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2020年1月刊(总第81期)
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0)01-048-02
投稿日期:2019-06-21
作者简介:暴晓娣(1983—),本科。

研究方向:武术散打、警察体育。

通信作者:邱团,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分析
暴晓娣1,邱 团2
(1.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武术运动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在青少年习练过程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并树立文化自信,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健康体姿、体态的建立与良好体能的培养均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青少年习练武术的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引导,既要注重相关功法的习练与传授,更要将武术运动文化载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引导青少年加深对武术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武术运动;青少年;身心健康
武术文化植根于我国农耕文明背景之下,以功法、自我调理、天人合一、套路及散打等内容为活动载体,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流派与种类,历经千年的积累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符号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武术运动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被更多的学者所关注。

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在民族地区学校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选修课程,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指导性意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分别提到了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文化建设理念,这与我国传统武术的影响息息相关。

笔者立足中华武术的民族符号与文化传承载体,结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及的促进全民健康“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以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的“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引导青年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艺传承”的发展措施,深入分析了健康中国视阈下武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武术运动是培养青少年传
统优秀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
1.1 武术运动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
有学者在对武德进行研究时提出“德”即“道 德、品 行”,以仁爱为核心和依据,包含了忠义、诚信等多方面内容,是发自于内心、表现与外行的一个内外统一的概念。

就最本质的核心层面而言,武德是一种内在的制约机制,它由内而外地约束着习武者的行为,制约其滥用武力的行为。

因为掌握了武术技击能力的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古时也有“侠以武犯禁”之说,正如乔凤杰所言:“武术的技击战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掌握了武术技击的人不做好事。

”因此,在古代社会,对习武之人武德的培养均放在首位。

到了现代社会,武术运动作为一种普及性运动推广宣传,一方面发挥强身健体之功效,另一方面沿袭了先辈对人才德行的培养与教育。

受儒家文化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侧重于道德自律、行为自律,讲究天人合一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在参与武术运动的过程当中,不论是教习者还是学习者,均从道德品行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从武术运动的文化底蕴及开展方式对习武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转变习武者思想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培养习武者良好武德来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助其形成良好品德。

因此,通过武术运动,可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

1.2 武术运动有助于青少年树立
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中要载体,其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内部传承及外部交流的一个重要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文化传承时我们只有坚守文化立场,才能凸显“文化自信”。

因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有学者提出:“历经千年的中国武术在西方体育的强势入侵和影响中,立场是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竞技摇摆不定,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性。

”因此,在新时代坚守文化立场的号召下,我们更应深挖武术运动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植根于历代武术运动衍生的优秀理念,并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在开展武术运动的同时将优秀的文化理念传播给青少年,在其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就给予充分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武术教育就是武术教育
49
2020年1月刊(总第 81 期)
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
者对受教育者按照拟定的方针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武术活动的总和。

这个总和不仅仅包括武术动作的传授与教学,更多的包含了武术作为文化载体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中国的武术包容万象、内涵丰富,不仅有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价值理念,还包含了向善崇德的社会风尚以及武以化人的教化思想,更是将德艺双馨作为一个优秀武者的终极目标来不断追求。

从习练者的角度而言,中国武术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虽然它无法通过手进行触摸,但习练者自己却可以察觉到自己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改变。

因此,通过武术运动的开展与传播,可以促使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在长期的习武过程中不断向着积极的方面转变,不仅身体健康,表现出积极阳光的一面,在“精气神”方面更是得到升华,由内而外地生成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浩然正气”。

1.3 武术运动有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
行为学家认为,如果得不到发泄,人的攻击性压力会积累下来,爆发出人们难以预料的恶性事件。

武术运动作为一种“框架内的战争”可以作为一种理性的情绪发泄手段,对青少年的成长压力、学习压力、缓冲心理负担等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

在武术运动中,参与者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竞争的激情与练习的坚韧,不同的情绪体验能提高其个体的自我认知及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助于青少年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

相关研究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喜欢娱乐的时期,甚至将娱乐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

青少年在参与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时,往往聚精会神、兴致高昂,并在参与中获得无限的快慰与满足。

武术运动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本质上就具备了体育的娱乐本质,近年来随着武术相关影视作品的不断推广,加上青少年对“酷”“炫”动作的追求与自身的好动特性,更使他们在习练武术过程中既享受了运动带来的愉悦体验,又享受了掌握相关动作技巧之后获得的社会支持,还能根据武术运动“搏击”特性宣泄其自身的负面情绪,形成正能量反馈,使压力得以释放,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2 武术运动是提高青少年身
体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2.1 武术运动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体姿体态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定型时期,其身体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变化,包含了在发展阶段中身高、体重、力量的不断增长,速度、灵敏、耐力的不断增强,外显于青少年个体在体姿与体态方面的横纵双向扩张式变化。

武术运动对青少年生理的影响,在各大系统当中首先体现在运动系统方面。

由于武术运动的技术涵盖了拳法、脚法、腿法、掌法及身法等练习方法,在习练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技术动作,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产生相应的运动刺激,锻炼肌肉的同时对关节的稳定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通过拉伸、舒展等动作的重复练习,可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柔韧性,加固其关节及韧带的柔韧性;通过击打练习及对抗性练习,能够促使青少年骨密度增加,骨排列更加规律整齐,提高骨的强度与硬度。

由于武术运动是在套路及动作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一种灵活运用,习练者在对练时往往将相关动作进行自由拆分与重组,尤其是在竞技运动当中更是要求习练者根据赛场的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技术战术,因此要求习练者需时刻保持自身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应变性,在长期的习练过程当中会促使青少年形成顽强拼搏的良好意志。

2.2 武术运动有助于青少年形成
良好的体能
武术运动是一项历经千年文化传承的民族运动,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学习技巧,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一招一式之中循序渐进、逐渐积累以致聚沙成塔、破茧为蝶的过程。

在今天的武术竞技项目中,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对场上队员体能及技术的运用与分配能力,双方队员在场上攻防兼具,形势变化万千,有可能因一方体能不佳,一方改变节奏而致胜,也有可能双方体能势均力敌,一方妙招频出而一招制敌,这都需要一个良好体能作为运动项目的发挥基础。

因此,随着现代训练理念的提出,训练方式更加科学有效,更多的武术教授者在教授武术运动的过程中结合了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2种形式,对青少
年武术学习者采取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将传统的武术功法与现代训练相结合,既保持了训练的趣味性,又保证了训练的有效性,同时实现了青少年学习者体能增强的习练效果。

3 结 语
中华武术运动传承千年,内涵博大精深,既包含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思想,又体现了“术德并重、文武兼修”的教育理念。

这些都引导着习武的青少年从小树立起通过自身的不息努力不断让自己变强大并形成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强大理念。

“武德”这一概念不仅是表层体现的道德品行、意志品质,更体现出深层的仁爱仁慈、谦和恭敬、重信重诺,还体现出外延层面的行侠仗义、见义勇为、精忠报国等家国思想。

这些思想又由内而外地激励着青少年习武者在习练武术时精神专一、在苦练技艺时坚忍不拔、在锤炼功法时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涵与外延。

在习练武术的过程当中,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身体练习,对青少年身体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使其身体功能得到系统的提高与改善,对他们的体质也起着纠正塑形、刺激成长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通过科学的习练与培养,使青少年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既得到意志品质的培养,又发挥身体锻炼的功效,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营,韩衍顺. 以字源为逻辑起点的中华武德内涵解析[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8):55-61. [2]杨建营,邱丕相. 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J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112-114.
[3]李岩,王岗. 中国武术:从荣耀之身到尴尬之境[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4):49-55.
[4]李龙. 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 ].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