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鉴赏炼字(原卷版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备战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鉴赏炼字(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1.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二、专项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以下两首诗分别借柳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修辞、炼字、意象任选其一分析。
【甲】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乙】柳①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②拂舞筵③,乐游春苑断肠天④。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①李商隐年少多才,但因党争倾轧,一生不得志。
写作此诗时他已39岁,妻子亡故,自己又将远赴蜀地。
②东风:指春风。
③舞筵:歌舞的筵席。
④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请从炼字上,赏析“千骑卷平冈”一句。
(五)古诗阅读
阅读《游凤林寺西岭》,完成批注。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颔联中的“随”“入”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古诗阅读
题春晓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①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②一路归。
【注释】①傍:围绕。
②樵渔:樵夫、渔夫。
阅读《题春晚》,完成对话。
小美:本诗以“题春晚”为题,但全诗不见“春晚”两字,那么全诗是怎样紧扣“春晚”写景的呢?
小涵:首句写花落,点出“春”。
全诗描绘夕阳下柴门虚掩、、等画面,都紧紧扣着“晚”字啊!
小美:我明白了。
这样的画面营造了的意境。
从中我读出了诗人的心境。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李群玉①
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②无渌酒②,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
【注】①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洲(今湖南澧县)人,极有诗才。
②朗吟:高声吟诵。
③录酒:美酒。
1.该诗尾联中的“饯”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古诗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诗颔联中的“蒸”和“撼”字用得好,请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阅读上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文:这两首诗歌用字各妙,我喜欢第一首中的“荡漾”两字,不仅写出春风在青山幽谷、林间草坪飘扬的情形,也写出游人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情。
小涵:是的,我很喜欢第二首中的“惹”字,这个字
①。
小文:这组诗虽然都是描绘丰乐亭的春景,但是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
小涵:是的,第一首用夸张的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表达之意;第二首借太守插花醉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之态。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题墨葡萄诗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屡应乡试不中,空有满腹经纶不得施展。
水墨《葡萄图》,是徐渭的代表画作之一。
1.末句连用两个“闲”字,你能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诗歌,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小语:“沅水通波接武冈”中,点出了友人要到武冈去,诗人在龙标送行,“通波”指水路相通,显得
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
①。
(赏析“接”字的作用)
小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
恳切感人。
小语:小文,阅读和分析完全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小文:小语,我觉得这首诗既然作为一首送别诗,应该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小语:我有不同看法。
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唐)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②,下马浣征衣③。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④。
【注释】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社燕:春燕。
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
③征衣:旅人之一。
④息机: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的“绿”字的妙处。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填空。
(甲)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乙)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小语:这两首诗都是写儿童的,我很喜欢。
小文:两首诗歌都通过一个“急”字,让儿童有趣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儿童的天真、活泼,
但两者又有所不同
....。
(甲)诗中的“急”字,读出了一位的儿童:(乙)诗中的“急”字,刻画了的儿童形象。
(请在横线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小语:《溪居即事》这首诗歌虽是写儿童,但是透过笔触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形象。
小文,你可以
结合一、二两句,帮我们分析一下诗人形象
....吗?
小文:好的。
阅读下面古诗,根据提示或情境,完成相关题目。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②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③更无瓶。
【注释】①畴:已耕种的田地②摩:碰撞、摩擦③甑: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第三联的“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古诗文阅读
洛桥
唐·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独上洛阳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
②流水:即《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它的高妙。
③余响:出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八:“余响绕梁,三日不绝”;霜钟:西晋郭璞解释:传说丰山之上有九座大钟,霜降则感应而鸣,称为霜钟。
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第三联中“洗”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
试结合全诗分析该字的妙处。
品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
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由。
诗词阅读
登越州城楼
[宋]王安石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
可怜客子无定宅,一梦三年今复北。
浮云缥缈抱城楼,东望不见空回头。
人间未有归耕处,早晚重来此地游。
(链接材料)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
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
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
庆历七年(1047年),27岁的王安石任鄞县县令。
上任伊始,便深入鄞县调查,著有《鄞县经游记》,详细叙述了在鄞县各地考察的情况。
还率领十余万民工整修东钱湖。
任鄞县县令三年,不仅兴修水利,还以低息贷谷于民,组建联保,平抑物价;同时首创县学,延聘名师,培养人才,开启四明学风。
王安石在鄞县时的许多改革都取得了成效,很多成为后来在朝廷任宰相时“熙宁变法”的重要内容。
王安石任鄞县县令三年后告别鄞县,离任途中经越州(今绍兴),写下《登越州城楼》《登飞来峰》等名诗。
1.说说你对“一梦三年今复北”中“梦”的含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