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如体现探究式教学(泳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课堂中如何体现探究式教学
鹤山市桃源镇禄洞小学教师;李泳兰
(此论文于2008年获江门市教学论文一等奖)
(2009年获广东省科教论文评比二等奖)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又是科学教学的方式。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科学课堂中如何体现探究式教学呢?
一、设疑导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科学》研究宗旨是: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开始,到产生新的问题而结束。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教四年级科学《15、浮力》这课时,我首先对两个经常会看到的现象设置了疑问:(1)在日常生活中,树叶、纸屑、塑料泡末等落到水里,为什么总漂浮在水面上?(2)有一次,小明把乒乓球不小心抛到一个树洞里,他想用手去掏,但他的小手不够长,于是,他就往树洞灌水,乒乓球就这样漂浮上来了,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给学生带着悬而未解的问题,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去学习。

正所谓‚学源于思,起于疑‛,为突出本课的重点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课堂中以‚玩‛激趣,获取真知,诱发探究能力。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目的是让他们异想天开而不是纯粹的玩,要带有目的性,在玩中求知、在玩中求真,玩出科学的真谛。

例如:也是在教四年级科学《15、浮力》这课,在实验环节中,我是这样诱导学生从‚玩‛中获取真知的:(1)我先让学生玩游戏,猜下面这些物体的浮沉:乒乓球、木块(木板)、石头、泡沫塑料、铁钉,砝码、拧上盖的空瓶子,没拧盖子的空瓶子,橡皮、苹果……(学生一边猜,老师一边把它放入水里,猜对的就即时奖励一粒糖果。

)(2)看着实验桌上的水槽浮着这么多东西,学生早己按耐不住了。

于是,我就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说:‚浮着什么?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试一种新的玩法。

先用手按住塑料泡沫或木板。

慢慢向下压,压到水底慢慢松手,反复几次,体会手中的感觉。

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也不等我把话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尽情地用这些浮着的物体来反复做实验。

实验后,孩子很自然地回答出来:把这些东西按到水底再轻轻松手时,感觉到水里好像
有一股什么力向上顶着手掌……我就趁势引导他们看课文84页下面那句话:‚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3)我又拿出测力计给学生玩,要他们用这个测力计把沉在水底的石头等分别吊在水中和吊离水面,了解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和在空气中的重量有什么不同。

就通过这么一‚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水的浮力的确存在,而且其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也懂得了物体在水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沉没在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水中的体积越大,所受到水的浮力就越大等知识。

就这样,孩子们在尽情地‚玩‛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从而获取真知。

同时,他们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

三、课堂中以角色演绎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用分角色演绎的方法进行激发探究。

这样,既有利于启迪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四年级科学上册《6、关心天气》这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预先排练好的‚节目‛——
(只见一个‚农民伯伯‛扛着锄头站在‚田边‛,望着‚庄稼‛摇摇头,叹口气:‚唉!‛便又自言自语地说:‚庄稼都快旱枯了,要是能下场雨就太好了!‛‚贝贝‛不解地说:‚为什么农民伯伯盼着下雨呢?‛‚琪琪‛就对‚妍妍‛‚彬彬‛‚波波‛他们说:‚明天我们去郊游,千万别下雨啊!‛几个小朋友一起附和着说:‚是啊,千万别下雨!否则,我们就会很扫兴了。

‛这时又走来一个穿着雨衣的‚农民伯伯‛,只见他走到‚田边‛无奈地说:‚老天爷啊,不要再下雨了,我的庄稼都快淹死了!‛接着,拿着足球走来的‚波波‛又对几个小朋友说:‚明天是星期天,千万别下雨啊,我们要到草地上踢足球呢!‛几个小朋友又一起附和着说:‚是啊,千万别下雨,我们还未决胜负呢!‛……)
表演后,教师趁势问学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人喜欢下雨,有人又不喜欢下雨呢?那么,如果你们是‘飞行员’、或‘汽车司机’或其他不同职业的人,你们又会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这时学生们思维的闸门已经被打开,从而激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更直观地知道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

因此,本人认为,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也是课堂上很好的演员,可以通过扮演的角色诱发更多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师是导演,可以利用
教材内容,让学生演绎一幕幕精彩的片段,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欲望。

四、课堂中注重交流与评价,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探究热情。

交流可以使学生个人的探究方式、探究结果变为大家共享的资源,如一个学生觉得别人的方法比自己好,以后,他就一定会采用别人的这种方法。

通过交流,学生就可以取长补短,这就可以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怎么想,怎么做,就怎么说。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引发争论的因素,让学生真正独立地阐述自己真实的看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进行积极的评价。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科学探究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其探究的过程。

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在评价中,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当学生通过亲历整个过程得到鼓励时,心中充满了自信,从中体会到了快乐,更能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

总之,教无定法,要在科学课堂中体现探究式教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探究的热情,从而获得真知,促进科学探究的发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