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我国夏播玉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其中包括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北京、天津的大部,江苏、安徽的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等省部分地区。

播种面积约1.2亿亩,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1/3,总产量占全国的35%~40%。

夏玉米生产对我国全年粮食丰收起着重要作用。

为此,提出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黄淮海夏玉米区常遇影响产量的自然灾害和不利因素,主要有旱、涝、风灾倒伏、高温高湿、阴雨寡照及多种病虫害等。

因此,要求选用品种除了高产、优质外,还要能够抗御多种病害和不利生态因素,尤其是要耐阴雨寡照、耐密植抗倒伏等。

二、抢抓农时,进行适时早播
“春争日、夏争时”。

夏玉米播种要突出抢时早播。

适时早播可增加有效积温,延长玉米的有效生长期,充分利用肥、水、光和热资源,还可避免“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实现充分成熟和降低籽粒水分,是确保夏玉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为6月上中旬,上茬小麦机械收获后,铁茬播种,在农机具配套好的地区争取实现收获小麦当天完成夏播,实现“零农耗”。

三、抓好播种环节,确保苗齐苗壮
1、种子处理。

选购已经包衣处理的种子,若种子尚未
包衣处理,在播种前要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2、铁茬机械播种。

目前小麦田套种玉米面积在减少而平播面积在增加,这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提高玉米亩穗数。

平播田块要大力推广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铁茬免耕机播技术。

3、保证墒情。

5月下旬黄淮海等主要夏播区都喜降透雨,对保证小麦后期灌浆和玉米底墒都非常有利。

在干旱地区还要根据地块的具体墒情,在小麦收获前浇足“麦黄水”,便于麦收后抢墒播种。

如播种时墒情不足,有条件地区播后要及时采用喷灌浇“蒙头水”。

4、适当增加播种量。

为保证适宜密度,每亩播种量一般3公斤,最低不要少于2公斤,以保证有足够的出苗数。

5、播种深浅适宜。

一般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4~5厘米为宜,粘土或土壤过湿时,播种宜浅以3~4厘米为宜。

底墒不足,特别是砂土、沙壤土及麦田套种田块,应增加播深至6~7厘米。

要求播种深浅一致,群体整齐。

6、科学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进行平衡施肥。

夏播玉米可利用冬小麦的有机肥和磷肥的后效,一般不必施有机肥和磷肥。

每亩施纯N10~15公斤、K2O8~10公斤,在缺锌地块每亩施ZnSO41~1.5公斤。

钾肥全部基施,氮肥1/3底施、2/3追施,使用玉米专用长效释控肥时可在播种时一次底施。

播种时施入的基肥和种肥应做到肥、种分离,不能离种子太近,防止肥料“烧苗”。

7、病虫草害防治。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选用辛硫磷
等杀虫剂颗粒剂撒施毒土或毒饵进行防治。

播后苗前防除杂草,可选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品种如阿特拉津、乙草胺等;苗期防除杂草,可选用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品种。

四、加强田间管理,确保高产优质高效
1、合理密植。

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方及时补种或带土移栽。

3~5叶展期进行间苗定苗,保证合理的留苗密度,一般为4000株/亩左右。

有些高秆大穗型不适宜密植的品种一般为3000~3500株/亩。

而耐密型品种根据地力等条件和产量目标,还可进一步提高至4500株甚至5000株。

在中期管理中要及时清除小株、弱株及分蘖、空秆等,减少养分空耗。

2、中耕追肥。

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期(6叶展至10叶展),结合中耕进行施肥。

通过中耕,灭麦茬松土、除草。

追肥以N肥为主,不要地表撒施,应集中靠近根部穴施或条施后深覆土,并防止烧苗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3、及时排灌。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苗期耐旱怕涝,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涝,防止芽涝和苗涝;孕穗至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大,比较耐涝。

发生旱情时要及时浇水灌溉,可大幅度增加玉米产量。

4、防止倒伏。

倒伏尤其是中后期倒伏是玉米增加穗数、提高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可在选用耐密植抗倒伏品种基础上,采取合理密植、施肥、蹲苗、中耕培土以及去除小、弱、空株等措施预防倒伏。

在密度过大、有严重倒伏危险的地块,可提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预防。

如用50%矮壮素水剂
200倍液在孕穗前喷施。

5、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区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茎腐(青枯)病、矮花叶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地下害虫、蓟马等。

根据当地病虫害预测预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五、适期收获,实现增产增收
通过品种合理布局、抢时早播、早促早管、适时收获,使夏播玉米达到充分成熟,这是提高夏播品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玉米植株正常成熟时苞叶逐渐苍皮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形成黑层、显出特有光泽,含水率一般在30%左右。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早收获,致使含水率偏高(>40%),容重低,霉粒、破损粒多,商品品质差,影响产量、品质和价格。

若为及时腾地种麦,可减少晚熟品种种植,扩大玉米机械收获的比例和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