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语文语文版九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语文语文版九上)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典型纪录时代苦难的诗歌,表现的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迷茫,这一课是本单元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本诗表现的忧患意识,流露的忧郁情感,蕴含的时代悲剧性内涵,能产生巨大的情绪冲击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食指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放在时代大背景来理解诗歌深刻内涵,强调思想性;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强调人文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独特地内心感受,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体会诗人在这一瞬间独特的内心感受。

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

【设计意图】由北京火车站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二、作者、作品介绍
作者资料:
食指,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

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

高中毕业。

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主要作品:《青春逝去不复返》《相聚》有诗集《食指的诗》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时代背景
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

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
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

【设计意图】了解时代,能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解说:诗的标题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四点零八分”。

作者就是在这一时刻被火车载着上山下乡成了“知青”,离开了北京。

当时才20岁,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带着对北京的依恋,带着亲人道别的眼神,带着一支抒写内心郁闷的诗笔,作者踏上了没有目标的路……
2、字词积累:
骤然(zhòu)缀扣子(zhuì)绷(b ēng)窗棂(líng)
3、理清条理:
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是对当时告别情景的真实记录:“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第二节写了火车开动诗人离开北京时的感
受:挥手送别的景象,反衬了离乡人得依恋之情,车站晃动的幻觉以及自己对眼前景象的不解,则分明表达了诗人以及当时青年人所共有的迷惘与失落。

第三节,诗人化用了那首有名的《游子吟》,既写出了诗人失落和迷惘的心绪,又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

第四节承接第三节,写诗人不由自主地探出车窗,与亲人告别,他从送行者的表情中明白了此刻的意义。

第五节写出了自己“四点零八分”的强烈的感受:无比的失落。

【设计意图】读中理清诗歌脉络,读中悟清。

五、合作探究
1、作者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头是有深刻用意的,它隐含了三个事实,是哪三个呢?
明确:四点零八分是一次列车的始发时间:当时每天有三列运送知青的专列,从北京开往全国各地,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三年。

2、在汽笛声中,为什么作者感觉“北京车站剧烈地抖动”?作者又为什么“吃惊”“不知道发生什么”?
明确:这是一种幻觉。

“剧烈地抖动”的车站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在开阔的空间范围上,作者把握住这特殊的历史时刻,作者此时对“北京火车站高大的建筑”的感受,超越的传统的视觉逻辑,深入到生命的潜意识中去,表现为一种冥想的哲理意味。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迷惘、无助和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

3、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句诗化用了那位诗人的名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明确:唐代诗人孟郊。

表达告别母亲时的眷恋和痛楚,说明了在普通的人性面前,“政治神话”是那么苍白无力。

4、作者为什么将自己比喻成“风筝”?
明确:感觉自已的前途像风筝一样飘摇:能唤起童年记忆,表达对母亲的依恋。

5、“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是作者真实的感受吗?这一感受对诗人意味着什么呢?
明确:这是物我颠倒的错觉:作者感觉到已经被北京抛弃了,被时代和文明抛弃了。

6、“这是我的北京”作者为什么说了两遍?为什么要强调“最后”这个词?
明确:反复呼喊表达绝望与不舍,这是最后的诀别,透射浓烈的悲壮色彩。

【设计意图】从诗歌入手层层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六、品味语言:
1、通过分析,你能找到诗中有哪些“幻觉意象”
明确:“剧烈地颤抖”的“北京车站”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针线穿透了心胸”
“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2、幻觉”意象的组合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把我们个人的知觉感受带到客观世界中,并有机的联系起来,接着无限放大。

其目的是给读者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

【设计意图】品味诗歌语言美、意境美。

七、拓展练习
写一首诗歌:《相信未来》
【设计意图】跟随音乐赏析诗歌。

八、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四点零八分”在北京车站与亲人离别的撕心裂肺的场面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难舍难分之情,更反映了一代知青对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失落、恐惧的诸多心理感受。

【设计意图】对诗歌总结,带领学生再感悟诗歌感情。

九、作业:
课下读一读食指的《疯狗》
【设计意图】学会赏析作者其他诗歌十、板书设计: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四点零八分——告别北京;
火车离京——迷惘失落;
幻觉叠合——眷恋母爱;
告别亲人——回归现实;
物我颠倒——漂泊无依;
依恋北京——惶恐忧虑。

——特定的历史,深刻的反思。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