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防病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1期
养蚕是投资少、用时短、收入快、产出效益高的农业项目。

一般当年种桑,当年得收入,第2~3年桑田可收入6万~9万元/hm 2以上,是目前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较快的路
子。

隆林县2011—2013年,已大力发展种桑面积1846.67hm 2,养蚕1.32万张,产值达2233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但养蚕技术性要求比较高,操作过程也要求比较严格,
必须全面掌握养蚕的各个技术环节,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应加强产业的推广发挥重要的作用。

笔者经多年的养蚕实践,总结了一套养蚕防病关键技术,现介绍如下。

1选择适合本地的蚕品种袁挑选头潮蚁
从正规的蚕种站、所或蚕业育种生产户引进无毒、无病源、卵面平滑、密度均匀、卵粒较大、颜色一致的蚕种。

不同的气候环境选择不同的蚕品种。

春季气温较低时,应选择桂
蚕一号或桂蚕二号饲养;在夏、秋气温较高时,应选择抗高
温能力较强的两广二号饲养。

只养头潮蚁,不收尾蚁蚕。

在第1天孵化的蚁蚕比较整齐一致,小蚕体质壮、个体大小均匀、生长发育良好、抗病力强,很少出现有伏蚕,不容易感病。

而在第2天以后孵化的蚁蚕往往是弱蚕,因孵出时间不统一,个体大小差异大,变伏蚕较多,且易感病,导致其他健康的蚕成病,造成重大的损失。

1张蚕如果有1/2以上的蚕没孵化,要继续包种感光,第2天收蚁后分开饲养,不要混养[1-2]。

收蚁时间:春季气温较低,收蚁时间应在8:00—9:00,夏、秋气温较高,应在6:00—7:00进行。

2严格消毒防病措施
俗话说“养蚕容易,蚕病难治”。

因此,养蚕前应把蚕室、蚕具、贮桑室等彻底清扫,水洗干净后用药剂彻底消毒,杜绝蚕病的发生。

2.1加强养蚕前的消毒
对蚕室采取“扫、洗、刮、刷、消”5步进行处理。

消毒药剂可使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对蚕室内墙壁四周、天板、地面喷洒,保持湿润30min 。

蚕架、蚕匾、蚕网、塑料薄膜、编织布等物,经洗净晒干后,使用消毒净或1%有效氯漂白粉液在消毒池内浸渍15min 以上,池内要不断分批加药剂、分批浸渍蚕具,提高消毒效果。

消毒后的蚕具晾干后收入蚕室内,并使用优氯净、毒消散等熏烟剂熏烟,密闭24h 后打开门窗晾干。

小件的蚕筷、鹅毛、切桑刀等用具要放在水中煮沸30min 消毒后晒干备用
[3-4]。

2.2注重蚕期中消毒
2.2.1
蚕体蚕座消毒。

小蚕期加强眠前和起蚕进行蚕体蚕
座消毒,眠前用新鲜石灰粉,眠起时用小蚕防病一号,大蚕用大蚕防病一号或石灰粉。

在各龄眠起或盛食期均要用漂白粉与新鲜石灰粉混合制成防僵粉消毒防病1次。

2.2.2
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

在小蚕饲养过程中经常出现发育不良现象,一些弱小蚕一般是有病蚕,其排泄物、血液往往存在大量病源,为蚕座传播病菌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各蚕期要提青分批,将大小蚕分开饲养,并及时淘汰迟眠蚕、病弱蚕,防止蚕病传播蔓延。

2.2.3
添食药物防病。

从2~3龄起蚕喂第2口叶时,使用抗菌增茧素、蚕安王、蚕病清等药剂各添食1次。

4~5龄蚕第2口叶后隔天或每天傍晚各添食1次,可有效地控制各种病蚕的发生。

2.2.4
建立卫生防病制度。

认真做好蚕室地面和蚕室周围环境卫生,做到蚕室、贮桑室、蚕座、蚕具以及蚕用水的清洁卫生。

贮桑室要每天清扫残叶,定期消毒,并要多注意观察,防止桑叶堆放过久、过厚、过热,造成叶面熏蔫变质和滋生病菌。

未经消毒的蚕具不准进入蚕室,采运桑叶用具要严格分开,除沙时用塑料薄膜垫在地上倒蚕沙,除沙后地面和塑料薄膜、蚕网、蚕匾、蚕筷都要水洗干净后用药剂消毒。

蚕门口及室内地面要经常撒新鲜石灰粉,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

蚕室、贮桑地面及盛桑用具要保持清洁,每天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1次。

及时淘汰病蚕并隔离处理,蚕沙放入坑内沤制,防止病源扩散。

2.3做好回山消毒
采茧结束后,对蚕沙、烂茧、旧簇具等废弃物烧毁或堆沤处理,有用的蚕具要清洗消毒,确保清洁无病源。

对蚕室、簇室等要彻底清洗消毒[5]。

3调节蚕室小气候
俗话说“小蚕靠温,大蚕靠风”,温湿度适宜,蚕才能生长发育良好,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甚至容易感病。

一是根据蚕龄进行调节。

一般小蚕温湿度偏高,
1龄温度27~28℃,相对湿度90%;2龄温度26~27℃,相对湿度85%;3龄25~26℃,相对湿度80%;4龄温度24~25℃,
相对湿度75%;5龄蚕温度23~24℃,相对湿度70%。

二是根据气候环境进行调节。

早春和秋后末期的低温潮湿天气对蚕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蚕室内应加强升温排湿,勤除沙,多撒石灰、焦糠等干燥材料;夏蚕遇高温多湿、闷热天气,蚕室屋顶要加放隔热材料,前后搭凉棚,早、晚勤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养蚕实践经验,总结了养蚕防病的关键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严格消毒防病措施、调节蚕室小气候、及时扩座匀座、确定各龄蚕选叶标准、看蚕给桑、看蚕防病、建立小蚕共育等,以期为养蚕防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养蚕;防病技术;品种选择;消毒;给桑;小蚕共育中图分类号S88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1-0304-02
养蚕防病关键技术
王庭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隆林533400)
收稿日期2014-04-28
304
. All Rights Reserved.
开门窗,加强通风换气;秋蚕以防高温干燥为主,在蚕室内挂湿布、喷凉水,做到补湿降温,避免30℃以上高温对蚕的影响。

4及时扩座与匀座
为使蚕分布均匀、吃足桑叶、活动舒畅、发育整齐,以提高茧质、茧重,增加产量,必须及时扩座,适当增加蚕座面积。

扩座疏密以“小蚕打转不相碰,大蚕弯腰不相撞”为宜。

各龄蚕座面积要求:1龄蚕0.7~1.4m2;2龄蚕1.8~2.7m2;
3龄蚕3.6~7.8m2;4龄蚕12.6~16.8m2;5龄蚕25~33m2。

扩座动作要轻,操作要细致,小蚕可用蚕筷轻轻将蚕座上的残叶及小蚕拨动到空处或加网分匾扩座,禁止翻动底层的蚕沙。

大蚕可加网扩座,或给叶时用手把叶连带蚕搬动到空间较大的地方。

5确定各龄蚕选叶标准
小蚕生长发育快,体重增加迅速,这时要选水分较多、含蛋白质丰富和碳水化合物适量的适熟叶,才能满足小蚕生长发育的需要。

收蚁摘顶芽下2~3位展开嫩叶,黄中带绿;1龄摘顶芽下3~4叶位有光泽的偏嫩叶,将转嫩绿色; 2龄摘顶芽下4~5叶位,刚呈浓绿色叶;3龄采摘顶芽下5~ 6叶位,浓绿色叶;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度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这时要求良桑饱食,桑叶要新鲜,叶质要好,可采顶芽下第7~15片浓绿成熟叶饲喂;5龄是蚕长身体和长丝腺并进的时期,这时期要做到合理用桑,并掌握5龄的1~2d 和6~7d严格控制给桑量,中间3~5d给桑量要足,让蚕充分饱食,一般采摘顶芽下第8叶以下除不良叶外的片叶或三眠眼叶,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鲜叶,不给过老过嫩叶、偏施氮肥叶、蒸热发酵叶、农药汚染叶、日照不足叶和虫口叶。

6看蚕给桑
6.1根据蚕发育时期给桑
小蚕少喂,大蚕期多喂。

蚕每个龄期食桑分为少食期、中食期、盛时期、减时期,小蚕期以1龄为例,收蚁及第1天疏毛期,蚕吃桑很少,桑叶要切细、少喂,第2天蚕已逐渐长大,食桑量也增多,要多给桑,第3天蚕即将就眠,食桑量有所减少,应减少给桑或切桑稍小些;大蚕以4龄为例,起蚕第1天为少食期,第2天为中食期,第3天为盛食期,第4天为减食期。

应根据蚕儿发育情况,给桑量由少到多再减少,切桑由小到大再到小,使蚕能吃足桑叶,又不浪费桑叶。

6.2根据蚕密度及桑叶质量给桑
蚕头密的多给桑,蚕头稀的少给桑。

根据蚕座上蚕头稀密情况确定给桑量,如给多了蚕吃不完,造成桑叶浪费;给少了蚕吃不饱,导致群体发育不齐,影响茧质和降低产量。

桑叶质量好,适熟叶多,按正常给桑量。

桑叶老更或虫口叶等劣质叶较多,喂叶应适当增加或增加给桑回数,防止蚕受饥饿。

6.3根据温度与湿度给桑
高温干燥天气,桑叶容易凋萎,应适当薄喂和增加给桑回数,并在中午前后添喂1次湿叶。

低温多湿天气,适当减少给桑量,切忌饲喂湿叶,同时注意升温排湿,提高蚕食欲,减少桑叶浪费。

6.4大蚕巧喂条桑
使用条桑饲养大蚕,有利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蚕病发生,提高桑叶利用率。

春蚕5龄时,把条桑从基部剪下直接喂蚕。

但喂蚕前需在3龄时将条桑新梢上端的叶芯摘掉,可多增产桑叶,又使蚕吃上适熟叶。

夏蚕不能采生长梢中上部的叶,只采其下部叶和疏伐弱梢喂蚕。

长势旺的在中秋蚕、长势差的在晚秋蚕5龄时,剪条桑饲喂。

剪条以桑树留条长1.1m左右的上部桑条剪下,下部保留3~4片叶养护树体。

桑枝喂蚕要平行并梢与基部交替排列,粗细桑条互相搭配,使蚕座平整和桑叶分布均匀。

7注意查看蚕生长发育情况
7.1查看蚕的发育情况
健康的蚕孵化齐一,个体大小整齐一致,虚弱的蚕或病蚕孵化不齐、眠起不齐、大小不匀、龄期延长等,应早检查,及时对症防治。

在养蚕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注意避免:一是有部分小蚕常伏在残桑底下,这些蚕个体小、行动呆慢,吃桑量少,眠起较迟,原因是蚕座小、蚕头过密、蚕吃桑不足或喂桑叶过厚,造成小蚕被压在桑叶下面,吃不到新鲜桑叶,导致发育不齐。

二是蚕室温度过低,达不到蚕生长发育的要求,蚕生长缓慢,容易发生伏蚕停留在残叶啃食残叶;或温度过高,桑叶凋萎快,造成蚕食桑不足,蚕体瘦小;或湿度过大,蚕座中的病菌容易蔓延,蚕发病多。

三是没有施足桑肥,桑叶易老化,没有按各龄期采用标准桑叶喂蚕,达不到良桑饱食,使蚕发育不齐。

7.2查看蚕的体色
健康蚕每个龄期的体色变化通常是从黑色或锈色到青色,再到青白而有光泽,最后到糙米色就眠;如果蚕儿体色发黄无光泽,体色污浊灰暗,全身或部分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病斑,皮肤松弛,褶皱或紧张发亮,节间膜失去伸缩性则多为病弱蚕。

患脓病或绿僵病的蚕体色都是乳白发亮;煤气中毒的起蚕体色呈深褐色、铁锈色,出现空头,皮易破;患猝倒病的蚕,胸部和尾部两头空,尾部略带黄褐色。

7.3查看蚕的体态
一般蚕体匀整、尾角翘起为健康蚕。

如环节间膜肿胀,血液呈乳白混浊,通常为脓病;胸部异常膨大或紧缩,头尾两头翘起,腹脚后倾,有尸僵现象,多为败血病;头胸后仰或内弯,身体极度缩短或弯曲,并大量吐液,多为农药中毒。

7.4查看蚕的行动情况
健康的蚕行动活泼,反应灵敏,附着力强,用口轻吹蚕体,个个头胸抬起,眠起蚕头胸昂起;不健康的蚕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或伏在蚕座中,食欲减少,并向蚕座四周乱爬,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血液型脓病的蚕爬行狂躁,体色乳白,体躯肿胀,体壁发亮易破,往往沿蚕座周围爬行,甚至跌落地上流出乳白脓汁而死。

中肠型脓病、病毒软化病、浓核病、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蚕也有向四周爬行,但爬行缓慢,有吐液现象。

二是突然发病,蚕病多集中成片,在蚕座不安定,食桑不旺,头胸抖动,抽筋,多为烈性农药中毒。

7.5查看蚕吃桑情况
一般健康蚕吃桑速度快,剩桑的很少,大蚕吃桑能听到
(下转第307页)
王庭金:养蚕防病关键技术
305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303页)
得到有效利用,并通过鱼类产品直接将这些物质资源转化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为市场提供所需要的高品质丰富鱼类产品。

与此同时,发展水库养殖业还可以将城乡富余劳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勤劳致富,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水平。

根据《无公害水产品安全标准》,积极推广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9],促进生态养殖渔业的发展,
指导养殖户申报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提高产品经济价值,便可达到资源充分利用、产品生态安全、消费回归自然的良性发展模式。

8参考文献
[1]陈昌福,陈萓.淡水养殖鱼类疾病与防治[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敖顺波,徐秋艳.小山塘鱼类养殖推广试验及效益分析[J].养殖技术
顾问,2012(3):268-269.
[3]宋晓光.山塘高产养鱼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99.
[4]隋向阳.池塘“轮捕轮放”养鱼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9):20.
[5]蔡欣.山塘水库高产高效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10(3):36-37.
[6]赵秀贞,韩道富,蔡辉,等.庭院无公害坑塘养鱼技术初探[J].齐鲁渔
业,2006(4):41-42.
[7]陈永梅.池塘养鱼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90.
[8]李明.流水式小池塘养鱼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5(14):24-25.
[9]杨兴春.氨基酸原粉水库高产养鱼技术[J].农家顾问,2007(10):53-54.
(上接第305页)
沙沙的声音,如果蚕吃桑很慢或无声,可能是蚕已发病。

健康的蚕背脉管搏动较快,尾角背白而挺直,不健康的蚕脉搏比较慢。

中毒蚕或猝倒病蚕起初比健康蚕快,之后比健康蚕缓慢,间歇不匀,直到完全停止。

7.6查看蚕粪形状
健康的蚕排粪便大小均匀,呈六角短圆柱状,暗黑色,粪便坚硬。

排出软粪或稀粪的蚕(除熟蚕外)一般患有血液型脓病、白僵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细菌中毒猝倒病的蚕多排出念珠状软粪或乳白色、黄褐色稀粪;排出不成形的软粪、稀粪或念珠状粪便的蚕可能患有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道病、烟草中毒症;肛门伴有便秘或脱肛、结粪现象,一般为曲霉病和有机磷农药中毒。

8建立小蚕共育
为了避免小蚕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不平、颠簸、震动大,使蚕受到饥饿或互相撞伤,导致蚕容易感病而减产。

因此,要结合本地实际,就地设立小蚕共育点,为方便农户及时供养大蚕,增加养蚕批次和数量,提高养蚕经济效益,保证蚕桑业的稳步发展。

9参考文献
[1]马晓林.养蚕关键技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6-102.
[2]钟国洪,李明汉.栽桑养蚕实用技术(修订本)[M].广州:广东科技出
版社,2001:115-124.
[3]白景彰.节本高效种桑养蚕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7-62.
[4]汪键.养蚕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09.
[5]张正国.条桑饲养配套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2(3):30.
菌病的病蚕要立即拾出放入消毒缸中,集中深埋。

严禁用病蚕、蚕沙喂养家禽家畜,发生僵病要把僵蚕及时拾出深埋或焚烧,更不能把僵蚕晒干后当中药材出售。

蚕沙要及时沤制成堆肥,方可施入桑园或农田,严禁将未沤制的蚕沙直接施入桑园及农田造成病原扩散、污染环境。

使用后的旧草龙要及时烧掉,切不能留作下季继续使用。

3.4加强桑园管理,降低桑树病虫危害
没有优质的桑叶就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蚕茧,桑园管理得好,桑叶产量就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也高,蚕农收入就相应提高。

广大蚕桑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并指导蚕农搞好桑园的深耕、除草、施肥等各项桑园管理工作,同时与植保部门互通信息,并把病虫防治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做好桑园的病虫防治,降低桑园的虫口密度,减少野外害虫与家蚕之间交叉传染的机会。

3.5改善养蚕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
在整个养蚕生产过程中,虽然消毒工作是控制蚕病危害的主要措施,但环境气候条件不可忽视。

适宜的气候条件、规范的饲养管理对提高蚕的体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恶劣的气候条件会导致蚕的体质下降,容易发病。

如遇到高温闷热的气候条件便容易诱发病毒病,要加强蚕室通风排湿,降低温度;如遇到低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便容易发生真菌病,就要加温排湿;大蚕期如遇到晴天干燥的天气,蝇蛆病的危害就比较严重,要及时使用灭蚕蝇体喷或添食,也可以在蚕室安袋纱门、纱窗、防止苍蝇进入。

3.6改变养蚕方式,减少蚕病发生
传统的养蚕方式是使用蚕扁养蚕,大小蚕在饲养过程中共用蚕扁,同室饲养,长期以往蚕扁积累病原多,消毒很难做到完全彻底,小蚕期感染蚕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蚕病的危害就难以避免。

从2004年开始,霍山县大力推广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小蚕共室、共用蚕扁的问题。

主要做法是小蚕在室内使用蚕扁饲养,大蚕放入简易大蚕室或大棚里使用蚕台饲养。

这样,蚕扁只在养小蚕时使用,使用时间短,病原物积累少,养蚕前后又进行彻底消毒,只要小蚕按规范饲养便不宜发病,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从而为养好大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大蚕期,蚕本身的抵抗力逐渐增强,简易大蚕室或大棚通风条件又比较好,病菌容易散失相对稀少,蚕的发病率就低,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

自从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以来,各种蚕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以前血液型脓病在养蚕过程中,特别到了大蚕期发生较为普遍,呈暴发式,给蚕农带来较大损失,现在该病的发病率很低,损失很小。

4结语
总之,蚕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技术指导,广大蚕桑技术人员要切实加强蚕桑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让广大蚕农充分了解并掌握先进的养蚕技术及技能,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防治方针贯穿养蚕生产全过程,一定能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夺取蚕茧丰收,增加蚕农收入,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

5参考文献
[1]白红英,杨雷,杨建设.夏秋蚕期蚕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J].云南
农业科技,2008(S2):80-81.
[2]冯秀琼.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J].广西蚕业,2004(2):23-25.
[3]卢晓斌,孟学智.蚕病综合防治浅论[J].云南农业,2011(10):47-48.
[4]许明芬,刘桂州,谭书生,等.江苏省2009年蚕病发生情况调查[J].中
国蚕业,2010(4):36-39,42.
程先明:霍山县蚕病发生现状及应对措施
307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