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油、输气管线刺漏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输油、输气管线刺漏处理
作者:赵志强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5期
摘要:众所周知,输油与输气管线对于油田管理来说十分重要。
基于确保油气外输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的目的,及时排查可能出现的刺漏问题,并且加以科学处理可谓非常关键,有利于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通过说明油田官网的管线刺漏状况,分析了其管线产生刺漏的原因,同时提出了针对试采单井、转油站、计量间、联合站等管线刺漏情况的有效处理对策及效果。
该研究以分析输油、输气管线的刺漏有效处理对策作为主要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输油、输气管线刺漏的处理水平。
关键词:输油;输气;管线;刺漏,处理措施
长期以来,有关油气输送管道在运行的过程当中经常遭遇不同类型因素的干扰,进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中毒、爆炸以及火灾等各类严重事故的产生,形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常见的油气管道运行管理工作而言,应该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刺漏情况,进而加以系统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措施,以便达到相关的安全、稳定性要求。
鉴于此,深入探究与分析输油、输气管线的刺漏处理有效措施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XX联合站的管线刺漏状况说明
对于XX联合站来说,进行投产使用的过程当中,发生的管线刺漏事故共计9起,致使关井次数为6次,而具体的刺漏状况如下表1所示:
二、XX联合站的管线刺漏原因的具体分析
凭借以往的处理经验与具体的状况,联合站的管线刺漏的原因涵盖了下述几点:
第一,在原料气当中涵盖了一定的腐蚀性介质。
经过详细地分析与检测,从中不难发现:在原料气当中的CO2摩尔组分的含量为0.33%,相应的分压为0.5MPa,同时原料气的温度是75C,正是上述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让有关管线处在CO2部分的腐蚀敏感区域当中,进而使管线的腐蚀程度更加严重。
第二,有关管线布设的科学性不足。
其中,单井的流程进入的为U型管的进站当中,使其流态产生了改变,使管线腐蚀更加严重。
处于拐弯的位置,有关介质属于紊流的状态,使扰动现象更加明显,易于出现空泡腐蚀的现象"。
第三,针对管线腐蚀情况的监测效果不佳。
尽管安装了相关的管线腐蚀性监测装置、探针等设备,不过仅依靠最终的监测数据结果是无法明确管线腐蚀与否的,由此延误管线刺漏的处理时间。
第四,相关单井的配产缺少科学性。
结合以往单井的计量情况可知,大部分井的实际产量是高于相应的设计值的,由此致使管线的流量增多、气体的流速太快,使管线腐蚀程度严重。
第五,有关温度计套管的分布不正确。
联合站的温度计套管被插到管线的中部位置,让气流位于该位置,进而形成紊流冲蚀的现象,提高了刺漏的出现几率。
三、针对XX联合站管线刺漏情况的有效处理对策及效果
(一)XX联合站管线刺漏情况的有效处理对策
首先,科学改进和优化联合站中管线的實际材质情况,对原来的L245碳钢管线均替换成315不锈钢的管线。
其次,针对联合站的单井进站技术步骤进行有效改进和优化处理,运用直管流程,有效规避流体流态产生相应的改变。
再次,依据相关《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当中的规定,并结合当前联合站常使用管线的管径、承压等级等情况,对管线腐蚀的具体临界值进行准确计算,并科学编制
科学的集气站管线监测管理制度日。
定期监测管线的具体壁厚情况,及时掌握壁厚出现的变动情况,然后对管线腐蚀的速率加以合理计算。
最后,针对单井的相应产能与支线的管径等情况加以科学评价和分析,达到实现单井配产最优化的效果。
(二)最终的处理效果
第一,通过对碳钢管线的更换处理之后,实施315不锈钢管线壁厚的科学测定,并没有再次产生管线刺漏的事故。
第二,在联合站运用了直流管线以后,从相应的监测数据当中可知,之前U型管线可能出现腐蚀的位置并没有产生严重的腐蚀情况。
第三,结合有关CO2的腐蚀规律情况,建立科学的管线腐蚀预警管理制度,并定期实施管线壁厚的监测工作。
对于此环节来说,如果管线的壁厚已经为临界值的时候,需要及时更换相应的管线,规避管线产生刺漏的情况间。
第四,依靠实现单井配产的最优化,使部分井的设计和实际产量之间差距变小,达到平衡的效果,谨防出现刺漏的不良现象。
四、结论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获知,深入探究与分析输油、输气管线的刺漏处理有效措施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通过说明XX联合站的管线刺漏状况,分析了其管线产生刺漏的原因,同时提出了针对XX联合站管线刺漏情况的有效处理对策及效果:XX联合站管线刺漏情况的有效处理对策、最终的处理效果。
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和结果,能够获取相关管理输油、输气管线管理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得到相应的启发和帮助,进而保证油气输送管道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吕拴录,康延军,乐法国,etal.某输油管道刺漏调查分析[D]管道技术与设备,2018,250(13):248-249.
[2]李家朋,潘洪铭,王科云.输气管道带压补漏新工艺[J].天然气工业,2017,130(24):299-300.
[3]尹志鹏,单华,王海男,etal.气田集气站管线刺漏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8,134(36):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