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测量基础-深度测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水文绞车上系有重锤(铅锤)的钢丝绳测量水深称为钢 丝绳测深。 绞车是供升降各种海洋仪器和采样工具以及水深测量用的 ,因而它是调查船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设备之一。 绳索计数器是用于计算放出或回收钢丝绳长度的仪器,由 滑轮和滑轮轴组合的若干齿轮构成。
一、测深设备
二、测深方法
定时探测时,根据海流的大小在水文绞车的钢丝绳前端挂一个铅鱼锤, 其探测步骤如下: 1. 操纵绞车,放松钢丝绳,让重锤的底部恰好降到水面上,此时把计 算器清零或记下计算器读数。 2. 操纵绞车,继续放出钢丝绳,当重锤触底而使钢丝绳松弛时,立即 停车,然后将钢丝慢慢收紧,使重锤刚好触底时读取计数器指示数 ,并记录它,两次计数器的差即为实测水深。 3. 若钢丝绳倾斜时,应用倾角器测量钢丝绳倾角;遇到钢丝绳倾角过 大时,应在可能条件下加重铅锤,使倾角尽量减少。当加重铅锤以 后,钢丝绳的倾角≥10°时,应施行倾斜校正。如计数器误差超过 范围,则需施以计数器校正系数的订正(校正系数在0.98~1.02之 间,不必校正)。倾角超过30°时,应加大铅锤的重量或利用其他 方法使倾角控制在 30°以内。 4. 操纵绞车,收回钢丝绳。
利用声波在海水中的直线传播,触海底后反射回来的特性 其测深原理如图2-2所示。图中发射超声波的装臵,称为发射震动器 ,接收海底回声的装臵,称为接收震动器。它安装在船底,若超声波 由发出,到达海底后,立即反射回来,被接收,前后经过的时间间隔 为西t,那么,由船底到海底的距离S为: S=(1500×△t)/2 H=S十h 式中h为船吃水深度;H为真实水深。 实际使用中,直接在回声测深仪指示器上读取深度数据。
如果加重后,钢丝绳倾角仍然≥10°时,就要进行校正 。 1. 进行钢丝绳水上部分校正:根据计数器高度 和倾角 h 查《钢丝绳倾斜时水上部分订正值》表,得出校正值 ,然后将水上钢丝绳长减去校正值,得到水上钢丝绳实 m 际长度; 2. 进行钢丝绳水下部分校正:用钢丝绳的水下长度和倾角 ,查《船只抛锚时钢丝绳倾斜水下部分订正值》表,得 钢丝绳倾斜的水下部分订正值 。 3. 依下式算得实际深度: k
h
Z L (Z h) L(1 cos )
Z L cos h
前提条件:认为钢丝绳以直线形式斜放入海中的,表示, 上下层流速、流向一致、水摩擦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是 可能的。但实际测量中,钢丝绳在水中的往往不是直线, 而是比较复杂的曲线,因为上下层流速大小的不同,流向 的方向不同,钢丝绳末端悬挂的铅锤的形状、大小和重量 等有关。 许多海洋学家做了不少的实验和研究,但没有获得理想的 结果。因此,在目前实际工作中遇到钢丝绳倾斜时,最好 是用重锤增加钢丝绳末端悬吊的仪器重量,以减小倾角, 尽量不加以校正。
浮子式验潮仪介绍
浮子式验潮仪一般是利用 放在验期井内的浮子随潮 位涨落升降,通过传递绳 带动绳轮和记录筒转动实 现潮高记录;同时,由时 钟控制记录笔尖做水平匀 速移动,实现潮时记录。
浮子式验潮仪介绍
浮子式验潮仪介绍
SCA5-1水位自记仪(1992年通过鉴定)由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 研制。仪器的数据转换装臵采用单片机系统,标准RS232串行接口, 可与微机系统进行通讯。其终端采用两种形式①单一潮位显示器,只 显示瞬时水位;②采用小型微机,自动采集、处理潮汐资料,自动显 示打印潮位数据.自动绘制潮位曲线,自动存储录制潮位数据.并可 独立与计算机系统通讯绘制潮汐报表。数据采用电话线传输或电力载 波传输。仪器适用于无入值守的台站使用。仪器测量范围为0-10rn, 准确度为±1cm,潮位分辨率为00.1 cm,可连续24h工作.采样时间 为1min。
形形色色的水尺
浮子式验潮仪器观测
采用浮子式验潮仪观测的需要建造验潮井,采用 其他验潮仪观测一般不用验潮井。 验潮井是为安装验潮仪而专设的建筑物。验潮井 按其建筑结构形式可分为岛式和岸式两种。
岛式、岸式验潮井
验潮井的要求
井筒一般为圆形,内径0.7-1m 井口应高于可能最高潮位1.5-2m 井底应低于可能最低潮位1m 以上 井筒开有进水孔,其高度约在可能最低潮位下0.5-1m。 进水孔必须要保证验潮井有较好的随潮性和消波性 (设计可按规范要求并考虑海区的其它因素影响)。 英国政府1965年公布的验潮井手册中推荐的小孔直径与井直径之比为 0.01,截面积之比为万分之一 我国一般为五百分之一。岸式验潮井的输水管需符合规范要求( 1m,5%,r=1m时管长与直径:5-0.01,10-0.12,15-0.14)。
压力潮汐测量仪
3-1 国产压力式验潮仪器 1. SCA2-2型(原SCL2-2)压力式验潮仪由国家海洋局海 洋技术研究所研制(1987年通过鉴定,是SCA2-1型的改 型),是一种无井验期仪。仪器基于测量水下或与水面 相联系的水上某液面的压力来测量潮位数变化。仪器终 端来用微机系统。但还保留了A/D转换和模拟记录部分 ,以确保仪器的可靠性。潮高测量范围为0—8m,精确 度≤10mm,潮时测量精确度5min/d,传输距离:电缆 1000m,气管500m,连续24h工作。该仪器于1983年曾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委会推荐给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使用 。
H P PA g
g局部重力,采用1980年国际正常重力公式求得,即 g g 0 (1 sin 2 sin 2 2 ) 其中,g 0 9.780327m / s 2 , 0.0053024, 0.0000058
回声测深仪的进一步应用
我国使用回声测深仪的船 只较为广泛,它不仅记录 迅速,而且在停航和航行 中均可进行工作,并能把 连续测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使我们能得到整个航线 上的深度、地形分布轮廓 和固定站位的潮汐情况。
第3章、潮汐测量
沿岸潮位变化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进出港口,海洋 和海岸工程设计、海军的水雷布设深度、风暴潮 和潮汐预报、海涂围垦、潮汐发电等方面。 因此,潮位观测对确定平均海平面和深度基准面 、潮汐表制作、风暴潮预报、海上作战指挥、海 底电缆的敷设、地震预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二、钢丝绳的倾斜校正 原因:受海流的影响,钢丝绳的长度比实际的深度大,需 进行倾角订正。 校正的方法:用倾角器测出倾角后,仪器沉放的实际深度 : :经计算器差校正后的钢丝绳放的实际长度; L :倾角 :计数器滑轮到海面的高度 实际工作中常把上式变成改正式:
Z L cos h
潮位和潮位变化
水体的自由水面距离固定基面的高度统称为水位 。海洋中的水位又称潮位。 潮位变化包括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 的垂直涨落,以及风、气压、大陆径流等因素所 引起的非周期变化,故潮位站观测到的水位是以 上各种变化的综合结果。
水尺观测
仪器校准和临时性观测。 采用人工读数平均法消波。 波高越大误差越大,波高 1.5m,精度5cm;平静海况下 ,2cm。
Z Lk m
订正示例
已知: 计数器离水面得高度 =6m h 钢丝绳倾角 =30° 入水钢丝绳长 =100m L 求实际水
Z
Z Lk m
订正示例
根据 h 和 查表得 =0.9m, m 根据 与 得=5.2m, L 实际深度 =93.9m
Z
四、使用绞车的注意事项
压力潮汐测量仪
SSA2-1型便携式潮汐仪,是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 洋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无井验潮仪(1991年研制) 。由微机、水下探头、电缆和内外导管组成.可 实时对大气压力、温度、盐度、重力、涌浪、海 流要素进行补偿,能立即打印准确潮位值。
压力潮汐测量仪
HYC-01便携式验潮仪是由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研制。1995年12月, 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与北海舰队海测船大队等单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黄海某海区进行 了自动验潮仪海上试验,自动验潮仪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自动验潮仪的组成:从空间上自动验潮仪分为两部分:水上机和水下 机。水上机包括:释放应答器(含换能器)、数据接收器及数据处理机; 水下机包括:水位计(验潮主机)、释放器(含换能器)、基座(或沉块) 、浮球、理电池。 自动验潮仪工作水深10-200m,连续工作40天以 上,压力采集间隔可选1分钟、5分钟、10分钟等等,潮位精度为现场 水深的1‰,工作环境的温度为0-50℃,定时精度40天内误差小于12 秒。
三、测量深度的校正
一、计数器器差校正 原因:在制作和使用中,由于机械磨损,存在一定误差,在使用前必 须进行器差校正。 校正的方法:将钢丝绳通过计数器,自绞车上放出来,当钢丝绳的起 端通过计数器时,将指针拨到“0”处,到放出一定数量(100~200m )后,用卷尺量取经过计数器的钢丝绳实际长度。用A表示校正系数 : A=L/l 式中:L为所放出钢丝绳的实际长度; l为计数器的示数。
现场水深和海图水深
水深:固定地点从海平面到海底的垂直距离。 水深分为现场水深(即瞬时水深)和海图水深。 现场水深指现场测得的自海面至海底的铅直距离。 海图水深是从深度基准面起算到海底的水深。 我国采用的是“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海图起算面。
水深测量的时间,连续站每小时测一次;大面(或断面) 调查,在船到站后即测量。传统的深度测量准确度为±2 %。100m以浅,记录取一位小数;超过100m,记录取整数 。 水深测量通常采用回声测深仪和钢丝绳测深两种方法。用 回声测深仪的方法使用方便,测量快捷,结果准确度较高 。
压力潮汐测量仪
3.2国外压力式验潮仪器 WLR7水位记录仪
压力潮汐测量仪工作原理
观测需测的量如下: 1. 总压强P,它是气压与水 压的总和、由水位计的压 力探头测得,kPa。 2. 现场水温T,由水位计温 度探头测得,℃。 3. 现场气压PA,由自记气压 表测得,kPa。
在传感器之上的海水高度 H为:
《海洋调查规范》中 1. 规定水位测量的准确度为: 水深在10 m以浅时,测量的准确度为±0.05 m; 水深在10-100 m范围内时,测量准确度为±0.1m。 2. 规定取样时间间隔: 连续观测在30昼夜以内时,取样时间间隔为 5 min;连续观测超过30昼夜时 ,取样时间间隔定为10 min。 3. 水位观测需测的量如下: 总压强,它是气压与水压的总和、由水位计的压力探头测得,kPa。 现场水温,由水位计温度探头测得,℃。 现场气压,由自记气压表测得,kPa。 《海滨观测规范》中规定: 潮高测量的准确度 规定为三级:一级±1 cm; 二级±5 cm;三级±10 cm。
1. 观测前应了解绞车和钢丝绳的最大负载及绞车的各种开关 ,各挡速度及刹车的结构和性能,并熟悉开车、停车、快 慢车和正倒车的操作。 2. 检查钢丝绳有无细刺、折断的钢丝和扭折痕迹,严重时应 更换,工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钢丝绳挤伤或折伤;如排绳 器发生故障,应协助绞车排绳。 3. 绞车卷筒应保持顺利转动,轴承和齿轮应经常保持足够的 润滑油,但禁止在刹车带里涂油。 4. 调查结束后,将绞车、钢丝绳和计数器擦拭干净,并在计 数器和钢丝绳上涂抹黄油,然后用帆布生将绞车盖好。
第二章 测量基础-深度测量
主讲人:陈开健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12年9月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我们要认识海洋和水域,全面了解海洋和水域,首先应 从它的外貌着手研究,然后再研究它的内在规律。 ——水深测量就是研究其外貌的一种手段。
借助水深测量来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情况可以避免海面 航行的船只搁浅、触礁,潜艇可以利用海底地形作屏障 以避免被搜索。并使对方的信号接收仪器收不到潜艇发 出的噪音。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海洋调查中的水深测量是配合其他海洋要素观测的,作 为这些要素测量的基础,船到站后,首先确定站位水深 ,由它来确定海洋要素的观测层次,然后再进行海洋要 素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