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一教师版.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训练目标】
1、解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2、训练学生理解、,从材料中提炼挖掘主题。

重点难点:学会抓标题题眼的审题立意方法。

【合作探究】
审题立意方法:
1、抓材料主旨。

文章的观点从材料主旨而来,提炼观点离不开材料主旨,因此,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词句 。

关键词句有的本身就是材料的观点,有的隐含着作者的倾向。

审读材料时,只要找准关键词句,再加以提炼,就能确定文章的立意。

例 2012大纲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句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 ?
立意:甩掉多余的顾虑
【习题】一只蚌跟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3、探发原因
审读材料不能仅仅停留在材料所述事情的现状上,而是要探求现状背后的原因,或根据材料所述之果,探发形成此果之因。

如下面一则材料: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仅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蜗牛从开始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到最终死在草丛中,这只是材料的表明现象,只有发掘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才能把握这则材料的主旨。

分析材料不难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不愿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就是材料的主旨,由此可以找出许多立意,如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等。

习题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

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
,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结果 狗跑了.
原因 99个铁链都好,只有1个坏了
立意:小过错带来严重后果。

祸患常积于忽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分析内在联系
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之间一定存在着多种关系,有的相同,有的相异。

对这类材料,要运用辩证思维,从现象深入分析本质,抓住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材料的主旨。

立意时,可以就几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写作重点,也可以把其中一则材料的主旨作为文章的中心,适当的提及其他材料。

如下面由二则材料组成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高速公路往往会在一段笔直平坦的道路后有意设计一个起伏很大的限速弯道,其目的是使开车的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避免由于很长时间高速行驶所形成的方向上的惯性而造成视觉上的误差。

材料二: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穿线的时候,穿针者越是全神贯注的努力,他的手越会抖得厉害,线也越是不容易穿入。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意思是说,目的性越强越不易成功。

要求全面理解以上两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材料一强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材料二强调做事不能太有目的,不能太紧张,要适当地放松自己。

两则材料从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又存在着统一性。

这统一性就是材料的主旨所在,由此可得出如下立意:张弛有度,乃成功之良策;既要紧张,也要适度轻松;既要集中注意力,又要分散注意力等。

2012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关系性命题作文,重点是找到“忧”与“爱”具体内容,并且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

“忧”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国家的事,“爱”则侧重爱心。

二者的关系是:“爱”是“忧”的前提, “忧” 是“爱”的表现,只有“爱”才会“忧”,世上没有只“忧”的“爱”,也没有只“爱”的“忧”, “爱”了,便有“忧”, “忧”了,便含“爱”.
立意: 忧之愈深爱之愈切
习题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

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
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立意: 孝敬父母。

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旅行者结伴去一个小庙投宿,半路被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爬上去、绕过去都是不可能的。

天色已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另找别处投宿也不可能了。

三个人正发着愁,走出一个和尚,背着一个大褡裢,手捧一只破钵,口里念念有词:“此路由我开,此路由我踩,要想越过去,留下买路财。

施主,想过去吗?每人留下100文钱,自然就有办法让你们过去。

”第一个人毫不犹豫地拿出100文钱,另外两个人则讨价还价。

和尚把破钵往大石上一扣,石块没了,第一个人过去了。

和尚把破钵拿起,大石岿然如故。

第二人不再犹豫,拿出100文也要过去。

和尚说:“现在涨到200文了!”那人只好给了200文,也过去了。

见此情景,第三个人慌忙拿出200文。

和尚说:“不行,现在涨到300文了!”
那人纳闷,问:“这是为什么?”
和尚说:“回避困难的时间愈长,付出的利息自然就愈多。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