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县五中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复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一、主干知识脉络
二、基础知识及概念
1.液体压强的产生: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液体的压强虽然是由液体受到重力产生的,但它的大小却与液体受的重力无关。

2.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强公式推导:
设想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液面下深度为h处有一水平放置的面积为s的小平面,在这个平面上就有一个假想的液柱,则:
液柱体积:V=sh。

液柱的质量:m=ρV=ρsh。

液柱所受重力:G=mg=ρshg。

水平面所受的压力:F=G=ρshg。

水平面所受的压强:P==ρgh。

深入理解
☆公式中P仅表示液体自身产生的压强。

☆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量,它不是高度。

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

3. 液体压强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4. 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液面齐平条件:同种液体;不流动。

深入理解
☆连通器最终状态稳定后实质上是压强相等。

三、实验小结
1.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图中所示图片为压强计,其原理为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的高度差越大,读出高度差即可得出压强计金属盒所处之处的压强。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练一练
1、下列装置及器材中,不属于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液位计
B. 茶壶
C. 抽水机
D. 船闸
2、1648年,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

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A.水的深度 B.水的体积 C.水的质量 D.水的密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液体产生的压强,密度一定时,其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可以用A图表示
B水平面上静止的质量均匀、形状为正方体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其接触面积的关系可以用B 图表示
C.对于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其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可以用C图表示
D.流体产生的压强,其压强与流速变化的关系可以用D图表示
4、、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
将,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如图7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

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米,容器乙中盛有另-种液体。

①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水。

②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196 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液。

答案
1、C
2、A
3、C
4、C
5、不变;不变
6、①2×10-3m3;②784Pa;③800kg/m3。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

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2.(2019·广东广州中考)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ρ水=1 g/cm3)()
A.a
B.b
C.c
D.d
3.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桌面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A、B两点到杯子底部的距离相等。

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103 kg/m3,则A、B两点的压强p A、p B的大小关系是()
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确定
5.(多选)下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6.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之比为()
A.8∶1
B.4∶3
C.4∶1
D.1∶2
7.下述事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的是()
A.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
B.老鹰在空中滑翔
C.汽车刹车时,人向前倾
D.用手拍打桌面时手感觉疼
8.(2019·山东东营中考)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细线容易分割熟鸡蛋利用了细线产生的较大的压强
②堵住茶壶盖的小孔,水不容易被倒出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③软包装饮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④教室的门窗打开时,“过堂风”会把门关闭是由于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
9.星期天小明和小慧到开发区减河湿地去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小明对小慧说:“我的体重是50 kg,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00 cm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N,压强是Pa。

”(g取 10 N/kg)
10.(2019·黑龙江中考)将一未装满饮料的密闭饮料杯,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1,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1;再将饮料杯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图中没有画出饮料液面的位置),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2,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2,则p1p2,F1
F2。

(均选填“>”“<”或“=”)
11.在水杯中加半杯水,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深度,用嘴吹气,使水下冒气泡,深度越深,吹气越难,这种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用吸管可以将杯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的作用。

三、实验题(每题10分,共30分)
1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的。

(2)分析比较图乙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3)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13.下图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选填“越大”或“越小”)。

(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
的。

14.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
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
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物体底面积S/cm2高度h/cm 海绵被压下深度/cm
1 合金甲圆柱体A 10 5 0.5
2 合金甲圆柱体B 10 10 1
3 合金甲圆柱体C 20 10 1
4 合金乙圆柱体A 10
5 1.5
5 合金乙圆柱体B 10 10 3
6 合金乙圆柱体C 20 10 3
(1)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有关。

(2)分析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3)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4)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ρ,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

表达式为。

该推导出的表达式(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四、计算题(14分)
15.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底面积为200 cm2,未装水时的质量为0.2 kg。

容器盛水后水面的高度为15 cm,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1×103 Pa,(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忽略容器壁的厚度)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水对容器向上的压力。

第九章测评(B)
1.C解析冰鞋上装有冰刀、飞镖的箭头很尖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选项A和B错误;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选项C正确;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对路面的压力很大,可增大对路面的压强,选项D错误。

2.A解析深度是指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则由题图可知a点的深度最小,根据公式p=ρgh可知,a处水的压强最小。

3.A解析因为快速行驶的汽车使得马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马路两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所以两边的气压大于马路中央的气压,树叶向马路中央运动。

故选A。

4.B解析由题图可知,A、B两点的液面在同一直线上,分析可知,A、B两点所在液面上方的所装液体,水的重力小于酒精的重力,容器为相同的圆柱形,根据p=可知,p A<p B。

5.AD解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就不变,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程度、槽中水银的多少无关,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D。

6.A解析由题图可知,ρA==8 g/cm3,ρB==1 g/cm3;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h,即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ρA∶ρB=8∶1,故正确的选项是A。

7.B解析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是由于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老鹰在空中滑翔时,因为翅膀上方空气流速较大,上方压强较小,翅膀下方空气流速较小,下方压强较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B正确;汽车刹车时,人向前倾是由于人具有惯性,故C错误;用手拍打桌面时手感觉疼,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错误。

8.D解析用细线容易分割熟鸡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①正确;堵住茶壶盖的小孔,当壶内的水流出部分后,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里面的水不易流出来,故②正确;软包装饮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③错误;教室的门窗打开后有“过堂风”经过时,门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门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门被关闭,故④正确。

9.解析人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
F=G=mg=50 kg×10 N/kg=500 N
人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强
p==2.5×104 Pa。

答案 5002.5×104
10.解析由题图可知,正放时,杯中饮料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正放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强较大,即p1>p2。

正放时,杯中的饮料柱是上粗下细的,一部分饮料压的是杯壁,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小于杯中液体的重力;倒放时,杯中的饮料柱下粗上细,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大于饮料的重力,因此F1<F2。

答案> <
11.解析由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的深度,水越深,吹气越难。

吸水时,吸管内空气变少,气压变小,杯中水面的气压大于吸管中的气压,所以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中。

答案增大大气压
12.解析海绵受力后形状容易改变,其凹陷程度能够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图乙与图丙实验中砖对
海绵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图乙、丁中海绵的受力面积相等,而压力不等,压力较大的丁图中海绵凹陷得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从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答案 (1)凹陷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乙和丁
(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显著
13.解析 (1)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

(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

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深度,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密度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

答案 (1)越大(2)相等(3)深度(4)高度差变大
14.解析 (1)分析实验1、2或4、5,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高度不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高度有关。

(2)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要求圆柱体的密度相同,
对水平面的压强也相同,而底面积必须不同,故序号2、3或5、6符合要求。

(3)在探究多个因素对压强的影响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某一因素的影响,还利用转换法——用海绵被压下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4)已知合金的密度为ρ,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由压强的公式推导过程为
p==ρgh。

从推导过程可以看出p=ρgh这一公式只适用于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柱状物体,不能应用于其他类固体(如质量分布不均匀,非柱状物体等)的压强的计算。

答案 (1)高度(2)2、3或5、6(3)控制变量法转换法(4)p=ρgh 不能
15.解析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1.0×103 kg/m3×10 N/kg×0.15 m=1 500 Pa。

(2)根据
p=可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1 500 Pa×2×10-2m2=30 N。

(3)容器的重力G容=0.2 kg×10 N/kg=2
N,根据p=可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p'S=1.1×103 Pa×2×10-2 m2=22 N,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则容器和水的重力G总=F'=22 N,故水的重力G水=G总-G容=22 N-2 N=20 N,所以水对容器向上的压力F″=F-G水=30 N-20 N=10 N。

答案 (1)1 500 Pa (2)30 N (3)10 N
第三章综合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C )
A.蜡玻璃沥青 B.蜡铝玻璃
C.冰铁铝 D.冰铁沥青
2.为了节约用水,洛阳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为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3.(2018·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4.齐齐哈尔的四季分明,下列常见的四个物态变化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B )
5.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不变
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B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7.(2018·黄冈)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 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8.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D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9.下列关于冰棒所发生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
A.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固现象
B.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热气”是汽化现象
C.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D.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10.(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B )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35_℃~42_℃__,若用图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是__38.5__℃。

,第11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2.为了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氛围,工作人员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我们看到的“烟雾缭绕”实际上是__小水珠__(选填“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或“小水珠”)。

13.由于环境污染,河南省个别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
喷射大量水滴,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浮尘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

盛夏,喷射的水滴还末落地就已__汽化__成水蒸气;寒冬,喷射的水滴很快__凝固__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如图所示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两幅漫画,“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这是通过__降低__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这是通过阻止给水继续__加热__的方式止沸。

15.家庭装修时,要用一种胶来粘木头,这种固体胶要在100 ℃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高就会熬焦,失去粘性。

为了熬这种胶,工人师傅专门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锅。

如图所示,是一个有夹层的铁锅,夹层里充满了水,锅内装有适量的胶块,在夹层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锅内胶水的温度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超过100 ℃,这是因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__温度不变__。

16.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以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蒸发(汽化)__,这样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冬天,嘴里呼出“白气”是__液化__现象。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凝固__现象。

(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8.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__汽化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__放出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9.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__放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__熔化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时__吸收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0.在制糖工业中,为了不使糖汁在沸腾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使糖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 ℃,这时要保证锅内的气压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21.(3分)小明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明认为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__升华__现象。

小红经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在碘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小明所做的实验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于是小红设计了另外一个实
验,将碘升华管放在沸水中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碘蒸气,证明紫色的碘蒸气是由固态碘直接升华来的,小红可以得出结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__。

22.(5分)小亮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自下而上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66__℃。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第10 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__固液共存__态,该物质为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给固体加热时,采用“水浴法”达到的主要效果是让固体__受热均匀__。

23.(10分)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规律制成的。

(2)图甲为他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是__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__。

(3)他每隔1 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4)他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丙中的__a__图。

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温度不变__。

水沸腾时,烧杯中不断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小水滴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5)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 ℃,是因为当地大气压__低于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6)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减少烧杯内水的质量__。

24.(10分)(2017·枣庄)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 ℃~102 ℃”和“-20 ℃~102 ℃”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20_℃~102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盐水的凝固点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