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路径(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路径(10篇)
第一篇: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建有效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

在面向整体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中,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尊重个体的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出学生喜爱的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客观地分析学情,正确地处理问题,在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一、引言
新课改的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就是在课堂上做到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并重。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力建立在对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多样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
一些问题,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

其一,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课堂上仍以自身的讲授为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唯恐讲的不全面,没有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忽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
知规律;其二,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生成绩参差不齐,
如在统一的时间里完成对某段文字的阅读。

这一时间的限制,有可能
就抛下了阅读能力差的同学,使他无法跟进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原因
是对教学内容缺少课前预习的铺垫,课堂上无法放手;其三,课堂教
学中趣味性不足,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教学环节过于程序化,缺少多
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做好课前预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常用汉字基本掌握,借
助汉语拼音,可以完成对新课的预习。

课前预习老师要给出具体的范
围要求,如,把课文读流利,勾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和网络查
找解释并记录。

这样的预习要求是一个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完
成的效果不可能一致。

但是,学生们在真正的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就已
经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学习,那教学效果
要好得多。

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同学,给出了课堂以外的学习空间,让
他们充分了解了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心理上有了充实的准备,在
老师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时,可以有效完成,顺利进入下一个知识
环节的学习,在与其他同学共同跟进的学习中,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
信心。

而且,在预习中对不懂的字、词、意做了积累,已经在自主学
习的过程中,突破了对学习内容感到的部分难点,课堂学习时会在更
深奥的知识内容中展开思考,拓展更广阔的语文思维。

(二)营造课堂氛围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教学互动。

要实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学生
的有效参与,划分学习小组是一个方便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和促进
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平台。

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强,在课堂上
教师亲切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班
型大老师无法课堂教学中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出肯
定和鼓励,小学生容易产生被忽略的落寞感影响听课情绪,小组的划分,把大范围的关注划分成老师能兼顾到的较小的单位,在课堂巡视
的环节中,可以一次性和几位同学有效沟通,缩短了师生对话的时间,扩大了沟通的覆盖面。

学生在老师问询到自己的喜悦中,满足了被关
怀的心理要求,加强了学习的信心,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愿望强烈,急
于要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的构建不仅方
便师生对话,也方便学习过程中遇到讨论题时的生生交流,利用优等
生带动后进生提高学习效果。

(三)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编写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课堂多样化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讲解法教学,转变为教学内容的情节演绎来加强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记
忆深刻。

在结合教学内容的情节演绎中,要学生扮演好自己角色本身
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体会涉及的人物情感,揣摩内容所表现的
思想,在表演兴趣的驱使下,努力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预习和知识的
掌握,课堂是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的环节。

以教学寓言故事《南
辕北辙》为例,老师如果单纯地解释它的意思:“辕是车杠;辙是车
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

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
目标越来越远,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的道理。

”恐怕解释的内容
学生也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了。

很好的教材内容没能实现他的教育意
义。

模拟情境进行表演,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

结合故事情节,两位
同学展开对话,其他同学读旁白。

一位同学表演坐着马车在路上飞跑,另一位同学表演他问话的朋友。

朋友看见了叫住他:“你上哪儿去啊?”(很随意地问)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回答的信心满满)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面,你怎么往北走啊呀?”(质
疑的表情)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不以为然)朋友说:“马跑得快,离楚国不是更远了吗?”(善意的提醒)他说:“我的
车夫是个好把式!”(有些得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
能到楚国呀!”(努力劝谏)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
盘缠多。

”(执迷不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开发了小学生的无意记忆,在近似游戏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领悟了成语的寓意。

这样的教学效
果要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好得多。

并且学生也得到了表演上的提高,
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中,科学地设计预习、导入、过程,是小
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
的学习热情。

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
学习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在积极探索、合作交流、
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会贵.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8).
[2]程霞.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教育,2016(11).
第二篇: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快乐教学法就是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被提出的,它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小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利用快乐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教学;小学教育;发散思维
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快乐教学有明确的要求,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要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让他们乐于学习,勤于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学生
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就快乐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在小学语
文课堂中快乐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一些看法。

一、快乐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快乐教学法”是在近几年开始实施的,但严格来说快乐
教育法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两千多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就在《论
语雍也第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
应该是快乐教学最早的理论雏形,强调了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应
当在学生中找到乐趣,在乐趣的激励下,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西方著
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作为教师,要和善而快乐的教育儿童,在没有殴打和哭泣的条件下,让孩子喝下知识的饮料。

”可以说,古
今中外,对快乐教学法的探究从未停止,近年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
堂上的快乐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为
学生们营造出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充分唤起学生们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让学生们可以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快乐教学法的必要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任何事物,培养对其的兴趣是第一要务,一旦建立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那么实现的可能性就增大很多。

因此,在教授小学语文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快乐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目的。

以下,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来阐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学校和教师一味地追求成绩,将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学生们学习到的不是丰富的语文知识,只是单纯机械对策学习语文课本。

如此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该学生们带来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自然对语文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但是,如果学校和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快乐教学法,满足学生尤其是年龄较低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创造各种就有吸引力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信奉“严师出高徒”的
理论,但是,这样的理论虽有一定的道理却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教师
对学生只是一味的“严”,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的心理,严重者
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应用快乐教学法就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积极互动,明确学生在课堂中
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及时对学生在学习中
遇到的问题给予呵护和帮助,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深入了解学生们
的精神世界,从而构建一种与学生亦师亦友的良性、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有利于搭建有趣的教学平台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用快乐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拥有一
个有趣的教学平台。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多发掘教学方式,而
且要运用多种手段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尽量做到以情导趣和以趣激情。

这样,在教师和
学生的配合下,运用快乐教学法,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有趣实用的教学
平台,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和谐良性发展。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然这
也是快乐教学的首要条件。

因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把学生的目光吸
引到语文教学的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
觉地去发现问题和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创建快乐的教学情境时,应积极地寻找知识“元素”与快乐之间的关联,并通过这些关联,为
学生们创设出适合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
更加及时地融入到情境教学当中。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松鼠和松果》时,由于很多小学生没有见过松鼠,致使他们在脑海
里无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松鼠活蹦乱跳的场景,于是他们便对此文的
学习兴趣索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松鼠的动画
片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无论是我国的至圣先师孔子还是国外的著名教育学者夸美纽斯,
都对快乐教学法极其重视,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是十分必要和重
要的。

小学语文的教学又是基础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小学
语文的课堂上运用快乐教学是推进基础教育积极发展的有个行之有效
的方法,运用快乐教育,让孩子在保留快乐童年的基础上学习语文知
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这,也正是对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完美诠释。

参考文献:
[1]刘晓丽.快乐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35期.
[2]唐辉艳.让孩子快乐、高效识字———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J].学周刊,2011年34期.
[3]项晓.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4年05期.
[4]吴新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法[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5]张小琴.快乐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6年31期.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分析古诗词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采用多种方法并重,积极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一)新课程标准教学的需要
古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由教育部直接编写的“部编本”教材,新教材小学6个年级,古诗词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较之前所用教材,古诗词所占比例大大提高。

(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的需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块瑰宝,教材中每一篇古诗词都由教育部专家组精心选取,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古代诗人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中能感受到宁静淡泊又富于幽雅情致的内心;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中感受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中感受到民族英雄的胸襟和豪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古诗词语言精湛,格式严谨,意境高远,蕴含深刻的哲理,古诗
词的积累和感悟,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而且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

现代生活中,小学生大多是感性的语言学习,口语化的表述往
往不够简练精准,古诗词的语言简洁凝练,讲究对称押韵,古诗词的
句式、表达方法以及情感交融的表现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
重要材料。

二、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环境的缺失
目前的语文课堂,白话文居多,古诗词学习只在相应的单元教学
中才会出现,而古诗词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积累,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
接触到古诗词的精髓。

古诗词的理解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有限的
教学时间内,还没有建立起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已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
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部分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通常翻阅
之前的测验试题,学生在没有体会到古诗词内容和情感的情况下,对
考试知识点归纳注重考试习题模式的学习与训练,大量的教学内容停
留在个别字词知识层面的传授,把背诵和默写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主要
目标,而对古诗词意境及其审美内含的讲解涉及很少,长此以往,学
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学习不是欣赏,而是知识点的记忆,学生难免会产
生厌烦情绪。

(三)教师的语言素养不够部分教师偏爱现代文学,对
古诗词的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没有能力或者不愿
意投入过多的时间讲解古诗词所蕴含的美,教学过程也只是简单的翻
译成白话文,做一些比较浅的字面讲解,不少古诗课都上得死气沉沉,从理解诗意到背诵到默写,然后被动的机械记忆,再加上小学生的基
础知识匮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对于古诗词中的意境更加难以
体会。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特征分析
(一)学生特征
学生感知活动受到兴趣因素影响较多,目的性、稳定性较弱,注
意力也难以集中,但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记忆能力,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古诗词的积累。

小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虽然能进行简单
的推理判断,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意境想象能力较差,应多鼓励
学生由表象进行联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内容特征
小学语文古诗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初步体验情感到诵读
获得情感体验,再到通过阅读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另外古诗词年代久远,远至春秋,近至明清,而且题材丰富多样,既
有描绘儿童生活的《村居》,尊重劳动的《锄禾》《江上渔者》,渴
望祖国统一的《示儿》,又有表达亲朋友谊的《赠汪伦》《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登鹳雀楼》,歌颂英雄人物的《塞下曲》《前出塞》。

诗人不同的社会生活,任务性格都在作品中
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

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探索
(一)递进式阅读为主线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是一种精神体验活动,诵读又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顺应学生特征和教学内容
的诵读,文化特有环境的设置,获得情感与情绪的精神体验,才能感
受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形、味、神”。

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明显
的递进式特征,由表象文字出发,体验古诗词意象,进而展开联想,
感悟生活,把学生带入更高的精神世界。

1.了解表象的初读,初读
古诗词字音要读准,也不能忽视拗口的词语,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初读应该正确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多读几遍,感知诗词大意,逐
步在脑海里形成古诗词描绘的画面。

2.读出诗意的品读,品读古诗
词做到正确理解关键字词的字面意、象征意,但又不应限于个别字词
的讲解,而是结合诗人经历和创作背景、时代特征,从整体把握作品
的意境,建立起具体可感、立体灵动的意象。

3.品出韵味的吟诵。

吟诵是对古诗词的深入赏析,是对作品中美好意象的体会,感受作品
中的节奏美,领悟诗人的品格志向,能够对诗词以读、画、演等方式
再现诗人情感。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古诗词教学的意境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丰富
的多媒体资源,集声音、图文、音乐、视频于一体,创设古诗词的意境,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视听交融,再现诗词情景,使学生如同身
临其境,直观生动的展示古诗词魅力,起到引情激趣的作用。

如王维《山居秋暝》描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美丽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隐
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多媒体教学课件选择古筝曲配乐,让学
生听着清新淡雅的乐曲,自由想象,感受皎洁的明月,坚挺的松柏,
清灵洁净的清泉,迎风摇曳的翠竹……,创设一个恬静的田园氛围,
初步领略和谐安详的村居生活,体会到诗人的创作心境,领悟诗中情趣。

又如讲解《赠汪伦》时,先播放熟悉的音乐《送别》,将课件背
景设置成一副柳堤河岸,友人揖手告别的国画,突出当时依依惜别的
气氛,为学生深层理解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讲解《将进酒》时,课件背景选择滚滚东流的黄河水,用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奔
放的感情……。

实践表明,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创设出图文并茂的教学
环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重
1.角色扮演诗中情景。

学生对表演充满兴趣,通过角色扮演,
营造逼真的生活情景,体验诗人的见闻和感受,如讲解《赠汪伦》时,讲述李白和汪伦的交往故事,编写成剧本,表演两人这种深厚的情感,学生就是诗人,使教学更富有感染力。

2.开展古诗词吟唱活动。


符合诗意音乐旋律的伴奏下,吟唱活动更容易感悟古诗词的意境,而
且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往往更有兴趣,在学习《枫桥夜泊》时,通过
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体会诗中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在学习《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通过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体会把人
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之中……3.鼓励学生联想。

诗画同源,通过画图、插图、抓重点诗句等展开联想,体会诗情。

如在学习杜甫的《绝句》时,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句句是景,联
想春天燕子归来,百花盛开的美景。

学习孟浩然的《春晓》,“处处
闻啼鸟”,春天联想早上醒来鸟儿到处鸣叫,树枝上、窗台上,田野里……,把学生带入了无限春光的灵动意境中。

五、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为各位同行带来借鉴作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结合学生学情,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张亚良.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9):48-49.
[2]胡幼华.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2015(16):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