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黄埠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州市黄埠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除去乙烷中乙烯的办法是
A.点燃 B.通过溴水
C.通过氢气 D.通过石灰水
参考答案:
B
略
2. 关于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因为是金属,所以密度比水大 B.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C.质软、可以用刀切 D.钠的熔点较低,与水反应时熔成小球
参考答案:
A
3. Q、R、T、M、W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的原子序数是R的原子序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W6中各原子核外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Q、W的单核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五种元素均能形成氢化物
D.W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说明W的非金属性在五种元素中最强
参考答案:
C Q、R、T、M、W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的原子序数是R的原子序数的2倍.结合位置关系可知,M为S,R为O,则W为Cl,Q为N,T为Si,则A.SCl6中Cl 原子核外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S不满足,A错误;B.Q、W的单核离子的电子层不同,核外电子分别为10、18,B错误;C.均为非金属元素,均与H形成氢化物,C正确;D.O的非金属性最强,无正价,氢化物中W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D错误;答案选C。
4. 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图的是:
①酸碱中和;②镁与盐酸的反应;③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④铝热反应;⑤石灰石分解;⑥甲烷燃烧;⑦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A. ①②③⑤
B. ④⑤⑦
C. ③④⑦
D. ⑤⑦
参考答案:
D
【分析】
图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找出吸热反应组合即可。
【详解】⑤石灰石分解、⑦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燃烧反应、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铝热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本题选D。
5.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C. 碘水中提取碘
D. 检验溶液中的K+
参考答案:
C
A、Br2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是不与水互溶的液体,且密度大于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上层为水层,因此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故A说法正确;
B、可以利用此装置制取蒸馏水,故B说法正确;
C、碘单质受热易升华,因此不能通过蒸发的方法得到,应采用萃取、蒸馏得到碘单质,故C说法错误;
D、检验K+,通过焰色反应,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因此此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故D说法正确。
6. 揭示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
是:
()
A.门捷列夫 B.阿伏伽德罗 C.牛顿 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
A 略
7.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
B
略
8. 通常情况能共存,且能用碱石灰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H2、O2、HCl B.O2、NO2、NO C.O2、NH3、H2 D.CO2、O2、NH3
参考答案:
C
略
9. 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参考答案:
B
10.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I),被人体超量吸入,可引发甲状腺疾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I是一种新元素 B. I的摩尔质量为131g
C.I核内有78个中子
D.碘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ⅦA族
参考答案:
C
略
11.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
是
()
参考答案:
D
略
12. 高一入学体检时,小明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体检指标.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A. 溶解度
B. 物质的量浓度
C. 质量分数
D. 摩尔质量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溶解度的单位是g,不是mol/L,A项错误;B.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mmol/L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B项正确;C.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无单位,C 项错误;D.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D项错误;答案选B。
13. 下列变化不涉及含硫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的是
A. SO2与H2S气体混合产生S沉淀
B. 浓硫酸用做干燥剂
C.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
D. 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参考答案:
B
A、SO2与H2S气体混合产生S沉淀,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体现氧化、还原性,故A不选;
B、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硫的化合价不变,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体现还原性,故C不选;
D、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变质,被氧化为硫酸钠,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体现还原性,故D不选;故选B。
14. 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④它们所含的C
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②③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列各项除杂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KCl固体混有KC1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B. CO2中混有CO气体:通入氧气中点燃
C. 硝酸钾溶液中混有氯化钠: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并分液
D. Cu(NO3)2溶液有AgNO3: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参考答案:
A .加入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引入新杂质,A 错误;
B .含有少量CO ,不易燃烧,可用灼热的CuO 除杂,B 错误;
C .氯化钠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重结晶的方法除杂,C 错误;
D .铜可置换出银,同时生成硝酸铜,可用于除杂,D 正确,答案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及除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除杂的原则。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8分)已知KMnO 4和H 2C 2O 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2MnSO 4+10CO 2↑+8H 2O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欲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中所用KMnO 4溶液均已酸化)
(1)甲组:通过测定单位时问内生成CO 2气体体积的量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实验
该实验探究的是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 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实验序号)。
(2)乙组:通过测定KMnO 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0.1 mol·L -1H 2C 2O 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1 mol·L -1 KMnO 4溶液。
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一支盛有H 2C 2O 4溶液和KMnO 4溶液),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该实验试图探究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完全褪色,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1) 浓度和催化剂; (2分) ③②①(2分)
(2) 温度(2分); KMnO 4溶液过量(2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①中温度升高,②中温度降低。
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下同),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放热 吸热 (2)2Al+6H +=2Al 3++3H 2↑ Al 【分析】
根据放出热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其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详解】(1)①铝与盐酸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后温度降低,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2)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 +=2Al 3++3H 2↑;在该反应中,Al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Al 单质中的0价变为反应后AlCl 3中的+3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Al 为还原剂,Al 3+为氧化产物。
【点睛】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作用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的知识。
掌握反应类型判断的依据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18. 冶炼金属常用以下几种方法:①以C 、CO 或H2做还原剂 ②利用铝热反应原理还原 ③电解法 ④热分解法。
下列金属各采用哪种方法还原最佳。
(用序号填写。
) (1)Fe 、Zn 、Cu 等中等活泼金属 。
(2)Na 、Mg 、Al 等活泼或较活泼金属 。
(3)Hg 、Ag 等不活泼金属 。
(4)V 、Cr 、Mn 、W 等高熔点金属 。
参考答案:
19. ⑴通常状况下,甲同学取1 mol H2O加热到 100℃时,液态水会汽化为水蒸气(如图所示),
该过程属于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水蒸气的体积 22.4L 。
(填“>”、“<”或“=”)
(2)乙同学做H2在O2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保持相等的是(填序号)。
A、反应物分子数目与生成物分子数目
B、反应物原子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原子总物质的量
C、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
D、反应物体积与生成物体积
参考答案:
物理 > 化学 BC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