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潍坊爱尔达技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潍坊爱尔达技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

推开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老军自和差拨回管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朝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镇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连通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镇,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萌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过来靠了门。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到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管、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
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着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浇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科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域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

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例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

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义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态,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遗,不敢不来。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削,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回头又把差拨、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萌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样的描写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

B. 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门反拽上锁了”,这些细节描写暗示草料场起火另有原因,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 进了山神庙,林冲“把门掩上”“泼将(一块石头)过来靠了门”,这些动作为陆虞侯等人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理下伏笔。

D. 林冲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内心深处勇武好斗的性格,又与痛杀仇人的情节相照应。

2. 林冲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 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文是如何侧面描写“风雪”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作了深入地开掘。

在李白心目中,
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

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

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

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

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

“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

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

吾衰竞谁陈?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依贵清真。

”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

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

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六朝的淫摩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

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

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

同时还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请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谆真、精妙、传神。

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游酒在风尘。

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

”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

李白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

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

他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虽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

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修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

诗文也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申得到启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

无时不招寻……剪凿竹石开,蒙流涨清深。

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

吟诵之间,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清举、清扬之感。

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

(选自《大众日报》)
4.下列对于文中“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 集中地表现了李白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的追求。

B.“清”的含义极其丰赡,它主要指自然之清,也可指人物、事物之清,而且既含内容,又含形式。

C.“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表现了自然之清,即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

D.“清”表现出李白对于“美”的开掘,对“清”的执着追求也能表现李白具有“品格之清”。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指出了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弊端,坚决否定“绮丽”风习。

B.建安以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所以李白才倡导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

C.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不同于六朝所染的“风习”,所以,李白的批判并不是针对“诗风的美丽”。

D.李白所强调的“清真”,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积极地影响了韩愈的古文运动。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某种程度上既表现了“潇酒、自由”的人物风神,又表现了艺术作品“淳真、精妙”的特点。

B.李白对“清真”的理解跨越了古今悠远汉漠的时空,他用自己一生的大量创作来践行对于“清真”的追求。

C.“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诗人应将自然美不加雕饰地呈现出来,如此才会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的审美感受。

D.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

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

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

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

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

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

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

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

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

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
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

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

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

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

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

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

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

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

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

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

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

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

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

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

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

“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

问题很普遍。

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

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

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

”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

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

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

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阉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 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 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干部。

D. 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8. 乡村的变革使恒老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写作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

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

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

通判登州。

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

”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

”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

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

”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

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

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

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
二帝蒙尘,积愤至此。

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 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 阙指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部分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

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安排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

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

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

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宜陵即事
罗邺①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②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

【注】①罗邺: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

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郭铨、崔安潜等幕府,晚年远赴塞北边防营帐任职。

②青萍:古代名剑。

《拾遗记》:“帝颛项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监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霜白”“月落”点明诗人出行的背景,渲染出了环境氛围的美妙温馨。

B.“一声鸡”以声衬静,写出行之早与山村之静,呼应诗题中的“早发。


C.颈联“凋衰”写所骑之马毛发脱落的形象,并借马暗写诗人年华逝去的伤感。

D.诗人运用“青萍委匣”一典,以古剑自比,委婉地表达出复杂的心情。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情景默写(共9分,每空1分)
(1)在《望海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美景。

(2)《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但回头不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结尾指出后唐庄宗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的原因的一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列语段排序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②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

③雨后,韭菜叶子上往往还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④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

⑤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是足以招来蜂蝶呀!
⑥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⑦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A. ②⑤⑥⑦③①④
B. ④②⑤⑥③⑦①
C. ④⑤②①⑥③⑦
D. ⑤②①⑥⑦③④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现代作家毕淑敏认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是水、阳光、空气、笔和鲜花。

她认为水、阳光和空气是生命存在的前提,鲜花是爱与美好,而笔则是她努力追求的理想。

水、阳光、空气对于每个人都应当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请你写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区别于作者的另两样来,并简单解释理由,每条理由不能超过20字。

①_ ,理由
② ,理由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是一种必不少的生活内容,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

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情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标题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手法,其中D项,“勇武好斗”分析不准确,这一细节主要是表现林冲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的题目,要求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答题时首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进行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将火炭盖了”“把两扇门反拽上锁了”“把门掩上”“泼将(一块石头)过来靠了门”“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