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架起心灵之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架起心灵之桥
院头学区吕丽慧
摘要:自古以来,学生都害怕老师,认为老师是圣人,没有什么事情是老师办不到的。

所以,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楷模,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乃至感染学生。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所以,师爱会让班级充满活力,人情味,朝气和自信。

班主任可以通过爱这座桥梁走向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爱心灵道德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虽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但是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班主任在后期的管理方面就会事半功倍。

当下,棍棒教育已经逐渐淘汰,道德教育取而代之。

道德教育中,“爱”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在初接新班时,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会单纯地用“禁”、“堵”、“防”的方法来处理学生,让学生将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学习上,还丢给学生一句所谓勉励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是此处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向老师学习书本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

更重要的是,学生应向老师学习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所谓教育不仅仅指教书还要育人。

所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求教师的知识要渊博,而且要求教师的道德高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
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更美好的东西。

”所以,爱是通向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学生打交道,出现问题时,还需要为学生做思想工作。

现如今,教育部门反复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德育不只是简单的一种说教。

德育的过程还需要我们班主任起到表率作用,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一、争创和谐班级,让班级充满活力
教师的爱是一种高尚的无私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位班主任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桥梁。

如果班主任呵护和关爱每一位学生,那么他的学生必将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那么班主任如何培养这种师爱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交往。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学生,但是问题发生以后,班主任得先了解问题,分析问题乃至处理问题,而不是一味去责怪学生。

平时课间,饭后,睡前班主任都可以找学生谈心,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体会到师爱,这样班主任也可以未雨绸缪,提前发现问题,制止错误的发生。

如果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班主任应耐心地说服教育。

不论哪个班级,每学期总会有几个新生插班,班主任应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所有学生共同的努力下,让新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被期待和快乐取代,逐渐爱上这个班集体并且迅速置身于学习中。

我想再难缠的学生也会有心软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点来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

二、争创文明班级,让班级充满人情味
沟通从心开始。

班主任想要与学生沟通,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教师的天职是在热爱教育的基础之上热爱学生。

教师的爱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可以拓展学生的人生道路。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恨爱”。

教师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更要循循善诱的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接受你的关心和爱。

当然,师生的关系就会融洽,心灵上的距离也会缩短。

爱让沟通变得很简单。

因此,班主任得用爱心,细心,耐心来换取学生的真心和家长的放心。

例如,遇到犯错的学生,班主任不应当着其他老师的面把他们训斥一顿,而是像对待客人一样,招呼他坐下,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前因后果,那么所谓的逆反心里也会消除,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开导。

班主任动之以理,学生就会动之以情。

反之,如果班主任劈头盖脸骂一通,那么他便会破罐子破摔。

教师不是在他人头脑中打下一个烙印,而是在他人的心灵上点燃一盏明灯,让学生从自卑变得自信,从迷茫走向成熟。

三、争创民主班级,让班级充满朝气
尊重是师生爱的桥梁。

尊重他人,就是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肯定。

尊重可以化解别人心中的不良情绪;尊重可以激励别人奋勇前进。

教育需要尊重,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得尊重学生。

尊重品德高尚的学生表明老师对学生的赞美和激励;尊重品德败坏的学生表明老师对学生的鞭策和鼓励。

当然,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会自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能有自我教育。


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越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越快。

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孩子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于抓住孩子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民主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真情。

如果学生是蜡烛,老师是点蜡烛的人,那么尊重就是火柴,将学生的自信,自尊,善良和宽容之烛点亮。

四、争创标兵班级,让班级充满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如果要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那么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开学初,很多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老师的教学模式,跟不上进度,会出现学习“消化不良”的现象,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自信不一定非得表现在面部表情上,可以自我引导。

例如,当学生心情沮丧时,心里就反复默念:“我的心情很舒畅,只要笑一笑,没有什么事情大不了!”考试前学生心里很紧张,心中可以反复默念:“我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全班前三是我的目标,舍我其谁。

”如此,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古以来,学生都害怕老师,认为老师是圣人,没有什么事情是老师办不到的。

所以,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楷模,一言一行会直接影
响乃至感染学生。

总而言之,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的形象,既要说得让学生信服,又要做得让学生佩服,从而达到与学生的共鸣,产生心与心的交流——爱。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所以,师爱会让班级充满活力,人情味,朝气和自信。

班主任可以通过爱这座桥梁走向学生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