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乳(bǔ)称.职(chèng)惩.戒(chéng)畏罪潜.逃(qián)B.蜷.伏(quán)废墟.(xū)纯粹.(cuì)惊慌失措.(chuò)C.拼凑.(còu)倜傥.(tǎng)菜畦.(qí)人声鼎.沸(dǐng)D.荫.蔽(yìn) 粗犷.(guǎng) 酝酿.(liàng) 淅淅沥.沥(lì)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A.蝉烘托遮敝匿笑翻来覆去
B.蒂吝啬诀别狼狈不求甚解
C.窜感概祷告奥秘煞有戒事
D.捡憔悴诅咒净谧花支招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
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
....,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春天的野花遍地,开得花枝招展
....的,很是惹人喜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自从盐城创建文明城市以来,盐城警方开展了整治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
C.随着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5、以下句子中不是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月美在燕子坐实了新家,________;四月美在高飞蓝天的风筝,________;四月美在春耕的身影,________。
最美人间四月天,请细细品味,让它与你一起美丽。
①田野有了动人的春色②开始温馨的生活③那是理想在翱翔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
(《木兰诗》)
(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
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角:较量。
②列说:游说。
③干:求见。
④洫(xù):田间水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但当涉猎
..(________)
(2)见往事
..耳(__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4)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C.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D.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4.刘羽冲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古人欺骗了他,请你根据乙文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并以刘羽冲好友的身份劝说他应当如何正确面对失败。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
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
《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
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
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
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
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
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
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
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2、月亮村的月亮
吴小军
①月亮三年没回他那粤北深山里的家了,他已经在邻近深圳的一个小县城安了家,实现了进城的梦想。
前几天突然接到村民小组长从家乡的县城打来的电话,说他爸有些不得劲了。
月亮决定,趁着中秋请假回一趟,把母亲去世后一直不肯离开村子的老父亲接过去住。
要不,还真拿不准啥时才回家。
②一跨上山坳,他就真切地想起了老人讲的月亮村的名是怎么来的了。
真是好大个月亮!就这样银光光、亮爽爽、突兀兀地从两座大山坳处撞入他的眼帘,撞入他的心房。
③“我回来了!”坐了几个钟头的火车,坐了一个多钟头的汽车,坐了近一个钟头的小四轮,又走了一个钟头的山路的月亮,忘了所有的疲惫,心里豁然亮堂了起来。
④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了。
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
广财的孩子在城里上民办学校,前些年他爸也没了,他可能有四五年没回村了。
⑤月亮沿着那条走了三十多年,眼下却觉有些陌生的小路下坳。
陌生?是呀,怎么就陌生了呢?是三年没走了?哦,是杂草太盛了,反射着月光,银灿灿的一片,草间这条由乱石铺成的小路,显得瘦了。
⑥下了坳,有一片稍缓的坡地,错落着几座屋子,分别是广发、兴利、黑牛、
中坤等人的家,除了兴利是木工,其他几个原先也和月亮一起做泥水工、杂工,后来各自分开,也不知散落到哪处去了。
一路上,经过了秋英、亚菊的家,屋子的窗都黑着,想是也没人在屋。
这些年,村里的人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陆陆续续飘进城里去了,有大城市,也有县城,最差的也到镇上去了。
去了,也慢慢扎下了脚跟。
大家都不愿意回来。
⑦又转过一个山包,是一大片连着的庄稼地,现在全荒了。
转过得水家,月亮看见祠堂了。
守祠堂的孤老头七叔公会点香火。
都是岁月,都是故事。
前些年,祠堂香火很盛,除了年节、醮会,村里红事、白事都在那里上香鸣炮,禀告先人。
祠堂,是一个村的中枢,是圣地哩。
月亮想起了官厅前面两块石碑上刻着的字:月出满地水,云来一天山。
今天是十四,往年这时候,祠堂已经开始祭祀的一些仪式了,而眼下,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正在月光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
⑧还真有个孤独的人影。
一身黑,佝偻着腰,像村民常用的钩刀。
一勾一勾地,这个黑影,正从这一汪亮光里走到另一汪亮光里。
⑨“爸!”月亮吃了一惊,“爸,你在这干啥哩?”
⑩黑影稍稍抬起了头,还是钩刀一般站着。
又低下了头,将手里一个东西放在祠堂与风水塘前面那块大坪的一汪亮光里。
⑪顺着父亲的手,月亮发现,这一片亮汪汪的全是碗、盘、碟、缸之类的容器,全都装着水,从风水塘前一直排到大坪,整整齐齐地,足足有几千个。
天,这是将村里每家的吃饭的家伙都收来了呀?
⑫显然,父亲在用这些东西到塘里盛了水,又摆到了这地上。
⑬“爸,你这是干啥呀?”
⑭“月亮,那么多月亮。
”父亲指着那些碗盘碟缸。
是啊,每个碗盘碟缸里都有一个月亮!“月亮圆了,我儿子该回来了,全部人都该回来了……”父亲喃喃地说。
⑮月亮一把抱住父亲,一阵心酸:“爸,我回来了!”
⑯祠堂的侧门咿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黑影,像月亮父亲一样的钩刀般的身子,是村里的五保户七叔公,他就住在祠堂的侧房。
他吃力地张了张嘴:“呀,是月亮回来了。
”
⑰七叔公说:“村里就剩我们俩了。
”他望着天上的大月亮,“你带他走吧,就剩我和它了……”
⑱银子似的月华笼罩着村庄,梦一般美丽。
⑲月亮不由泪流满面。
(有删改)(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了,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
(从描写角度)
②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弧独的老人,正在月光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
(从修辞方法角度)
(3)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月亮村的月亮”有何妙处。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对文中人物月亮、广发、兴利、秋英等说说你的心里话。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
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内容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参考答案:
一
C
B
D
B
D
C
(1)关山度若飞(2)会当凌绝顶(3)马上相逢无纸笔(4)隔江犹唱后庭花(5)自缘身在最高层(6)濯清涟而不妖(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
1.(1)粗略地阅读(2)指历史(3)到,等到(4)带领,率领
2.C
3.(1)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应该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2)像这样一天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
4.(示例)刘羽冲失败的原因:读书的方法死板,做事不切实际,没有灵活运用前人的经验。
劝说:羽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上的只是前人的经验,我们所处环境与前人不一样,怎么可以照搬书上的内容呢?我们不能死读书,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失败并不可怕,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下次你就会成功了。
三
【答案】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
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意近即可)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C
【答案】(1)月亮村的月亮回乡接父亲一路上的所见所感。
(2)①这个句子是
对乡村的环境描写,形象地表现乡村一片破败的凄凉之景,反映乡村因人们外出谋生而逐渐败落的社会现实。
②这个句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祠堂比作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一语双关,即象征了乡村老人的孤苦,又暗示了乡村如同老者走向末路,一片萧条。
(3)①一语双关,题目中的后一个“月亮”,既指山村的月亮,也指“月亮”这个人。
②线索作用,“月亮”贯穿全文,以月亮这个人的行踪为线索,也以“月亮”这一物为线索。
③新颖奇特,吸引读者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④揭示主旨,暗示作者渴盼山村月圆人也圆的美好愿望。
(4)示例:月亮、广发、兴利、秋英,你们在城里住的很开心吗?城市繁华、拥挤,比不上你们曾经居住的乡村吧。
国家关注民生,对农村人的农业生产、居住、医疗等有许多的新举措,乡村也是发家致富的好地方。
你们回去吧,想念凭你们的勤劳、坚强,一定会将乡村建设的更加美丽,也一定会在乡村那片富饶的土地上走向富裕,实现“中国梦”。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