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员工社会保险办理信息采集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潼湖生态智慧区生态建设规划》项目用户需求书
一、供应商资格:
1.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供应商;
2.在中国境内注册,在法律上、财务上独立,合法运作并独立于采购人和集中采购机构的法人;
3.本项目不接受关联企业投标。
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允许投标人对本招标项目进行分包和转包。
二、采购项目要求: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1、项目背景
潼湖生态智慧区范围包括潼湖、潼侨、沥林三镇镇以及陈江街道的部分区域,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其中建设用地约38平方公里,潼湖湿地公园面积约55平方公里,湿地类型丰富,现有湖泊湿地670.3公顷,河流湿地632.05公顷,库塘湿地面积1352.05公顷。
潼湖生态智慧发展区是惠州市委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和《珠三角五个一体化发展规划(2009-2020)》,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
变,所进行的重大举措。
通过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在产业发展、建设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适合惠州长远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围绕潼湖构建“绿色引擎”,实践示范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指导下,以转型发展为诉求;依托优质生态资源,走生态型、智慧化的发展道路,结合惠州市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步伐,构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使之成为引领惠州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
2、项目意义
为了实现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战略定位,必须科学规划、建设和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科学制订潼湖生态智慧区的生态建设规划是实现将该区域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区的前提和基础。
为此,必须对整个潼湖生态智慧区的生态建设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证,找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整个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生态建设规划。
(二)、规划的任务及内容
1、规划范围:潼湖生态智慧区。
2、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
近期规划:2015年~2020年
中远期规划:2021年~2030年
3、规划内容要求
(1)、生态建设规划总体目标
梳理区内重要生态资源,划定生态控制红线,严格控制线内的开发建设活动,保障生态安全。
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大力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清水型水生态系统,加强环境整治保护,构建城在自然中、自然在城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城绿相融的生态网络体系。
结合整个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生态建设规划。
由于潼湖生态智慧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以湿地公园的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为重,所以该生态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是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核心,以满足国家地表水III类为建设目标,以控制流域污染负荷为条件,保护和修复潼湖湿地及其流域水生态修复。
1)分析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修复的污染负荷条件,确定满足条件的途径和方案;
2)通过修复湿地公园水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对污染物净化等功能,最终使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III类,提出修复的方案。
(2)、编制的生态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内容)
潼湖生态智慧区生态建设规划应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复合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总体目标和现状出发,并与广东省、惠州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导则的规定的内容与技术要求相符合,提出符合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定位的生态建设具体措施,力求实现科学性、前瞻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1)生态智慧区环境现状
调查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水体沉积物污染情况、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脆弱性调查、污染源与污染负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
重点调查潼湖湿地的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
2)生态智慧区污染负荷及承载力分析
工业、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负荷、生态智慧区特别是潼湖湿地总体承载力以及各生态功能区承载力分析。
3) 生态智慧区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时限与目标(总体目标、具体建设指标、规划指标体系)、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4)生态智慧区生态功能区划与目标实现策略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生态保护和建设方向;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说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阐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明确禁止、限制、鼓励和倡导发展的产业方向及建议;
生态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等的协调性分析及建议。
5)生态智慧区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致性分析;
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潼湖生态智慧区水体生态修复规划,制定水体生态修复起步区与发展区整体水生态修复措施及计划;
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尤其要重点研究潼湖湿地的水生态环境整治如水体生态修复、面源治理、生态农业建设等。
6)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
建设目的、建设项目及预期效果。
应重点突出潼湖湿地的环境治理,特别是水体生态修复、面源治理、生态农业建设等。
7)生态智慧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趋势分析
生态智慧区建设的环境优势与制约因素、生态智慧区的生态环境趋势分析、生态核心区潼湖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分析、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质量响应分析。
8)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9)生态建设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三)、技术服务的方式
中标人需于合同签订1个月内完成大纲编写,大纲通过后4个月内完成建设规划技术报告及文本编写工作;并按时间进度提交各阶段研究成果;负责解决成果的技术问题。
中标人协助专家评审会有关工作,相关费用由中标人负责。
同时,中标人负责协助招标人完成规划的报批工作。
(四)、投标单位要求
投标单位应具备生态、环境、规划专业类相关资质或拥有该类专业的大学院校或科研机构;
(五)、派遣服务人员要求
1、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项目负责人曾负责并编制完成过生态修复或环保类建设相关规划;
2、派遣参加本项目的技术人员须具有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
(六)、技术服务质量要求
1、潼湖生态智慧区生态建设规划及相关成果符合国家及广东省、惠州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导则的规定的内容与技术要求;
2、规划必须结合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战略定位及实际情况,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在产业发展、建设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适合惠州长远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3、规划须通过专家评审会的审查并取得有审批权的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4、项目文本应满足政府有关部门的文件内容和格式要求。
研究报告、文本、图件必须清晰、完整,同类图件规格尽量统一;
5、规划图的比例尺由规划区的面积确定,一般应为1/5000~1/50000。
规划底图采用空间分辨率优于5m,且摄录于近3年的遥感影像图,应能反映规划涉及到的各主要因素,规划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规划底图中应包括水系、道路网居民区、行政区域界线等要素。
规划附图应采用地图学常用方法表示。
(七)、提交的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技术报告、规划附图等三个部分。
其中,规划附图应包含但不仅限于,能直观反映生态智慧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最新遥感影像图,环境现状图,生态功能区划图,水生态修复规划
图、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图,生态产业布局图等。
(八)、验收标准
本项目成果必须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通过惠州市环境保护局或惠州市政府指定的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取得相关批文。
相关专家评审、验收费用由中标人支付。
(九)、其它要求:
(1)项目成果必须通过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
(2)监测数据及成果的所有权归惠州市环境保护局所有,中标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或公开,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3)中标人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和标准完成规划报告。
三、支付方式
(1)本合同生效后10天内,乙方向甲方提出预付款要求,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价的50%作为预付款,乙方将项目支付申请书报送给甲方,甲方在收到乙方的项目支付申请书及等额合格发票后于10日内支付总项目款的50%给乙方;
(2)乙方完成全部调查评估工作并提交合格报告成果并通过指定的省级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后,乙方将项目支付申请书报送给甲方,甲方在收到乙方的项目支付申请书及等额合格发票后于10日内一次性支付余下
总项目款的30%给乙方。
(3)乙方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将报告修改完善及完成评审专家组提出的其他意见后,报予评审专家组或甲方经过复核认可后,乙方将项目支付申请书报送给甲方,甲方在收到乙方的项目支付申请书及等额合格发票后于10日内一次性支付余下总项目款的20%给乙方。
(4)双方委托银行代收代付有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