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尺度思想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地理位置”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将学习目标作 为评价方案中的标准进行呈现,注重构建基于大概 念的知识框架并重组单元教学内容,注重结合生活 中的地理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从而 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对教师而言,大 单元教学设计需要跳出传统课时观念的束缚,从单 元核心概念入手,设计具有“教-学-评”一致性的任 务与具体实施方案;对学生而言,需要在大单元学 习过程中利用好“自评表”,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与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概念、训练技能、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素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单元教学设
计:以“地理位置”的学习为例[J].中学地理教
学参考(上半月),2017(8) :28-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
准(20H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18.
[3]崔允梆.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
[J].上海教育科研,2019(4)%
©题制f教学参考13
2020 年第 10 期.上
基于尺度思想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以“地理位置”为例
卢超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福建厦门)
摘要:单元教学设计是连接核心概念与课时教学的桥梁。

以“地理位置”为核心概念,对《义务教 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地理位置”的相关内容重新进行统整设计,探讨基于学科尺度 思想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模式,认为可通过确定单元主题内容、分析学情、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安 排单元教学课时、制订单元教学评价方式、设计单元教学活动这一路径设计与实施单元教学。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地理位置;尺度思想;初中地理
常规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通常拘泥于教材,教 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的分布,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教 学设计。

这种设计易导致教学内容被割裂、知识碎 片化,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和认知体 系,也不利于一些重要地理学科思想的渗透。

如何 根据学情和教学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统筹设计和优化整合,是一线教师亟须思考的问 题。

在此背景下,单元教学设计逐渐进人教育学者 的视野。

崔允槨教授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 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 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 落地的关键路径[1]。

张素娟教授也提及“核心素 养一课标一单元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设计”是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过程[2]。

本文基于地理学科 的时空尺度思想,在“地理位置”核心概念的统摄 下,从大单元角度出发,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地 理位置”的内容重新进行统整设计,探讨基于尺度 思想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可行路径。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及思路
1.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
单元教学设计是依托课程标准,在某一学科大 概念的统摄下,以学科素养培育为目标,对教学内 容进行剖析、重组、优化,将逻辑关系紧密的问题链 条作为引导,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形成 系统的、整体的单元教学方案设计[3]。

单元教学设 计是教师转变备课思路、开展教学研究、提升学科
本文为厦门市第五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立项课题“基于PB L模式的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育研究”(Z522)的研 究成果。

作者简介:卢超,一级教师,厦门市初中地理教学指导中心组成员,曾获福建省地理专题论文评选特等奖。

思想方法的有效途径。

2.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
单元教学设计是由若干个课时教学设计按照 一定的学理逻辑重新统整的组合。

一般来说,教师 在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精准地把握课程标准要 求和教材知识重难点,宏观地提取单元知识的某一 核心概念,然后在这一核心概念的统摄下,基于一 定的地理思想方法和观念,结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和 考试评价的需要,明晰单元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 时内容,创设单元教学活动,制订单元教学评价措 施,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单元教学设计。

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 1.确定单元主题内容
对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 课程内容,按照行为动词、认知水平、学科核心素养 倾向等几个维度,将涉及“地理位置”的内容标准 进行梳理、分类、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课标中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内容标准分析[4]14
教学参考®題策划
2020 年第 10 期.上
不同尺度下的地理位置认识方法和学习策略;未能 准确识别和描述地理位置的空间方位;未能全面建 立地理位置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未能 正确评价地理位置对区域环境和发展的影响。

3. 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

根据 学情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的起点,依据素养培养要求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的终点,从而设置分层递进的区 域地理位置的认知路径[2]。

由此设定的本单元教 学目标为:
(1)
能够借助地图识别并描述某区域的地理
位置,初步形成区域划分的意识。

(2) 熟练掌握从不同时空尺度描述和概括某 区域地理位置特点的一般方法。

(3) 初步学会分析某区域地理位置对其他自 然要素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4)
初步懂得从不同时空尺度和视角正确评
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4. 安排单元教学课时
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通常从“地理位置的描 述” “地理位置的分析”及“地理位置的评价”三个 维度展开。

“地理位置”的单元教学也可按照上述 三个维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统领安排整个单元教 学活动,其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丨课时二丨
I 课时一 I
1绝对位置h

-1区域定位h 1相对位置卜
|课时三|
地形、气候、
河流、土壤、 植被
区域自然区域社会环境特征经济特征|区域发展与系i ]<------------1区域评价!•
2.分析学情
单元教学中的学情分析是单元目标设定的依 据[2]。

根据日常学生的学习困难表现、重难点问题 等学情进行精确诊断,梳理出学生在“地理位置” 单元学习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未能熟练掌握
图1 “地理位置”单元教学的整体架构5.制订单元教学评价方式
单元教学评价方式的制订是测定单元教学目 标达成度的依据。

一般来说,评价方式的设计要先 于活动设计,目的是通过评价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活 动。

本单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托单元 内容检测和思维导图绘制。

单元内容的检测能够 直观反映学生对部分单元知识和学科能力的掌握 程度,而思维导图的绘制能检测出学生对整个单元 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结构的建构能力。

农业、工业、 城市、人口、 交通、文化
内容模块
内容标准
行为动词认知水平核心素养倾向
世界A 理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 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
说明分析
综合思维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简述理解
区域认知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
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 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找出、说出
记忆
区域认知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 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指出
记忆
区域认知中国
地理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及其特点
说出理解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
理位置
评价评价区域认
知、
综 合思维乡土地理运用地图,
描述家乡的地理位 置,分析其特点
描述、分析应用
区域认 知、综 合思维

不空尺


时尺同间度
不时尺同间度
6.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1)课时一:区域地理位置描述方法
区域定位是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区域间差异和 联系的前提和基础[5]。

描述某区域的地理位置,首 先要根据不同空间尺度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再根据 参照物来描述某区域与其相对的空间位置关系。

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 方面来描述。

不同空间尺度的地理区域,其地理位 置的描述详略程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般尺度越 大,描述越突出整体特征,尺度越小,描述越具体,针对性越强[6]。

根据地理位置描述和区域评价的差异,本文将 大洲、地区和国家(面积较大)归为大尺度区域;分 区、省区归为小尺度区域。

大尺度区域由于面积较 大,自然要素相对复杂,地理位置的描述要注重宏 观与全面,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秩序 和空间联系的视角。

本课时根据区域空间尺度的不同分别设计教 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描述地理位置的多尺度方 法。

具体的活动设计见表2和表3。

表2大尺度区域(国家)地理位置描述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区域
选取
主要问题设计设计意图
①穿过巴西的两条特殊纬线
分别是什么?巴西位于全球通过准确的空
五带中的哪一个带?间定位,帮助学
②巴西与其所属的大洲在方生建立空间观
案例示范
位上有何关系?念;通过引导读巴西③巴西临近哪些海洋,它们图和绘制思维位于巴西的什么方位?导图,帮助学生
④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掌握描述大尺
国家的位置?度区域地理位
⑤绘制描述大尺度区域地理
位置的思维导图
置的方法
通过区域迁移,
迁移巩固
中国
根据描述大尺度区域地理位
置的思维导图,自主描述中
国的地理位置
帮助学生巩固
地理位置的描
述方法和角度,
促进其迁移能
力的提升
小尺度区域面积较小,自然环境相对统一,为
了尽快帮助学生定位,更侧重对区域相对位置的描 述。

另外,由于小尺度区域具有特殊性,在描述其地理位置的时候,需要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进行
视角的转换,选择的参照区域尺度不同,其地理位
置的描述结果也不同。

将小尺度区域放在更大尺
度的区域中进行整体认识,更容易凸显其地理位置
的特殊性。

⑩題策划r处找教学参考15
2020 年第 10 期•上
表3小尺度区域(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描述活动设计
活动
设计
区域
选取
主要问题设计设计意图
①北京市的地理坐标是
什么?
②北京市在华北平原的什
通过准确的空间
么方位?定位,帮助学生建
③跟北京市相邻的省区有立空间观念;通过
案例
北京
哪几个?引导学生读图和
示范④描述一个小尺度区域的绘制思维导图,帮
地理位置,可以从哪些方助其掌握描述小
面展开?尺度区域地理位
⑤梳理、总结描述小尺度
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
绘制思维导图
置的方法
通过区域迁移,帮
迁移
巩固
福建
根据思维导图,自主描述
福建省的地理位置
助学生巩固地理
位置的描述方法,
促进其地理学科
能力的提升
(2)课时二:区域地理位置影响分析
区域地理位置会影响区域内各要素的组合,从
而形成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因此,地理位置
分析是区域整体特征分析的前提。

在本课时的教
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建构地理位置影响分析
的一般路径(如图2所示),为区域特征分析及位置
评价的教学做好铺垫。

图2地理位置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如图2所示,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大致判断某区
域所处的温度带和风带,初步明确该区域的气温状
况及盛行风向;通过海陆位置,能够推断出该区域
距离海洋的远近,进而明确降水的分布状况;
在此
① 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哪 条航线最近?

马六甲海峡位于哪个半
岛和哪个岛屿之间,呈什 么方向延伸?③
马六甲海峡沿岸有哪些 国家?

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向 西、向东分别可到达哪些 地区?⑤
马六甲海峡为何被称为 世界航海线上的“咽喉”?⑥
在克拉地峡开凿运河会
对马六甲海峡的交通意义 和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⑦
绘制马六甲海峡地理位
置评价结构图
通过系列问题的 设置,引导学生全 面认识马六甲海
峡在
世界交通运 输中的重要地位, 促进学生地理空
间联
系观念的形 成,渗透地理事物 辩证发展的思想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具有逻
辑关系的问题链,
引导学生多视角
认识长江三角洲
的经济区位,从而
帮助学生正确评
价长江三角洲的
经济地理位置。

在达成教学目标
的同时,助力学生
地理逻辑思维的
培养
主要问题设计
① 长江三角洲有着怎样的
海陆位置特点?
② 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主要
的城市?核心城市是哪里?
③ 上海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是怎样的?
④ 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和南
翼分别指哪里?
⑤ 绘制长江三角洲区域地
理位置评价结构图
16 歧教学参考鬱题策划
2020 年第 10 期•上
基础上,再考虑特殊因素如地形、洋流对区域气候 的影响,从而归纳出该区域的气候特点。

结合气候 特点,可进一步分析该区域水文、植被、人口、城市、 农业生产等其他地理要素的情况。

(3)课时三:区域地理位置评价策略
地理位置评价属于对区域地理位置的更进一 步认识,对于初中生而言,只要求能够简单评价。

评价地理位置主要从不同区域的地理空间联系以 及这种空间联系的可能影响展开[6],以及纬度位 置和相对位置两个维度展开。

同时,地理位置的 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空尺度和视角的 转换
,一
个区域地理位置的优劣性也在动态发展。

地理位置评价主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为 参考标准,利于经济活动开展的是优势,反之是劣 势[5]。

因此,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可以围绕 农业生产的利弊、交通位置的重要性、资源的丰富 性和重要性、区域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政治地理位 置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

本课时列举的两个区 域,分别针对其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两
种功能性位置展开评价,教学活动设计如表4 所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位置的特征、意义和作 用都会随之演变。

因此,在地理位置评价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辩证发展的思维来评价区 域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人文地理位置。

同时,在评 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时,要注意突出不同时段地 理位置的意义随时间的演变,用动态发展的视角来 正确评价[2]。

表4区域地理位置评价活动设计
三、总结
对“地理位置”的认识贯穿初中地理教学,其 涉及的能力和方法指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 学科核心素养。

借助单元教学,既能摆脱教材区域 的限制,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描述、分析和评价地理 位置的方法。

本文尝试了基于地理时空尺度的初 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以期与传统的地理课时 教学设计形成联动互补,助力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效 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
崔允槨.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 计[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 =11-15.
[2] 张素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单元教学设
计:以“地理位置”的学习为例[J ].中学地理教 学参考(上半月),2017(8) :28-31_
[3] 方琦,王哲呈,朱志刚.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单元
教学设计研究:以“人口”章节为例[J ].地理教 学,2020(7) :53-56,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9-18.
[5] 徐雪,袁孝亭.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及其对地
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课程•教材•教法, 2014,34(3) :61-66,
[6] 赵鹏飞.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初中地理位置教
学:以中图版教材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上半月),2016(6) :28-30. %

六甲海峡

通地理位置评价
长江三角洲

济地理位置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