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进行标注的技术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第44卷第6期
2021年6月
Vol.44,No.6
Jun., 2021
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在第三次
国土调查中进行标注的技术探讨
胡畅达,郭帅,孙广鑫
(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 要: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和专项用地调查标注的基
础性工作之一,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国土综合利用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决策提供 理论依据。
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程及技术要求,探讨总结了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标注工作的实施
流程及标注要求。
关键词:储备补充耕地;耕地后备资源;图斑标注;数据库更新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67( 2021) 06-0099-0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rking Reserve Supplementary Cultivated Land Projects and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in the Third Land Survey
HU Changda , GUO Shuai , SUN Guangxin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nd and Space Planning , Harbin 150000, China )
Abstract : Reserved supplementary cultivated land projects and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are one of the basic tasks of marking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ynamic 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 , and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 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dynamic 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marking requirements of reserved supplementary cultivated land projects and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marking based on relevant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Key words :reserve supplementary cultivated land ; reserve resources of cultivated land ; mark the spots ; database update
0引言
通过开展黑龙江省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 源在三调统一时点更新成果的标注工作,全面查清现有
耕地储备、可开垦土地的面积、类型和分布等情况;通过
将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落实在三调统一时 点更新成果中,查清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
范围内的土地实际利用状态;建设省、市、县各级标注成 果的综合数据库,为下一步耕地的占补平衡奠定基础。
1标注流程
储备补充耕地、耕地后备资源在统一时点更新调查
成果中标注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套合数据范围确定、
标注图斑确定、数据库建设、检查验收等环节。
具体流程
如图 1 所示。
图1标注流程图
Fig ・1 Marks the flow chart
收稿日期:2020-11-06
作者简介:胡畅达(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监测、
土地利用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100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年
2准备工作
2.1制订方案
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地储备补充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标注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本地储备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基本概况、目标任务、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标注准备工作、内业数据处理、相关部门核实确认、内业整理建库、成果质量控制等。
2.2人员培训
在开展储备补充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标注前,各地对参加标注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标注任务和标注内容、统一标注标准和成果要求、规范作业程序和标注方法、确定标注原则,保证标注成果质量。
2.3资料准备
县级耕地保护监督部门组织收集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1)三调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
2)2015年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
3)储备补充耕地软件及资料。
①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②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③2019年自然资源部和省厅组织的全省储备补充耕地核查工作资料;
④2020年1月31日前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中报备的所有储备补充耕地项目;⑤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及后期管护阶段所有的纸质材料和坐标数据。
4)其他软件及资料。
①自然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②生态红线;③各类自然保护地;④中度或中度污染区;⑤规划退耕还林草区;⑥允许建设区;⑦严重沙化土地区;⑧高标准农田建设;⑨其他农田整治项目。
3套合数据
套合数据包括耕地后备资源套合数据、储备补充耕地套合数据。
3.1耕地后备资源套合数据
筛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的HBTC_CC图层,评价结果(P>JJG)为“耕地后备(GDHB)”的图斑,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套合数据标注范围。
3.2储备补充耕地套合数据
根据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2019年自然资源部和省厅组织的全省储备补充耕地核查工作资料、2020年1月31日前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中报备的所有储备补充耕地项目、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及后期管护阶段所有的纸质材料和坐标数据,整理制作出储备补充耕地新增耕地图斑矢量,作为储备补充耕地套合数据标注范围。
套合数据标注范围确定后,作为套合标注图斑的应用数据。
4标注图斑确定
4.1标注对象与信息
标注对象包括地类图斑图层、耕地后备资源图层、储备补充耕地图层。
1)地类图斑图层标注。
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图层、储备补充耕地图层的标注信息,对地类图斑图层中的“耕地后备标注”“是否为耕地储备”两个字段进行赋值。
状态 分为“可开垦土地”“储备补充耕地”。
2)耕地后备资源图层标注。
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范围,结合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中各种地类的分布,对耕 地后备资源成果的状态进行标注。
状态分为“耕地后备”“耕地”“其他”。
3)储备补充耕地图层标注。
根据储备补充耕地范围,结合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中各种地类的分布,对储 备补充耕地成果的状态进行标注。
状态分为“储备耕地”“其他”。
4.2标注原则
4.2.1地类图斑图层标注原则
4.2.1.1标注标准三要素
套合标注的判别标准为空间位置重合率、标注图斑面积、标注图斑统一时点地类3项要素,其中,空间位置重合率是指套合的重合面积占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图斑面积比例。
4.2.1.2耕地后备资源标注“可开垦土地(KKTD)”
耕地后备资源套合数据标注范围与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图斑套合,凡与沼泽草地(0402)、其他草地(0404)、内陆滩涂(1106)、沼泽地(1108)、盐碱地(1204)、沙地(1205)和裸土地(1206)等7个二级地类重合的即为原可开垦土地。
在原可开垦土地基础上,按照以下原则标注:1)耕地后备资源空间位置重合率在70%以上的,图斑面积大于600m2,可整斑标注为“可开垦土地(KK-TD)”。
2)耕地后备资源空间位置重合率不足70%,且面积大于600m2的,可分割图斑标注“可开垦土地(KKTD)”。
3)耕地后备资源套合数据标注范围占三调地类图斑的范围较为狭长、呈条状的,可视具体情况不标注“可开 垦土地(KKTD)”。
4.2.1.3标注“耕地储备(GDCB)”
储备补充耕地套合数据标注范围与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图斑套合,凡与耕地(01)一级地类重合的即为原储备补充耕地。
在原储备补充耕地基础上,按照以下原则标注:
1)储备补充耕地空间位置重合率在70%以上,且面积大于600m2的,可整斑标注为“耕地储备(GDCB)”。
2)储备补充耕地空间位置重合率不足70%,且面积大于600m2的,可分割图斑标注“耕地储备(GDCB)”。
3)储备补充耕地套合数据标注范围占三调地类图斑的范围较为狭长、呈条状的,可视具体情况不标注“耕地储备(GDCB)”。
4.2.2耕地后备资源图层标注原则
1)标注“耕地后备(GDHB)”
耕地后备资源套合数据标注范围内的三调统一时点地类仍为沼泽草地(0402)、其他草地(0404)、内陆滩涂(1106)、沼泽地(1108)、盐碱地(1204)、沙地(1205)和裸土地(1206)等7个二级地类的。
2)标注“耕地(GD)”
耕地后备资源套合数据标注范围内的三调统一时点
第6期胡畅达等: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进行标注的技术探讨101
地类为耕地(01)的,应标注“耕地(GD)”。
3)标注“其他(QT)”
耕地后备资源套合数据标注范围内的三调统一时点地类为以上两种情况外的,应标注“其他(QT)”。
4.2.3储备补充耕地标注原则
1)储备补充耕地套合数据标注范围内的三调统一时点地类为耕地(01)的,应标注“耕地(GD)”。
2)储备补充耕地套合数据标注范围内的三调统一时点地类为非耕地(01)的,应标注“其他(QT)”。
5图斑标注上图方法
以GIS专业软件为操作平台,采用数据转换套合法,将矢量化格式的耕地后备资源、储备补充耕地资料通过数据转换与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数据库中地类图斑层叠加计算分析,进而将相应的界线落实到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耕地后备资源和储备补充耕地位置、范围及地类,确定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中符合现实性的可开垦耕地、储备耕地的信息,从而对地类图斑、耕地后备资源、储备补充耕地等图层进行属性标注。
6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包括基础数据集、专项调查数据集。
6.1基础数据集
基础数据集主要包括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中的地类图斑图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中的HBTC_CC图层、储备补充耕地图层。
基础数据集中的图层应与原各项调查数据库数据结构保持一致。
6.2专项调查数据集
专项调查数据集主要包括地类图斑标注图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标注图层、储备补充耕地标注图层。
1)地类图斑标注图层数据结构。
在原地类图斑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添加“耕地后备标注”和“是否为耕地储备”两个字段,用于存放相应的标注信息,可开垦土地标注KKTD,属于耕地储备的图斑标注GDCBo
2)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标注图层数据结构。
在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添加“状态”字段,用于存放“耕地后备”图斑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态,状态分为“耕地后备(GDHB)”“耕地(GD)”“其他(QT)”。
3)储备补充耕地标注图层数据结构。
在原储备补充耕地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添加“状态”字段,用于存放“储备耕地”图斑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态,状态分为“耕地(GD)”“其他(QT)”。
7检查验收
县级耕地保护监督部门对最终确认的地类图斑、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储备补充耕地等标注信息规范性、准确性,以及数据库成果进行检查。
省级耕地保护监督部门对最终数据成果进行验收。
8结束语
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标注工作,是第 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和专项用地调查标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掌握黑龙江省储备补充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根据国家相关规程及技术要求,本文探讨了总结了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标注工作的实施流程及标注要求,为下一步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标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
1007—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中国自然资源报.真正严起来,真正实起来一一备补
充耕地核查政策及技术要点解读[N].中国自然资源
报,2019-08-06(7).
[3]周浩,雷国平,路昌,等.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
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
37(5):840-847.
[编辑:任亚茹]
(上接第98页)
参考文献:
[1]柏勇,周元华,刘辉.基于SOA的征地拆迁信息管理系
统设计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8,25(4):119-122.
[2]赵鸿鑫.基于GIS的征迁安置补偿信息管理一体化平
台建设[J].城市勘测,2018(4):33-37.
[3]肖小林,张莉,罗海波.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一以贵州省铜仁市为
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2):53-56,65.
[4]何昌杰,邹容芳,沃佳龙,等.基于Web端+App端的项
目现场管理系统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
(16):3102.
[5]岳鸣宇.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
究[J].数码世界,2019(7):80-81.
[6]闫顺玺,王晓雷,甘德清.基于B/S架构的三维矿井GIS
系统[J].金属矿山,2018(2):150-153.
[7]许汀汀,李玉华,彭海涛,等.基于矢量和栅格混合空间
数据格式的重庆市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数据库系统研制
[J].地理科学研究,2014,3(01):1-7.
[8]吴旋.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模型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
2017,15(33):7-8.
[9]王雅鹏,张喜英.基于Geodatabase的城市地下管线数据
模型设计与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6,14(8):84-
86,92.
[10]赵军,宫丽玮,周圣川,等.基于WebGIS+ArcSDE的挂
图作战系统设计与实现[J].城市勘测,2019(3):
44-48.
[编辑:任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