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绍兴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绍兴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当下中国诗坛,不少作品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没有韵律,没有结构,没有意境,没有内容,没有美。
一些作者写诗,一天写一首,甚至好几首,不断成批量、重复地生产文化“快餐”。
诗歌丧失了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失去了风度。
那么,诗歌的风度是什么?诗歌的风度是人们精神的筋脉,是渺远的苦难意识的复活,是生命的旗帜和光明的导向。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重振诗歌的风度呢?
第一,要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将诗歌推向历史的纵深。
诗歌应当具有“高格”境界,诗歌是人的灵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灵魂就会有什么样的诗歌和诗人品格。
诗人的心是赤诚的,他试图以不同的表现方式温暖人类受伤的心灵,使诗歌的魅力与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合二为一,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只有活着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只有思考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重量。
因此,时间的观念在优秀诗人的文本中不仅表现出对家园深切的春恋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更象征着一段记忆,一种情愫,有着铭文般的质感,让人看着炊烟从贫瘠的大地上升起,想起古老的歌谣消失在时间尽头的河流里。
这样的生命体验,既是诗人个人的,更是人民大众的。
第二,要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人有两种本能:即生存本能和艺术本能。
生存本能是物质上的,浅层次的,吃饱了喝足了,即可满足;艺术本能是精神上的、深层次的,因为精神的空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创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艺术本能不仅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而且可以使人得到精神的抚慰和振奋,失去这个本能,人就沦为行尸走肉。
因此,作为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歌不仅要有思想的深度,更要有精神的广度。
第三,要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彰显人民视角的叙事张力。
诗歌不是空洞的喊叫而是充满矛盾与对质、紧张与平衡,充满丰沛的意蕴,其诗意的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的张力来彰显。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叙事就是人民视角的最好例证,它展现的诗意是对贪官的愤恨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刻同情。
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诉求。
诗歌应当充溢密集的诗意,创作者在古典诗词和优秀新诗的熏陶下,充分吸收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段,从人民视角出发,通过叙事张力的表现,还原诗歌的“歧义性”“丰富性”和“纯粹性”,拓晨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第四,要重振诗歌的抒情厚度,诗人要有悲悯情怀。
无论诗歌的思想有多深、精神有多广、诗意有多
密,诗歌都离不开抒情。
因为,抒情是诗歌的本质特征,由坚固的信念牢牢支撑。
这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自然、启示和宗教民族的信念。
这是一种产生魔力感和梦幻的信念。
阅读充满抒情的诗歌,使人陡然对敬畏的文字产生由衷的尊崇之情。
这样的诗歌必须是过着绝对诚实生活的人所写,他的诗写得越好,他的人生态度就越虔诚。
事实证明,人们需要诗歌,更需要有风度的诗歌。
当世界浮躁的时候,诗人应该进入思考,变得安静。
诗人要和读者对话,诗人要和诗歌对话,读者要和诗歌对话,诗人与读者要和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美誉度亟待重建。
(摘编自聂茂《重振诗歌的风度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需要诗人以赤诚之心完成由追求时间的意义到重量的创作转向。
B.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用诗歌来满足人的两种本能。
C.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必须借鉴多种艺术表现手段,通过人民视角叙事张力来实现。
D.重振诗歌的抒情厚度,诗人需要始终抓住抒情这一诗歌的本质特征,体现出悲悯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当下中国诗坛存在的一些弊端,作者进行了批驳,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中心论点,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证,呼吁诗人的创作需要重振诗歌风度。
C.在论证诗意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张力来彰显的论点时,文章采用了例证法。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四个分论点各有侧重又关联对比,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的诗歌作品,没有意境和内容,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
B.精神上的艺术本能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故而能抚慰人的精神,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歌也要有精神的广度。
C.诗歌充溢密集的诗意,离不开诗人对古今中外优秀诗作的借鉴,诗人应从人民视角出发,拓展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D.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由衷的怀念、感激和赞美可见艾青有着虔诚的人生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节选)
马烽
①去年夏天,我在省水利学校毕业以后,被暂时安排到防汛指挥部去协助工作,农建局田局长是我们
的领导。
这个人面色苍白,走路总是低着头,背着手,慢吞吞地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②一天夜里,山洪暴发了。
我接到电话,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田副局长的房门:“老田,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支起半个身子问道:“安乐庄什么地方决口了?”我说:“汽车路东。
”他听完,竟又躺下了,不紧不慢地说:“没甚要紧。
”我又急又气:“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个!”“那更没办法!反正堵也堵不住,任由它流吧。
”
③正在这时,办公室小秦慌慌急急跑进门,大声说道:“三岔河也发洪了!”他的话音刚落,老田就像中了电似地“呼”一下坐了起来回道:“多大流量?”小秦说:“水漫到龙王庙背后了。
”老田说:“那至少有九十个。
”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说:“赶快通知海口村、田家庄,全体上堤。
快!”
④我刚跑回办公室,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一手拿着件雨衣,精神抖擞,满面红光。
他把雨衣一扔,抓起耳机就开始给各村打电话。
“马上接杜村,上舍……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拔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孔……”他放下这个耳机,马上又抓起另一个,详细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开哪个支渠闸,闭哪个支渠闸……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的。
⑤老田打完电话,回头对我说:“咱俩到海门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问题。
”在车上,我问他,为什么安乐庄决了口,他一点都不着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个流量,他就急成那个样子?他说:“永安河坡度大,洪水来源少。
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水就退了;再说,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秆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
三岔河不一样,洪水来源多,同时愈往下游坡度愈小。
你想想,水量大,泄洪慢,这不要命?”
⑥下了车,他走得飞快,我几乎是小跑才能追得上。
爬上南堤的时候,只见河里的水已经漫到平台上来了。
走到了防汛指挥部,老田扫了一眼说:“怎么老姜头没来?”“刚才觉得不要紧,就没叫他。
”老田生气地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马上把他请来。
”不多一会,有人扶着个白胡子老汉进来了,正是堵决口的行家老姜头。
⑦过了一会儿,堤坝决口了,堤上灯火通明,人们奔跑着,喊叫着,来来往往运送沙袋。
老姜头吆着号子,指挥人们打桩;老田领着一些人填沙袋。
决口慢慢在缩小,夜里三点多钟,眼看很快就可合拢了。
可这时水更猛更急,木桩刚打下去一半,就被冲走了。
⑧老姜头哆嗦着爬上堤堰,气喘吁吁地对老田说:“堵不住啦!我是没有这个本事了!”老田的脸色铁青,眉眼恼得怕人,对老姜头吼道:“非堵住不可!你再胡说八道惑乱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
⑨老田一面叫喊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面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只听人群中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吗?”马上就有五六个壮小伙子跑到他身边,接着又跑出来几个……老田领着头下水了,拉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冲得人们东倒西歪,人们仍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
乡党委
翟书记挽着一串人在对面下到河里,挣扎着往这边移动,老田和翟书记一次又一次想靠拢拉起手来,但一次又一次被巨浪打开了。
堤上的人都急得要命,都替他们提心吊胆。
⑩蹲在地上的老姜头,猛一下站了起来,向堤上的人喊道:“快!抬一根长电线杆来!”电线杆很快抬来了,老田和翟书记靠着电线杆,终于挽到一起了。
水里的人也都一个个紧挨着,靠在了电线杆上。
这时,堤上又有很多人呼喊着手挽着手下到水里。
转眼间,决口上就排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结成了一条冲不断的堤……
⑪大股的洪水终于被拦住了。
可是风浪也更加凶猛起来,一个巨浪接着一个巨浪,照他们劈头盖顶反扑。
当巨浪扑上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吞没了;当巨浪退下去的时候,无数的头才又露出水面……岸上的人们继续打桩,填沙袋,决口逐渐在缩小,沙袋堤逐渐在增高……
⑫黎明时候,决口终于合拢了。
人们欢呼起来,水里的人叫喊着爬上堤岸。
大家七手八脚把几近昏厥的老田拉上堤岸,他两条腿弯曲得像两张弓,鼻子里只有一点微弱的气息。
老姜头含着两眶热泪,脱下自己的夹袄,轻轻地盖在老田身上。
⑬过了半个多小时,老田渐渐缓过气来了,慢慢睁开眼看着老姜头说道:“大叔,我骂你了,我……”老姜头哭着说:“孩子,别说这话,你骂得对……”
⑭我再一次见到老田是两个月之后了,他的步子迈得更慢了,背更驼了。
老姜头曾告诉,老田有关节炎,腿常年疼得要命。
那还是1954年秋天,他淋着雨渡着水指挥各村防汛排涝,一连在水里泡了七天七夜落下的病。
(选自《人民文学》1959年第6期,有删改。
)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5段“我”与老田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老田对全县的水渠情况了若指掌,业务熟练,照应了上文中他不看“我”铺在桌上的河流渠道图的细节。
B. 面对老姜头的退缩,老田严厉斥责了他;而洪峰退却后,老田第一时间给老姜头道了歉。
这两个情节既突出了老田对前辈的尊重,也反映了老田遇事急躁的性格特征。
C.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主要围绕“告急——抢险”两个情节展开,整个情节设置波澜迭起,真实自然。
D.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环境渲染以及次要人物的烘托等手法,塑造了老田这一典型的基层领导干部形象。
5. 小说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小说的第9-11段不仅描写了老田,还刻画了众人抗洪的场景,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娱乐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
“诗言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一个传统的观念。
就《诗经》而言,它在古代诸侯外交中是被用来“言志”的,这就赋予了《诗经》以神圣的光环。
“言志”的功能与古代诗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共同铸就了诗歌的严肃面目。
综观历代诗歌,伟大的诗人无不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如屈原用诗歌歌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贞,杜甫用诗歌抒发兼济天下的博爱精神,李白用诗歌表达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与诗相比,词就轻松得多。
它是用来助兴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轻松、愉快、悦人的。
再加上歌妓的女性身份,更使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
如身为一朝重臣的欧阳修,在作诗与作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不单单是其人格分裂使然,也是诗与词两诗体的不同体性造成的。
词的这种娱乐性的天职,使得欧阳修等词人在作词时可以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
从史的角度来看,词的思想性的发展是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的。
宋代的词选大多数反映了这种倾向,这是由其娱乐价值所决定的。
然而,任何文学样式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词亦然。
南宋时期,民族矛盾渐趋激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词来抒写这种民族激情,爱国词人大量涌现。
爱国词篇放射出耀眼光芒,使得选词者不得不睁眼面对现实,于是《花庵词选》以比较新的面目在词坛上出现了。
在《花庵词选》中,辛弃疾一人就入选四十三首。
他那些被张炎等认为“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的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纷纷入选。
这表明了爱国词的地位得到了词坛的承认,一部分词论家已经开始重视词的思想性了。
黄昇介绍张元幹时,特别指出:“绍兴戊午之和,胡澹庵上书乞斩时相,坐谪新州。
仲宗以词送行,后并得罪。
”并全录了他送胡铨、寄李纲的两首《贺新郎》。
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春从天上来》《青衫湿》时说:“右二曲皆精妙凄惋,惜无人拈出,今录入选,必有能知其味者。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他重视作者人品、重视词的思想内容、认识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清人焦循曾针对朱彝尊等人一味抬高《绝妙好词》而压低《花庵词选》的言论大发感慨:“周密《绝妙好词》所选,皆同于已者,一味轻柔润腻而已。
黄玉林《花庵绝妙词选》,不名一家。
其中如刘克庄诸作,磊落抑塞,真气百倍,非白石、玉田辈所能到。
可知南宋人词,不尽草窗一派也。
”到了宋元之际,偏重艺术性和兼重思想性两种倾向又糅合而生出了一部奇特的《乐府补题》。
这部词集,从思想内容看,有学者认为是为元僧杨琏真迦发掘宋陵而作,抒发着遗民亡国的哀思;而从艺术风格看,则又是雕琢章句、用典使事。
它回环曲折地吐露着某种不敢直言的感情,正如朱彝尊所言:“身世之感,别有凄然言外者。
”这比之南宋初年咏物词选《梅苑》算是更进了一步。
总之,宋代词体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已不仅仅被当作娱宾遣兴、应宴佐欢之具,还被当作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诗体来看待,从而取得了兼具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效用。
(选自丁放等《宋元明词选研究》,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的严肃面目相比,词是用来助兴的,并且它是轻松、愉快、悦人的,因而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
B.从史的角度看,宋词的娱乐价值决定了词的思想性发展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词选都反映了这种倾向。
C.南宋时期,因为爱国词的地位得到提高,使得词选者也不得不选择重视思想性的词,这也催生爱国词人及词篇大量出现。
D.《乐府补题》回环曲折地吐露着某种不敢直言的情感,相比南宋初年的咏物词选《梅苑》算是更进了一步。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论证了宋代词体文学在时代变化过程中渐渐取得了兼具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效用。
B.第一段作者举屈原、杜甫、李白诗歌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论证伟大的诗人都是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的。
C.第二段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的言论,说明他认识到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D.作者对《乐府补题》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评论,重点论述了编者偏重艺术性和兼重思想性的特点,逐层深入,有说服力。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等词人作词时能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表明北宋时词的创作要比诗歌轻松愉悦得多。
B.在清人焦循看来,朱彝尊等人一味抬高《绝妙好词》而压低《花庵词选》,是因为《绝妙好词》所选重视作品的思想性。
C.黄玉林《花庵绝妙词选》,选了些“磊落抑塞,真气百倍”的作品,说明南宋人词中有重视作品思想的内容。
D.宋代词体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单被当作娱乐之具,还被当作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诗体来看待,可见词这种文学样式在创作上也会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琳字季珉,其先高句丽人也。
魏正光初,起家卫府都督。
从元天穆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
又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为最,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
后随天光败于韩陵山,琳因留洛阳。
魏孝武西迁,从入关。
至溱水,为齐神武所追,拒战有功,封钜野县子,邑三百户。
大统三年,从太祖破
齐神武于沙苑。
四年,从擒莫多娄贷文。
仍战河桥,琳先驱奋击,勇冠诸军。
太祖嘉之,谓之曰:“公即我之韩、白也。
”复从太祖战邙山。
齐将东方老来寇,琳率众御之。
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
短兵接,琳击之,老中数疮而退,曰:“吾经阵多矣,未见如此健儿。
”后乃密使人劝琳东归,琳斩其使以上闻。
除鄜州刺史。
孝闵帝践祚,进爵犍为郡公,邑一千户。
武成初,从贺兰祥征吐谷浑,以勋别封一子许昌县公,邑一千户,除延州刺史。
又从柱国豆卢宁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破之。
二年,文州氐首反,诏琳率兵讨平之。
师还,帝宴群公卿士,仍命赋诗言志。
琳诗末章云:“寄言窦车骑,为谢霍将军,何以报天子?沙漠静妖氛。
”帝大悦曰:“獯猃陆梁,未时款塞,卿言有验,国之福也。
”天和二年,徙丹州刺史。
三年,迁江陵副总管。
时陈将吴明彻来寇,总管田弘与梁主萧岿出保纪南城,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进授大将军,仍副卫公直镇襄州。
六年,进位柱国。
建德元年,薨,时年七十六。
赠本官,加冀定齐沧州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周书·高琳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B. 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C. 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D. 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家,即起于家,是指没有官职的人,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予官职。
B. 邑,即食邑,是古中国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的田邑。
C. 武成,北周明帝年号。
年号是古代帝王为纪年所立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D. 刺史,官职名,自汉设立,初为监察郡县的官员,清时为知州的别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琳多次征战,功劳卓越。
高琳跟随元天穆征讨邢杲,打败南梁将领陈庆之,又跟随尔朱天光打败万俟丑奴,跟随太祖在沙苑击败北齐神武帝,后随军擒获莫多娄贷文。
B. 高琳作战勇猛,忠于朝廷。
高琳迎战北齐将领东方老,东方老战场上不能战胜高琳,就秘密派使者劝说高琳投降北齐,高琳斩杀他的使者,然后上报朝廷。
C. 高琳平定叛乱,所向披靡。
武成初年,高琳跟随贺兰祥征讨吐谷浑,凭借其功劳被封为许昌县公;后来跟随柱国豆卢宁征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人,将他们全部打败。
D. 高琳作诗言志,一心为国。
高琳平定造反的文州氐族酋长班师回朝后作诗言志。
他希望像窦车骑和霍将军一样平定边关,让沙漠没有祸乱,来报答天子的恩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琳先驱奋击,勇冠诸军。
太祖嘉之,谓之曰:“公即我之韩、白也。
”
(2)齐将东方老来寇,琳率众御之。
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
14. 《逸周书·谥法》中记载“甲胄(战争)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心志专一坚定,内蕴刚强)曰襄,协赞有成(辅佐,有所成就)曰襄”。
请分析高琳的谥号为襄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5.反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
词中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浑然一体。
开首两句点出了风细柳斜、生机蓬勃的景色,体现了“春未老”的特点。
B.“暗”字写出了寒食节时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流露出词人黯然沉重的心情。
C.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既表达了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又表达了词人借此以自我解脱的情思。
D.本词运用了拟人、对仗、象征等手法,将所见之景和所抒之情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16.标题往往是词作内容的高度概括,那么本词是如何围绕标题来展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个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悲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