10、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11、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12、失败,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成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包装给人看。

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失败和不忘失败。

成功者都是从失败的炼狱中走出来的。

成功与失败循环往复,构成精彩的人生。

成功与失败的裁决,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13、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14、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

15、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

16、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远源流长。

伟大的一生,像黄河一样跌宕起伏,像长江一样神奇壮美。

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

伟大的一生,像黄山一样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样大气磅礴。

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

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

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

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中探寻,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中实现。

17、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

18、过去与未来,都离自己很遥远,关键是抓住现在,抓住当前。

19、采一点晨曦,装点一天的清新,捧一把阳光,温暖一季的心情。

雨中潇洒走一回,去释放心底的罗曼蒂克。

一段白云下的遐想,找回的是心灵空间的宽广和飞翔。

听一曲欢快流畅音乐,脸上没有了忧郁的浮云,心中燃烧着一团艳阳。

把笑意写在脸上,人生四季的良辰美景,即如小桥流水,也如风清月明!
20、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我珍惜着每一个可以让我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

有时候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候会为一首歌流泪,因为自然。

要快乐,不止此时,而是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