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吃透材料,把握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透材料,把握意图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
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
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比如对作文范围的圈定或立意指向的限制等等。
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定文章的立意。
2001年中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
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这位青年抛弃了不该抛弃的东西。
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寓意是很清楚的:诚信绝不可以抛弃。
而这个道理,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
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
假如写诚信可弃,若非有意唱反调,反弹琵琶去立意,那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即使是反弹琵琶去立意,也难以符合命题者的命意范围。
而我们有些同学,常常会忽视话题的要求,另起炉灶,重新编一个故事。
你这里是“雪山救人”,我就来一个“深山抢险”、“急流勇斗”;你这里是黑人小拇指长能当洲长,我这里就是白人耳朵大就能当省长;你这里是古人的“智者疑邻”,我就写今人的“老妈疑邻”“邻疑老妈”……。
这一类的故事,看似精彩,其实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作为话题思考的一种“题头”出现的,由此引发所要写的话题,不是给你一种写作的模式,而是要你去围绕话题去展开。
有些同学的写作能力与想象能力都不错,可惜是这些能力没有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这是审题不严而造成的“千古遗恨”!所以,写话题作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立意;不要轻视话题本身去瞎编故事。
【审题练习】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请思考:①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用简练的词语回答。
比如回答:和谐宽容友善
②把你回答的词语,扩展成一个句子。
比如回答:对大自然的苛求,决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无休止的攫取掠夺,丧失人性的物欲追求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因为人类不是自然的唯一主人。
其实有了这样的回答,准确的立意也就有了。
试试看,你能根据这样的立意写出一篇文章么?
【优秀习作】
给自然许一个未来
古话说:“顺其自然”是指我们要遵从自然规律,万事不必强求。
然而我们对大自然却严格得近乎苛刻,仿佛她是我们手中一枚棋子,身边一个女仆,呼来唤去,无所不从。
但我们却忘了:大自然是个伟大的生命,是生命就会有力量的
爆发。
于是现在,我们不得不开始收拾自己一手造成的残局,品尝自己亲手栽种的苦果。
瞧!在沙尘暴的肆虐中挣扎抱怨的人们不正在承受着大自然的惩罚吗?把自作自受送给人类,实在不算过分。
我曾沉醉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对大把的钞票和满街的精品心存向往和崇拜,总觉得上帝造物无非是让人类用来享受的,大自然的奉献舍我其谁?我也曾渴望陶醉在碧波万顷皓月当空清风送香的自然美景之中,贪婪地呼吸和享受着这充满生机的一切,并觉得没有什么时候比此时更心安理得。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简直是个无赖,怀着一颗被物欲充斥的心,用一双肮脏的手去挖掘掠夺属于自然的一切,且不知休止。
既然如此,我又有何资格希望明天依然有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又有何面目对着千疮百孔的自然,要求她许我个未来!
于是,我开始怀疑:像我这样的人太多,多得自然都来不及她善意的警告,多得她不得不甩我们个响亮的耳光——黄土高坡上的惨淡荒凉,珍禽异兽的纷纷灭绝,人类疾病的到处传播。
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在打自己耳光呢?
其实,大自然并不那么难以相处:他是个温顺恭良的母亲,可以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无尽的贡献,只期盼作儿女的尽些基本的孝道,使之安养天年;她是个披肝沥胆忠诚以待的朋友,可以给你诚心诚意的帮助和发自肺腑的劝戒,只希望你以一颗平等真诚的心待她;她又是一个愿报我们以琼瑶的恋人,不必你百依百顺,更不会恃宠撒娇,只要求你给予她基本的尊重和支持。
这就是自然,一个像母亲,像朋友,像恋人一样实实在在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自然,她以那么博大的胸怀包容了我们的幼稚和无知,又以那么坚强的毅力和我们相濡以沫度过了一段段艰难的岁月。
难道,这无休止的攫取,掠夺,丧失人性的物欲追求就是我们对她的报答吗?
不是,当然不是。
因为我们已经清醒,我们敢于摸着自己的良心发誓:相信我,大自然,我会许你一个未来——光辉灿烂的未来。
【范文短评】
这是一个很难写的文题,也是一个很容易写空泛的文题。
“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很容易写成回答问题的形式。
一般构思为三段结构: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给人类的报复;我们要善待大自然。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很娴熟地运用了散文的形式,并且很巧妙地构思了情节,让我们从这篇文章中似乎看到了一个乱砍滥伐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忏悔和觉醒,看到了无休止的攫取,掠夺,丧失人性的物欲追求者的良知和人性的回归。
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对人类是如此的忍让包容,又是那样的宽宏无私,它哺育了人类,颐养着人类,使我们真的不忍心再对大自然下毒手!是的,大自然是个伟大的生命,是生命就会有力量的爆发。
人类以肆虐对待大自然,得到的也一定是大自然的肆虐!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但是从“我”的忏悔、觉醒和对大自然的许诺中我们已经分明感觉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不要“怀着一颗被物欲充斥的心,用一双肮脏的手去挖掘掠夺属于自然的一切,且不知休止”,只有善待大自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的自然,尊重大自然规律,才会迎来
“依然有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明天!
文章文辞优美,抒情色彩很浓。
一个高中学生,能够以这样的话题,在短短的50分钟写出如此有文采的文章,真是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