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中考二诊生物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中考二诊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
【答案】C
【解析】
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正确;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B正确;
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但是遗传因素是基础而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C错误;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D正确。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下列属于蛋白质特性的是()
A.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 B.燃烧时有臭味
C.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红色固态物质D.遇碘酒变蓝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思考解答。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含碳,能燃烧,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也是有机物,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淀粉等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

故选B。

【点睛】
掌握蛋白质、脂肪、淀粉的特点及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下列分类单位中包含生物最多的是
A.界B.纲C.门D.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据此解答。

【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在四个选项中,界是最大的单位,包含生物种类最多,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等级的特点。

4.下列动物中,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A.河蚌——外套膜
B.蜥蜴——皮肤
C.鲫鱼——鳃
D.家鸽——气囊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注意在学习时总结。

例如①蚯蚓:体壁;②昆虫:气管;③软体动物、鱼、青蛙幼体等:鳃;③两栖动物成体:肺,皮肤辅助;④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肺。

【详解】
河蚌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错误;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B错误;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正确;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气囊只是储存气体,辅助呼吸,但是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 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动物的呼吸器官。

5.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在C部位开始消化
B.脂肪在D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D.流入B部位的胆汁含多种消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图示中,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据此解答。

【详解】
A.淀粉的消化始自A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在D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C.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甲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C错误。

D.胆汁不含消化酶,流入D小肠能乳化脂肪,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6.外界氧气进入人体血液里的路线应是()
A.鼻腔→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B.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C.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D.鼻腔→咽→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然后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外的毛细血管里,随血
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

【详解】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外界氧气进入人体的路线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C正确。

【点睛】
关键是掌握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以及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7.每年都有许多红嘴鸥飞到“春城”昆明过冬。

下列不属于红嘴鸥适于飞行的特征的是()
A.有气囊辅助肺呼吸B.骨骼轻薄、坚固
C.善于鸣叫D.前肢特化成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红嘴鸥属于鸟类。

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详解】
ABD.气囊辅助肺呼吸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骨骼轻薄、坚固利于减轻体重;前肢特化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

因此,这些都是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故ABD不符合题意。

C.红嘴鸥善于鸣叫。

鸣叫可用于吸引配偶等,但不是适于飞行的特征,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解题关键。

8.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出的部分法定类型传染病。

叙述正确的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通过血液进行传播
B.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C.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D.“防疫人员穿着隔离服”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四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A.疟原虫由按蚊传播,引起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由蚊虫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途径都是吸血的节肢动物,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都是血液传染病,故A错误。

B.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源是流感病人,流感病毒是病原体,故B错误。

C.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抗体,接种的疫苗属抗原,所以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故C错误。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防疫人员穿着隔离服”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抗体和抗原的区别。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
B.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C.自然灾害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是不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一:定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
A、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A正确。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食物、水才能生存;若栖息环境被破坏,生物不能获得食物将无法生存。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

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B正确。

C、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都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影响物种的正常生存,C错误。

D、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只要熟练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就能熟练作答。

【详解】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理解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食用的豆腐主要是哪种植物的种子的哪部分加工成的()
A.小麦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
C.大豆的子叶D.大豆的胚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大豆种子所以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大豆子叶2片,豆腐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大豆种子的子叶里富含蛋白质,因此豆腐主要是由大豆的子叶加工而成的。

考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12.诗句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并能正确运用。

【详解】
A、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个体,即使是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藻类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因而植物体呈现绿色,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将湖水染绿。

故“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描写的生物属于藻类植物类群,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

所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写的生物属于苔藓植物类群,B不符合题意。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思是大雪压迫松树,松树越发挺拔劲,郁郁葱葱。

描写的生物属于裸子植物类群,C不符合题意。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讲的是被子植物,其特征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的分类。

13.如表是体检后化验单的一些数据.下列有关该表数据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的化验结果说明此人贫血,平时饮食中应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
B.尿蛋白质的化验结果说明此人肾脏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
C.游离甲状腺激素的化验结果说明此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患有甲亢
D.空腹血葡萄糖的化验结果说明此人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水和部分无机盐等都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废物(如:尿素、部分无机盐和水分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详解】
A、贫血的原因是红细胞过少或者血红蛋白过少,而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贫血患者应当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据表中数据可见:此人血红蛋白较少,说明此人贫血,平时饮食中应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A正确;
B、据分析可见: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B错误;
C、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据表中数据可见:此人游离甲状腺激素过多,可能患有甲亢,C 正确;
D、据表中数据可见:此人空腹血葡萄糖较高,原因是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的形成过程.
14.下列各项科学探究中,不是调查法的是()
A.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
B.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
C.同学们在调查校园生物种
D.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
式及叫声的含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据此解答。

【详解】
A、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属于调查法,故A正确;
B、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故B正确;
C、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属于调查法,故C正确;
D、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属于观察,不是调查,故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调查的基本方法。

理解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及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正确;
D、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 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管的特点,难题,属于理解层次。

16.如图为花的传粉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花属于两性花
B.图中①②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C.由③组成的花冠鲜艳美丽,是花的主要结构
D.图中所示传粉方式属于异花传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胚珠,③是花冠.花开花后,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结出果实,在受精完成后,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详解】
A、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做单性花。

单性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每一朵花同时具雌蕊和雄蕊,是两性花,A正确。

B、花开花后,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结出果实,在受精完成后,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胚珠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B正确。

C、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而不是③花冠,C错误。

D、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经过风力、水力、昆虫或人的活动等不同途径传播到另一朵花的花柱上,进行受精的一系列过程,图中所示的传粉方式为异花传粉,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传粉和受精。

17.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名为“神农香菊”的野菊花,能发出迷人的芳香。

有人尝试把它移栽到别的地方,却发现它的香气消失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环境不能影响生物B.生物能改变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

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

1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当前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
明建设的是()
A.植树造林B.全面禁止砍伐森林
C.减少用纸D.保护母亲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改善环境的措施。

【详解】
A. 植树造林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符合题意。

B. 对于森林资源我们要砍伐的同时还要种植,不符合题意。

C. 减少用纸,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符合题意。

D.湖泊可以调节气候,保护母亲湖,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哪些措施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19.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进行生存斗争,导致生物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之间互相排挤或残杀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20.免疫细胞主要指()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细胞则到脾脏或腔上囊发育成熟。

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

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
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

【详解】
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

B.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B错误。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C错误。

D.淋巴细胞是由淋巴器官产生的,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淋巴细胞的产生、发育过程。

21.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处方药的标志是OTCB.碘酒属于内服药
C.得病毒性感冒时,自行服用抗生素D.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
【答案】A
【解析】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非处方药的标志是OTC,A正确;
外用药是指在体表黏贴的膏药,或涂抹的药物,外用药有:酒精、碘酒、风油精,B错误;
抗生素是处方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某种抗生素的反复、长期、超剂量使用,会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增强,要注意不能滥用抗生素,C错误;
要对症吃药,并非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D错误。

22.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

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杜鹃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杜鹃花细胞中可有叶绿体
B.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杜鹃花有保护、营养、输导、结缔、机械等几种组织
D.杜鹃和杜鹃花都有多种组织和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杜鹃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杜鹃花细胞中可有叶绿体,A正确;杜鹃属于动物,它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