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是一句在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比较流行的教育名言,在重要的、具有很大影响的素质教育模式--成功教育中,这一句话被推向了极致。
这句话体现了一个"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善良的愿望,提示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教育教学要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它也的确激发了许多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了巨大的教育效益。
但是,从教育规律的角度而言,这句话是存在在问题的。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学生的专业性向是存在个别性的,对于某些不适合在某一方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既使是在这方面最优秀的教师来教,也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如果要硬逼着他在这方面发展,硬要让他在这一方面也“学好”,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是有违“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规律的,这样做带来的不是学生的发展,而是学生的苦难。
如像韩寒之类的奇才、怪才,如果在他所不擅长、所不喜欢的方面,教师偏要体现“会教”,强硬地要让他"学好",就很有可能扼杀了人才。
所以,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一教育观念,千万不能将其推向极端,而要辩证地看待。
如果真如此观点所言,只要有了教育,就不会有受教育者的违法犯罪现象了,这明显地是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有一个后来被人们广为批评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康的孩子,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你想要的人,教师、工程师、律师、政治家、工人或是农民。
这种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在中国也曾受到了激烈的批判,现在却又换了一个形象堂而皇之地出现,并成为传颂一时的“名言”,真是一个历史的悲哀,它说明,我们都太缺少理性的思想了,太缺少对历史教训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