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解答题提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
试题汇编-解答题提升题
一.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6小题)
1.(2022秋•江北区期末)小宁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和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粉末做实验。
四次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NaOH质量/g FeCl3溶液质量/g Fe(OH)3质量/g 16100 5.35
21210010.7
32415016.05
436200a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 色沉淀生成。
(2)第 次实验,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3)表中的a值是 。
(4)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2020秋•江北区期末)复方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的抗酸剂药物,口服后能迅速中和或缓冲胃酸,减少疼痛等症状。
复方碳酸氢钠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做了以下实验:先将复方碳酸氢钠片制成粉末,取10克分多次放入盛有1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
测出加入的粉末质量和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两者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后,兴趣小组又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粉末,观察到 ,说明上述实验结束时稀盐酸过量。
(2)计算复方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3)计算10克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3.(2020秋•江北区期末)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一二三四
稀盐酸质量/g200.0200.0200.0200.0
混合物质量/g12.024.036.048.0
所得溶液质量/g207.6215.2220.0a
剩余固体质量/g00m n
(1)混合物中能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 。
(2)第二组实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3)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
(4)求第二次实验反应后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
(5)根据表格数据,求得表中m的值。
(写出计算过程)
4.(2021秋•江北区期末)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0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4.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 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B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5.(2021秋•江北区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氧化铜的烧杯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他们取124.5g 该反应后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 氢氧化钠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及产生沉淀的质量,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
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m
n
9.8
请回答: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n = 。
(2)求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写出124.5g 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填化学式),并计算每种
溶质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6.(2022秋•江北区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并慢慢加入盐酸,测得反应过程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所含杂质的质量是 g。
(2)实验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3)当加入 g盐酸时,反应恰好停止
(4)根据以上数据画出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的盐酸质量的关系图2。
二.滑轮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共1小题)
7.(2021秋•江北区期末)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从井底匀速拉至井口,所用时间
为15s,已知井深12m,物体重G=6×103N,汽车重G车=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5
×103N.求:
(1)汽车匀速前进了多少米?
(2)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多少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4)汽车拉绳子时的拉力F的功率为多少?
三.电功率的计算(共2小题)
8.(2020秋•江北区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V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
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导体EF、FG、GH制作而成,其中一段是铜丝,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是电阻丝,其阻值与自身长度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
闭合开关S1,断开S2,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 向左移动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分析计算:
(1)电阻R1的阻值。
(2)电阻R2的总电阻。
(3)当x的值为31cm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
(4)闭合开关S1和S2,将滑片P移到最左端,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和电路总功率之比。
9.(2021秋•江北区期末)小宁制作了一个“暗箱”,如图甲所示,外部有a、b、c三个接线柱,内部电路由两个定值电阻连接而成。
小宁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部分电路来研究箱内电阻的连接情况。
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是滑动变阻器。
小宁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把b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闭合开关,将R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3.6V,电流表示数为1.2A。
②用导线把ac连接起来,再将ab接线柱接入ef之间,闭合开关,将R的滑片移至最左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1.8A。
③把a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闭合开关,将R的滑片从最右端移至最左端时,电压
表的示数变化了0.9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A。
(1)由题可知,电源电压= 。
(2)小宁制作的“暗箱”的内部电路图是 。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
(4)分别将ab、bc、ac接到ef之间,闭合开关,移动R的滑片,暗箱的电功率会随之变化,此过程中暗箱最大电功率为 。
四.电功与电热的综合计算(共1小题)
10.(2022秋•江北区期末)有一种油汀式取暖器(如图1),非常方便实用。
其工作原理是将电热管安装在散热片的腔体内部,在腔体内电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
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升到腔体上部,沿散热管或散热片循环,通过腔体壁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如图2)。
(1)如图2,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并升到腔体上部,再沿散热管或散热片下沉,这是利用热传递中 (填“传导”“对流”或“辐射”)的方式。
(2)如图3,该油汀取暖器中挡工作时的功率是1200瓦,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高挡工作时的电流是 。
(3)油汀内的导热油通常用煤油,若内部有导热油1.5千克,需要从15℃升高到85℃,则需要取暖器在低挡工作多少秒?[煤油比热2.1×103J/(kg•℃),不考虑热量损失]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
试题汇编-解答题提升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6小题)
1.(2022秋•江北区期末)小宁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和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粉末做实验。
四次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NaOH质量/g FeCl3溶液质量/g Fe(OH)3质量/g 16100 5.35
21210010.7
32415016.05
436200a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 红褐 色沉淀生成。
(2)第 2 次实验,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3)表中的a值是 21.4 。
(4)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红褐;
(2)2;
(3)21.4;
(4)16.25%。
【解答】解:(1)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色沉淀和氯化钠;
(2)第1次6g氢氧化钠粉末对应沉淀为5.35g,而第3次24g氢氧化钠粉末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应该为5.35g×4=21.4g>16.05g,说明150gFeCl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
16.05g;由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100gFeCl3溶液和12gNaOH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沉
淀10.7g。
(3)根据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100gFeCl3溶液和12gNaOH粉末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沉淀10.7g,所以第4次实验,200gFeCl3溶液和24gNaOH粉末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
21.4g;
(4)设100g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Cl3+3NaOH=3NaCl+Fe(OH)3↓
162.5 107
x 10.7g
x=16.25g
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6.25%。
答: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25%。
故答案为:(1)红褐;
(2)2;
(3)21.4;
(4)16.25%。
2.(2020秋•江北区期末)复方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的抗酸剂药物,口服后能迅速中和或缓冲胃酸,减少疼痛等症状。
复方碳酸氢钠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做了以下实验:先将复方碳酸氢钠片制成粉末,取10克分多次放入盛有1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
测出加入的粉末质量和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两者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后,兴趣小组又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粉末,观察到 固体继续溶解,产生气泡 ,说明上述实验结束时稀盐酸过量。
(2)计算复方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3)计算10克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实验后,兴趣小组又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粉末,观察到固体继续溶解,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上述实验结束时稀盐酸过量。
故填:固体继续溶解,产生气泡。
(2)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0g+100g﹣105.6g=4.4g,
NaHCO3+HCl═NaCl+H2O+CO2↑,
84 58.5 44
x y 4.4g
==,
x=8.4g,y=5.85g,
复方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是:×100%=84%,
答:复方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是84%。
(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5.5%,
答: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5%。
3.(2020秋•江北区期末)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一二三四
稀盐酸质量/g200.0200.0200.0200.0
混合物质量/g12.024.036.048.0
所得溶液质量/g207.6215.2220.0a
剩余固体质量/g00m n
(1)混合物中能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 碳酸钙 。
(2)第二组实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8.8 g。
(3)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5:1 。
(4)求第二次实验反应后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5)根据表格数据,求得表中m的值。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碳酸钙;
(2)8.8;
(3)5:1;
(4)12.2%;
(5)5.0g
【解答】解:根据图表中一、二数据分析,每消耗12.0g混合物,溶液增加207.6g﹣200.0g=7.6g,第三组加入混合物36.0g,溶液增加质量为220.0g﹣200.0g=20.0g<7.6g×3=22.8g,说明实验三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那么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与盐酸不反应,所以混合物中能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碳酸钙;故答案为:碳酸钙;
(2)由第二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0g+24.0g﹣215.2g=8.8g;故答案为:8.8;
(3)设24.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8.8g
解得x=20.0g y=22.2g
则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0.0g:(24.0g﹣20.0g)=5:1;故答案为:5:1;
(4)第二次实验反应后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2.2%;
(5)36g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30g,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30﹣m 200.0g+36g﹣220.0g﹣m
m=5.0g
答:(4)第二次实验反应后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得表中m 的值为5.0g。
4.(2021秋•江北区期末)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0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4.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 2.2 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B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1)2.2;
(2)53.0%;
(3)10.55g。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0.0g+36.5g﹣44.3g=
2.2g。
(2)设纯碱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x
2.2g
x =5.3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53.0%
答: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53.0%
(3)由图象可知,B 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时过量的,所以B 点时烧杯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为A 点时烧杯中的氯化钠的质量。
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
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 117 44
y
2.2g
y =5.85g
B 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 ﹣5.3g+5.85g =10.55g 。
答:B 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55g 。
故答案为:(1)2.2g ;(2)53.0%;(3)10.55g 。
5.(2021秋•江北区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氧化铜的烧杯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他们取124.5g 该反应后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 氢氧化钠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及产生沉淀的质量,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第
1
次
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
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的质量/g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m
n
9.8
请回答: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n = 9.8 。
(2)求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写出124.5g 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H 2SO 4、CuSO 4 (填化学式),并计算每种溶质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9.8;(2)40%。
(3)H 2SO 4、CuSO 4;硫酸的质量为24.5g ,硫酸铜的质量为40g 。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 =164.5g+20g ﹣179.6g =4.9g ,n =179.6g+20g ﹣189.8g =9.8g 。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0g 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 。
设20g 的氢氧化钠中溶质的质量为x 。
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80 98x
9.8g
x =8g
所加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40%。
答:所加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0%。
(3)表中数据,第1次、第2次不产生沉淀,说明硫酸过量,所以124.5g 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 2SO 4、CuSO 4
;并且由数据可知,每加入20g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9.8g ;说明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50g ;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50g ;
设124.5g 该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质量为y 。
2NaOH+H 2SO 4=CuSO 4+2H 2O
80 98
50g×40% y
y=24.5g
设124.5g该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铜质量为z。
2NaOH+CuSO4=Cu(OH)2↓+Na2SO4
80 160
50g×40% z
z=40g
答:124.5g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CuSO4,每种溶质的质量分别为24.5g,40g。
故答案为:(1)9.8;
(2)40%。
(3)H2SO4、CuSO4;硫酸的质量为24.5g,硫酸铜的质量为40g。
6.(2022秋•江北区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并慢慢加入盐酸,测得反应过程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所含杂质的质量是 3 g。
(2)实验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3)当加入 35 g盐酸时,反应恰好停止
(4)根据以上数据画出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的盐酸质量的关系图2。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杂质的质量为3g;
(2)10g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10g﹣3g=7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7g x
x=3.08g
答:实验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08g;
(3)通过图示可知,2g碳酸钙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是10g,进而求算7g碳酸钙对
应的稀盐酸的质量:7g×=35g;
(4)即对应35g 稀盐酸时二氧化碳的质量达到3.08g,可得图如下:。
故答案为:
(1)3;
(2)3.08g;
(3)35g;
(4)。
二.滑轮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共1小题)
7.(2021秋•江北区期末)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从井底匀速拉至井口,所用时间
为15s,已知井深12m,物体重G=6×103N,汽车重G车=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5
×103N.求:
(1)汽车匀速前进了多少米?
(2)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多少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4)汽车拉绳子时的拉力F的功率为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由图知,n=3,汽车匀速前进距离:s=3h=3×12m=36m;
(2)汽车拉力对滑轮组做功:
W总=Fs=2.5×103N×36m=9×104J;
(3)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6×103N×12m=7.2×1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
η==×100%=80%;
(4)汽车拉力的功率:
P===6000W。
答:(1)汽车匀速前进了36m;
(2)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9×104J的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4)汽车拉绳子时的拉力F的功率为6000W。
三.电功率的计算(共2小题)
8.(2020秋•江北区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V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导体EF、FG、GH制作而成,其中一段是铜丝,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是电阻丝,其阻值与自身长度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
闭合开关S1,断开S2,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 向左移动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分析计算:
(1)电阻R1的阻值。
(2)电阻R2的总电阻。
(3)当x的值为31cm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
(4)闭合开关S1和S2,将滑片P移到最左端,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和电路总功率之比。
【答案】(1)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2)电阻R2的总电阻为40Ω。
(3)当x的值为31cm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11.25W;。
(4)闭合开关S1和S2,将滑片P移到最左端,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和电路总功率之比为1:3。
【解答】解:(1)闭合开关S1、断开S2,且滑片位于E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大=0.9A,
由I=可得,电阻R1的阻值:R1===20Ω;
(2)当滑片位于H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小=0.3A,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6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R总﹣R1=60Ω﹣20Ω=40Ω;
(3)由于滑片P从H端向E端移动,由图象的拐点可知:
GH=15cm,FG=25cm﹣15cm=10cm,EF=35cm﹣25cm=10cm,
中间一段电流无变化,故FG是铜导线,
由图象可知,当滑片P位于G点时,电路中的电流I=0.6A,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30Ω,
则GH段的总电阻:
R GH=R总﹣R总′=60Ω﹣30Ω=30Ω,
EF段的总电阻:
R EF=R总′﹣R1=30Ω﹣20Ω=10Ω,
因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度成正比,
所以,EF导体每1cm的电阻为:=1Ω/cm,
当P位于x=31cm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2′=(35cm﹣31cm)×1Ω/cm=4Ω,
此时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I1===0.75A;
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I12R1=(0.75A)2×20Ω=11.25W;
(4)当P移动到最左端E处时,闭合开关S1和S2时,R1与R2并联,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电阻的电功率分别为:
P1===16.2W,P2===8.1W,
则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
答:(1)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2)电阻R2的总电阻为40Ω。
(3)当x的值为31cm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11.25W;。
(4)闭合开关S1和S2,将滑片P移到最左端,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和电路总功率之比为1:3。
9.(2021秋•江北区期末)小宁制作了一个“暗箱”,如图甲所示,外部有a、b、c三个接线柱,内部电路由两个定值电阻连接而成。
小宁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部分电路来研究箱内电阻的连接情况。
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是滑动变阻器。
小宁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把b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闭合开关,将R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3.6V,电流表示数为1.2A。
②用导线把ac连接起来,再将ab接线柱接入ef之间,闭合开关,将R的滑片移至最左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1.8A。
③把a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闭合开关,将R的滑片从最右端移至最左端时,电压
表的示数变化了0.9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A。
(1)由题可知,电源电压= 3.6V 。
(2)小宁制作的“暗箱”的内部电路图是 D 。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Ω 。
(4)分别将ab、bc、ac接到ef之间,闭合开关,移动R的滑片,暗箱的电功率会随之变化,此过程中暗箱最大电功率为 4.32W 。
【答案】(1)3.6V;(2)D;(3)3Ω;(4)4.32W。
【解答】解:
(1)在①中,把b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闭合开关,R的滑片移至最左端,电路为R bc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等于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U=3.6V;
(2)由①中的数据,根据I=可得,bc间电阻:
R bc===3Ω;
在②中,把ac连接起来,再将ab接线柱接入ef之间,闭合开关,将R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路为R ab的简单电路,
ab间电阻R ab===2Ω;
由图A知,把b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时,bc间电阻为5Ω,不符合题意;
由图B知,把b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时,两电阻串联,bc间电阻为5Ω+9Ω=14Ω,不符合题意;
由图C知,把ac连接起来,再将ab接线柱接入ef之间,只有3Ω电阻连入电路中,ab 间电阻为3Ω,不符合题意;
由图D知,把b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时,bc间电阻为3Ω;
把ac连接起来,再将ab接线柱接入ef之间,两电阻并联,R ab==2Ω,符合题意;
所以暗箱内部的电路图是D;
(3)在③中,ac两个接线柱接到ef之间,暗箱中两电阻串联,R ac=6Ω+3Ω=9Ω,
闭合开关,滑片在左端时电路为R ac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U=3.6V,
电流表示数I左===0.4A,
R的滑片从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为其最大值,电路中电阻最大,电流最小,R ac 分得电压最小,
所以此时电路中电流I右=I左﹣ΔI=0.4A﹣0.1A=0.3A,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 R=ΔU=0.9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3Ω;
(4)闭合开关,当滑片在左端时,电路为暗箱的简单电路,
由图知,ab间电阻为6Ω、bc间电阻为3Ω、ac间电阻为9Ω,
电源电压一定,当bc接到ef之间时,暗箱的总电阻最小,其电功率最大,
则P最大===4.32W。
故答案为:(1)3.6V;(2)D;(3)3Ω;(4)4.32W。
四.电功与电热的综合计算(共1小题)
10.(2022秋•江北区期末)有一种油汀式取暖器(如图1),非常方便实用。
其工作原理是将电热管安装在散热片的腔体内部,在腔体内电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
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升到腔体上部,沿散热管或散热片循环,通过腔体壁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如图2)。
(1)如图2,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并升到腔体上部,再沿散热管或散热片下沉,这是利用热传递中 对流 (填“传导”“对流”或“辐射”)的方式。
(2)如图3,该油汀取暖器中挡工作时的功率是1200瓦,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该油汀取暖器中挡工作时1s内电流所做的功为1200J 。
高挡工作时的电流是 10A 。
(3)油汀内的导热油通常用煤油,若内部有导热油1.5千克,需要从15℃升高到85℃,
则需要取暖器在低挡工作多少秒?[煤油比热2.1×103J/(kg•℃),不考虑热量损失]【答案】(1)对流;(2)该油汀取暖器中挡工作时1s内电流所做的功为1200J;10A;
(3)需要取暖器在低挡工作202.5s。
【解答】解:(1)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并升到腔体上部,再沿散热管或散热片下沉,这是利用热传递中的对流的方式;
(2)该油汀取暖器中挡工作时的功率是1200瓦,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该油汀取暖器中挡工作1s内电流所做的功为1200J;
由图3可知,取暖器高挡工作时的电功率P高=2200W,
由P=UI可知,高挡工作时的电流:I高===10A;
(3)煤油吸收的热量:Q吸=cm(t﹣t0)=2.1×103J/(kg•℃)×1.5kg×(85℃﹣15℃)=2.205×105J,
不计热量损失,取暖器消耗的电能:W=Q吸=2.205×105J,
由P=可知,取暖器在低挡需要工作的时间:t′===202.5s。
故答案为:(1)对流;(2)该油汀取暖器中挡工作时1s内电流所做的功为1200J;10A;(3)需要取暖器在低挡工作20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