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碱的碱性、旋光性和溶解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小结
(一)脂溶性生物碱 大多数游离的脂肪胺、芳胺、酰胺类为脂溶性生物碱。
(二)水溶性生物碱 (1)含有季铵、胍基或氮氧化物(如氧化苦参碱)的生物碱 (2)小分子、极性强的生物碱 (3)生物碱盐 (4)两性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又可溶于碱水 (5)液体生物碱
ThaTth’anskasl!l!
B(共轭酸)
R' NC C
R
C
仲烯胺(A):共轭酸B极不稳定,平衡向C进行,碱性较弱; 叔烯胺 ( A ) :共轭酸B较稳定,平衡向B进行,碱性较强。
氮原子不处在桥头,碱性强 氮原子处在桥头,碱性相对较弱
H N
H N
H
N
H
H
O
O H
新士的宁
Pka=3.8
H
N
H
H
O
O H
士的宁
Pka=8.2
胍基生物碱呈强碱性。PKa=13.6
R-(+) 多 巴
没有活性
(-)麻黄碱:具有收缩血管、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兴奋中 枢的作用,活性强。
(+)伪麻黄碱:有升压、利尿作用,且活性弱。
CH3 H NHCH3 H OH
CH3 H NHCH3 HO H
(-)麻黄碱:
(+)伪麻黄碱
非对映体
“反应停”事件: 1957年,德国,上市一种新药非巴比妥类镇静药---“ 反应停”(α -苯肽茂二酰亚胺,塞利多米)。广泛用于妊娠反应,销往46 个国家,8000多例海豹肢畸形婴儿。
胍质子化后形成季铵离子,呈强共轭,体系稳定性大(共轭酸 的高度共振稳定性,使共轭酸稳定,Ka小,Pka大,碱性强)
H2N C NH
H2NH2N+C NHH2N
H
③ 酰胺型
O
O O
Me N
O
N
Me
NC O
R
O
N
胡椒碱 Pka=1.42
N Me N
咖啡因 Pka=1.22
(3)空间效应
氮原子由于附近取代基的空间立体障碍或分子构象因素,使质子 难于接近氮原子,碱性减弱。 小基团引入,只破环P—π共轭, 大基团:破坏共轭加空间阻碍 碱性增强
之后,美国FDA及其他国家逐渐以法律形式确定上市药物必须标明旋 光性的相关说明。
反应停(halidomide,α-苯肽茂二酰亚胺,塞利多米 )
镇静作用
H
O OH
N
O
NR
H O N OHO
SN
O
O
结构决定性能
强烈致畸作用
生物碱旋光性小结
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生物碱,由于分子不对称性而具有旋光性。 生物碱的旋光性受PH、溶剂、温度、浓度等因素影响。 如:烟碱(尼古丁) 中性溶液——左旋光性
比较碱性强弱
特别之处:氮杂缩醛(酮)生物碱的碱性
若结构易于质子化,呈强碱性,如醇胺型小檗碱
HX N C OR
OH- , HOR
+X
N C + H-OR
若氮原子处在稠环桥头,不易质子化,则碱性可能较弱。
ORH
ORH
N N
Me
阿马林:pKa=8.15
B.诱导—场效应
生物碱分子中同时含有两个氮原子时,第一个氮 原子质子化后产生一个强的吸电基团—+NHR2,此 时对第二个氮原子产生两种碱度降低的效应,诱导效 应和静电场效应。
C.共轭效应 氮原子孤电子 电子基团
氮原子孤电子对处于P—共轭体系时,通常碱性减弱。 常见P—共轭效应的三种类型:
苯胺型、烯胺型、酰胺型
①苯胺型 H3CHNCOO
CH3
N1
N2
CH3
CH3
Pka1=1.76 Pka2=7.88
②烯胺型
R'
H+ R' +
NC C
NC C
R
OH- R
A(生物碱)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
旋光性
•天然产物往往具有旋光性 •旋光性物质的物理性质除旋光性以外几乎相同;其化学性质除在生化 反应或与旋光试剂作用以外几乎相同
化合物 (+)扁桃酸 (-)扁桃酸 ( ± )扁桃酸 (+)-乳酸 (-)-乳酸 ( ± )-乳酸
pKa (25℃) 3.37 3.37 3.38 3.79 3.79 3.79
H3C
PKa=4.39 PKa=5.15 PKa=4.81 PKa=2.93
空间效应:阻碍质子靠近氮原子,使碱性降低(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CH3 N
O
OH
O C CH ph
莨菪碱(pka9.65)
东莨菪碱 (pka7.50)
(4)分子内氢键
若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可使碱性增强。 (指成盐时接受的质子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
生物碱的旋光性、溶解性和碱性
演讲者:周诗灿
2015.01.07
生物碱的碱性
1.碱性的产生
2.生物碱的碱性
生物碱分子中含有氮原子,氮原子最外层电子结构中有一对未 共用电子,能与酸中的质子(H+)以配位键的形式结合成盐,所以 具有碱性。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中氮原子的电子云密 度,若电子云密度升高,则碱性增强,反之碱性下降。
生物碱在水中碱性强弱顺序的比较:
胍基>季铵碱(pKa>11)>脂胺类、脂氮杂环类(pKa 8~11)>芳胺类、 芳氮杂化类(pKa 3~7)>两个以上的氮杂化类(pKa<3)>酰胺基
(1)胍基(最强碱)
— NH — C — NH2
胍基极易接受质子生成亚胺
NH2
共振稳定:对胍基而言,P—π共轭使胍基体系产生共 振效应,使亚胺盐更趋于稳定。
常见类型化合物的碱性比较: 季胺碱>氮烷杂环>脂肪胺基>芳香胺>氮芳烯杂环>酰胺>吡咯>腈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大小
CN
氰基 SP, 中性
N
吡啶
NH
四氢异喹啉
N+ OH-
季铵碱
SP2,
SP3 ,
PKa 5.17 PKa 9.5 Pka>11.5
(2)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通过碳链传递)
氮原子附近取代基: 供电基团--碱性增强 吸电基团--碱性降低
游离生物碱
(1)亲脂性生物碱 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能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易溶
于氯仿,溶于酸水,不溶或难溶于水和碱水。
(2)亲水性生物碱 季铵碱和某些含氮-氧化合物的生物碱。可溶于水,甲醇、
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3)具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 具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称为两性生物碱。既可溶于酸
水,又可溶于碱水,但在PH8-9溶解性最差,易沉淀。 具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在碱水溶液中溶于水中,
胍 pKa 13.4
(2)季铵盐
(3)SP3杂化的脂肪胺
4.生物碱碱性的影响因素 (1)氮的杂化方式: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孤电子对处于杂化轨道中,其 碱 性强弱随杂化度升高而增强。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SP3 ( N) > SP2 (-N C ) > SP (C N )
pKa 10~
5~6
0~1
熔点/℃
比旋光度
132.8 +5.8°
132.8 -5.8°
132.8 53 53
0 +3.8° -3.8°
18
0
多巴的生理活性
C H3O
C H3C O O
NHCO CH3 CH2 H
COOH
S-(- ) 多 巴
抗震颤麻痹作用,治疗帕金森氏症
CH3O
CH3CO O
COOH CH2 H
NHC O C H3
3.碱性的强弱表示
pKa的值越大,其碱性就越强。而pKb的值越大,则酸性就越强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不仅取决于生物碱本身接受质子的能力,
同时也取决于溶剂释放质子的能力。因此比较各种生物碱的强度,
必须固定溶剂。一般乙水(作为酸)为溶剂来比较各种生物碱接受
质子的能力。
H2O B BH BH B H
和钩藤碱 Pka=6.32
异和钩藤碱 Pka=5.20
①
胍基>
碱性强弱小结
+-
N OH >
季铵
NH>
仲胺
NH2 伯胺
> N>
叔胺
Ar-NH2 芳胺
O
>N
H 酰胺
②供电——碱性↑ 诱导吸电——碱性↓ 共轭——碱性↓(胍基除外) 立体因素——碱性增强、降低(视结构而定)
③ 空间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空间效应主导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共轭效应主导
酸性溶液——右旋光性
氯仿溶液 麻黄碱
水溶液
左旋体 右旋体
多数左旋体呈显著生理活性,右旋体无或很弱。
乌头
左旋——去甲乌头碱具有强心作用 右旋——去甲乌头碱无强心作用
扩瞳作用
莨菪碱
左旋 > 右旋100倍
但也有少数生物碱与此相反,如:
古柯碱
局麻作用
右旋 > 左旋
溶解性
氮原子的存在形式 分子大小 极性基团的有无、数目 溶剂的极性
加酸又复原。
生物碱盐
1、多易溶于水,不溶或难溶有机溶剂; 2、无机酸盐水溶性大于有机酸盐; 3、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如硫酸盐,磷酸盐)的水溶性大 于卤代酸盐; 4、小分子有机酸盐大于大分子有机酸盐。 5、碱性很弱的生物碱只能与强酸结合成盐,而且这种盐往 往不稳定,还可能表现出似游离生物碱的性质。
诱导效应通过碳链传递,链长,碱性降低小。 场效应通过空间直接作用,又称为直接效应,距 离远,降低小。
N
Pka =5.2
2
N
N
CH3
Pka =10.4 1
N
CH3 Pka1 =8.2 Pka2 =3.4
H N
OMe OMe
OMe
H OMe
吐根碱
NH
ΔpKa = 0.89
N N
金雀花碱 ΔpKa =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