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偶与动作支持远距离亲密关系交流的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1-4067(2020)02-0025-05
通过人偶与动作支持远距离亲密关系交流的创新设计
梁雯竣1,黄建华2
(1.东京都立大学系统设计学院,日本东京192-0045;2.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成人与职业培训学院,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分析和参考了目前亲密关系异地交流的相关研究和理论知识。

通过手机程序收集使用者日常动作信息,利用人偶、线的造型元素,不断完善交流装置从而支持远距离亲密关系的沟通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意识;人偶;交流装置中图分类号:TP11
文献标识码:A
1 设计背景介绍
相比于过去,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
人因为工作出差,留学等原因,他们会暂时或者永远离开熟悉的环境,与他们的亲人或者爱人相分别,这种长时间远距离的分别使双方产生特殊的情感诉求,例如渴望和对方沟通,或者希望了解对方的近况等等,而这样的情感诉求也需要一些合理的途径抒发和表达出来。

虽然,现今的智能设备如手机和书信可以使得人们随时通过文字语音以及视频相互沟通,但是因为分隔的人各自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很难兼顾远距离亲密关系人群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深度。

因此,对于分开生活的亲密关系人群之间而言,研究与设计具备特别关照他们情感需求的特殊沟通方式也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工艺作品做基础,通过研究人偶包含的特殊语义和文化背景探讨其与意识系统的兼容性,从而设计与制作一种以通过人偶的肢体语言触发意识情感的远距离的情感沟通系统———Puppet意识系统,如图1
所示。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简介:梁雯竣(1990-),男,甘肃兰州人,博士生.
图1 Puppet意识系统的制作
2 支持亲密关系沟通的相关研究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更多的涉及社会心理学。

JesperKjeldskov等人曾对此做出过
相关的论述[1-2]
,总结了亲密关系的八个突出方面:
身体上的亲密关系,非语言交流,自我披露,在场感,认知上的亲密关系,情感上的亲密关系,承诺和相互关系。

如何通过技术调解亲密关系人或为亲密关系的主体带来更积极的交流体验,则是很多研究者越
来越感兴趣的研究课题[3]。

这些调解亲密关系的
相关研究以非常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比较具有代
表性的例如L
umiTouch[4]和TheSensingBeds[5]。

2.1 LumiTouch和TheSensingBeds的技术
LumiTouch是由一对相框组成的系统。

当一个用户触摸她的相框时,另一相框亮起。

通过互联网连接,将一方的触摸信号转换为另一端的灯光信号。

TheSensingBeds是为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伴侣所设计的一对可以感应伴侣身体位置的床,床可以感应
使用者的身体位置,并在另一张床的相同位置加热加热垫,从而让彼此可以感受到这种“温暖”,另外
第20卷第2期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 20No 2
2020年6月JournalofLanzhouPetrochemicalPolytechnicJun.,2020
也有设计人造的花朵和鸟等图案,建立远距离的沟通或者利用烛光投射在墙面的影子形成有趣的交流媒介。

2.2MarcHassenzahl的技术
MarcHassenzahl评论了143件有关亲密关系调解的技术或者设计概念,他们提出了设计师/研究人员用来建立关联性的常用的六种策略经验:意识,表现力,身体,送礼,共同行动和记忆。

其中,意识是指了解您所处环境的状态,关于您的周围环境,以及他人的存在和活动。

意识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策略之一,最早被应用与远距离亲密关系主体的沟通当中,它包含几种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存在感、活动行为和情绪。

表现性支持明确的情绪,情感表达和思考,并以编码或丰富的方式表达感情,它融合了自发性,刺激性和好玩的交际行为,有时是同步发生的或异步方式。

身体性以技术模拟情侣或亲人之间肢体上的亲密行为或者生理数据。

送礼是通过仔细选择对对方有意义的东西来表达赞赏。

共同行动通过创建共享活动来加强关系。

回忆是使人们能够在过去的共同时刻进行重新体验,而无需对方在重新体验时进行必要的参与。

记忆试图促进对已建立的紧密关系的承诺。

这六种策略几乎涵盖了目前为止在人机交互领域与亲密关系相关研究的绝大部分内容。

Wisneskl等人的归纳仍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和设计的参考,这些被概括了的策略也与JesperKjeldskov所提反应亲密关系的八个重要方面相互呼应。

除此而外,wisneski还指出了目前相关的研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对现有知识尤其是心理学知识的未充分利用,大多数的设计并没有去深究设计背后的心理学知识、只有少部分研究明确的提到了研究方法、少部分的研究会有原型的评估,而很多产品的实验测试也都属于试点测试,这些也都值得后来的研究借鉴和反思。

3 Puppet的设计和制
Puppet意识装置的设计实现身处异地的亲人在想知道自己在乎的人在做什么的时候,它能够去积极地支持这个想法。

通过分析和比较已有的研究和工艺装置,我们寻找到了值得参考的设计理念以及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的空间。

3.1 原有设计理念的分析
在亲人和爱人被分隔异地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想知道他人正在做什么的想法,例如在TejinderK.等人和KonradTollmar&JoakimPersson的研究里,就有受访者在调查和访谈中强调了他们的这种需求。

参考JesperKjeldskov等人的分析[1],对在场感的需求是这种想法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场感指的是另一个人以物理或非物理形式出现的主观感觉,可以借由缺席的人象征性的动作触发或者自然触发,这种非常微妙、主观、有时甚至是非理性的心理感觉,它对创造和促进亲密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场感可以印证人之间的特殊联系,而这种特殊的关联性又反过积极地影响在场感,而意识则可能是效地触发人们的在场感的手段之一。

参照MarcHassenzahl等人总结的几种策略相对照的过程中,在场感的动机几乎与意识的理念拥有紧密的联系。

感知他人的存在和活动也是属于意识的概念范畴中,意识是目前支持远距离关系沟通的重要设计思路之一。

Strong和Gaver最早强调在社会和家庭环境中传达意识,它是最为全面和最多被采纳的设计理念和策略之一。

在MarcHassenzahl等人所搜集参考的材料中,以意识为核心策略的研究和作品占到了39%。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掘,一些意识系统的设计特点和设计原则也逐渐地被提炼出来。

首先绝大多数以意识为核心设计理念的工艺作品都是倾向于在交流的过程中传递相对简单、感性甚至是模棱两可的感性化语言,而不是明确的目的性强和解释性强的信息,除了情感化语言本身就能提升使用者的观感体验外,这样的传达方式也对亲密关系群体的特殊关系体现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意向,借此沟通的过程更具意义及创造更好的在场感体验。

因此,早先Gaver就指出意识相关的设计作品体现出了以下的设计特征:(1)设计经常使用令人回味的材料;(2)映射更可能利用文学而非说教式隐喻;(3)对象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

至今,大多数工艺作品仍然会显现出这些特点[2]。

此外,Dey,A.K.andDeGuzman通过他们研究,阐释了支持关联性对远距离关系的积极作用,并且就展示装置的设计提出几点的设计原则:(1)展示界面应该是物理的而不是图形的;(2)展示装置应在外围呈现信息,在其余卧室文物中不显眼,既可以作为非活动对象,也可以作为意识信息的显示;(3)展示装置应该很小并且已经存在于卧室中;(4)展示装置应该在所有者和亲人之间提供明显的联系。

3.2 对协调自我披露与意识冲突的设计分析在意识系统的构成中,自我披露是与意识相呼应的重要因素,两者都是意识系统的中几乎无法分割的内在因素,它的外在表现为面向意识主体的表达方式和针对披露对象的信息的收集方式。

对理想
·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 
的状态下,意识和自我披露完美对接,让一方在去感知对方的同时另一方恰好会披露自己,使双方的沟通达到完美的默契,然而现实中这样的默契是非常难达成,相反如果意识和自我披露处于失衡的状态,往往会对远距离关系的沟通造成消极影响甚至是冲突。

比如当一方在不恰当的时机与对方通话的时候,对方可能正在忙碌其他事情而不能有所回应。

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有人去特别关注意识与自我披露相互作用时对远距离交流中产生的内在影响,而设计中应该去有意识地考虑协调这两者。

大多数意识系统装置的在设计中也会基于更具体的问题,自然地去平衡远距离关系沟通产生的冲突。

目前可行的做法是将设计的重心倾向于其中一端,而让另一端做出相应的妥协和调整。

其中,绝大多数的工艺装置是让意识一方协调服务于披露的一方,被动的去响应披露一方传递过来的信号。

但是,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意识自发触发的情况。

例如在之前提到的工艺装置中通常的设计会将传感器安置在固定的场所,当披露者也同样处在相同的区域中时,会向装置的另一端传递自身相关的信息,这种方式不会给披露方造成太多的使用负担,但是却只能让意识者被动等待传递而来的信号,而且过于有限的信息收集和表达也不利于让沟通的双方形成互相联系的感觉。

假如意识的一方自发地想了解对方的时候,因为对方并不处于被侦测的范围中而得不到反馈,显然结果的影响是消极的。

增加对披露者的探测点是最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之一,例如布置更多地传感器[6]或者采集更多样的信息。

但是当这种方式发展到极限,例如直接使用监视装置将对方的信息最大化的暴露给对方[7]又会使得披露者一端承受更多消极的影响,例如暴露隐私、增加披露者的使用负担等问题,况且过于具体的信息表达方式也背离了部分意识策略以确定的设计理念,所以考虑到意识和自我披露这种复杂的关系问题,需要一种合理的设计方式去协调这两者。

3.3设计理念的创新
总结上述的内容,我们从设计的初衷出发确立了以意识系统作为装置设计和制作的基础框架,并且汇总和吸纳意识策略及其相关理念的特点优势作为这次设计的参考。

具体如下:(1)考虑采用感性或者情感化的语言信息作为装置的表达途径;(2)促进关联性对支持远距离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装置应该能够突出远距离关系之间的关联感,而采用物理实体的交互方式而不是平面图像是有效地方式之一;(3)装置不应该对使用者的常规活动造成太多的干扰,从而展示装置应当外围地呈现信息。

此外,异地亲密关系的交流装置往往会带来意识者与披露者的自然冲突,以往的研究并没有特别关注并且在之后的设计去协调两者的冲突关系。

因此,这里将之作为新的设计参考因素,在后续通过设计去协调意识与自我披露的冲突关系。

3.4 披露端的设计
收集披露者的相关信息是该装置的必要功能。

以往的大部分设计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使得意识者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意识者通常可以满足披露者的披露意愿但是反过来披露者往往不能实现意识者的意识愿望。

理论上,为了尽可能协调这种自我披露和意识的冲突,在披露端的设计上,应当既要增加对披露者信息收集的时长,同时也要减少使用者操作因付出的成本。

因为,披露信息的存在时间越长,意识者就越有可能在自己有意愿的情况下意识到对方的披露信息,这也相应的提高了披露者的使用要求,所以还需要在设计上尽量不干扰披露者。

为了做到尽可能的做到这点,感应器应该可以更加自由地工作,同时又不会给披露者带来太多的干扰,考虑到现有的技术条件,利用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的手机是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首先,目前的多数手机上已经搭载了很多的传感器,例如陀螺仪,光传感器等,它们可以通过编程发挥作用去收集披露者的相关信息。

其次,手机的便携性,使得不需要单独开发穿戴设备区增加使用者的负担。

同时,也让手机大部时间都能处于和披露者相同的周边环境中。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通过苹果官方的IOS编程语言Swift创造了一个简单的应用来负责Puppet的用户活动数据的收集,同时制作这个程序也利用了苹果手机自身携带的传感器硬件。

苹果手机包含了很多硬件传感器以及提供相应的软件程序框架方便开发者使用它们。

官方提供的CoreMotion框架可以访问和使用手机内置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便于让我们获取和处理手机的运动数据。

其中CMMotionActivityManger是CoreMotion框架中的一个功能类,主要用于检测用户当前的活动数据状态。

它总共可以检测到5中状态:静止、步行、跑步、自行车、驾车,而且每次返回结果时都会附带本次结果准确程度的描述,共有低、中、高三个等级。

应用程序正是基于CoreMotion框架的这个功能,来侦测用户是在步行、跑步、在车辆中,还是处于五种状态都不属于的未知状态,从而给予6种不同的描述信息,再将描述信息传送到服务器端。

通过php编写的了简单程序来让服务器端获取来自手机
·


·
梁雯竣,黄建华 通过人偶与动作支持远距离亲密关系交流的创新设计
用户的活动信息,并将之转送到Puppet的展示端。

而采用这个框架也确定和限制了Puppet会采用收集这几种基本动作做为使用者自我披露的信息。

3.5 人偶和线隐喻的引用和展示端的设计
展示装置需要把披露者的动作信息合适的表达给意识者,这些日常的行为动作应当通过比较有意味的途径表达出来,从而支持亲密关系联系感。

因此,Puppet预设为可以物理交互的实物装置,展示装置要意识者可以收集更丰富的有联系性的信息,在完全的明确的信息传达和隐晦的情感传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较于以往借助亲密关系者之间共同熟悉的日常事物作为展示的载体,Puppet尝试从更广泛的文化层面寻找相对有共识的意识载体,而作为传达的提线人偶的形象在很多方面都符合了的预期中的很多要素。

首先,人偶的形象和操作是对真实人类的一种模仿,是对人类形象和行为简化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很多戏剧表演和影视作品里,全世界都有利用人偶和类似工艺品作为表演工具的例子。

相比起真人的表演,人偶的表演至少更具备趣味性。

而且也有理由相信,相对于真人的表达,被有意突出的形象特点,表演动作更利于让观者更直接的感受到人偶表演者要传递的意图。

其次,人偶也能够有意无意的传递操作者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这个特点被应用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案里,例如患者通过操作人偶表演,无意识地向人偶投射出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一些在通常谈话和观察里难以得到的线索,则可以透过人偶的表演被心理治疗师更直观的挖掘到真相[8]。

从这些现实中对人偶的认知和应用当中,不难看出人偶对完成人类肢体动作相关的表达是一个天然优势的载体。

接下来用比较显眼的线来操作人偶,同样是考虑到其在功能和语义上的双重作用。

在功能上,线用来带动人偶的活动,就像提线木偶一样。

同时线本身也包含了两个个体之间强大的连接关系,这在亚洲的文化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艺术家盐田千春就将线作为表达的重要载体,她认为,线的特性与人际间微妙的关系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因此采用较为明显的线可以进一步将人偶的形象与被观测的对象的关系性体现出来,从而使得人偶的表达更多被理解成一种投射行为,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的自我表达。

3.6 装置的设计
展示装置的控制板是由ArduinoEsp8266wifi模块和arduinomega2560组成。

负责从服务器端接收信息并通过伺服马达来控制玩偶的动作。

作为展示端重要部分的提线木偶,是利用3D打印制作而成的。

如同传统的提线玩偶是通过牵引绳子来改变玩偶的动作,木偶通过伺服舵机来牵引绳子。

玩偶的重要关节部位都通过绳子与伺服马达连接,每当手机端探测的动作信息更新之后,则会将更新的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展示端的控制板上。

根据不同信息,控制板改变伺服马达的转动角度,而角度改变则会牵引绳子到不同的距离,以此来达到改变玩偶动作的目的,而玩偶的动作则是与手机探测的信息相互对应的。

4 结束语
通过对已有相关的研究分析,意识系统的大部分相关设计理念对支持异地关系的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发现协调意识系统中意识和自我披露的冲突关系是以往尚未被特别关注的问题。

本装置结合其他的理论设计引用了人偶的造型和动作作为展示的主体形象,并通过手机天然搭载传感器的优势使得长时间收集使用者日常动作信息的方式成为可能。

Puppet第一个原型制作完成后,在Puppet实验室测试阶段,通过虚拟的网络条件下可以大致地实现基本的预想功能,从而使用者在看不到彼此的环境下,意识者可以意识到披露者的存在,并能通过装置联系到对方的部分状态,如图2所示,该装置能够体现亲密交流中披露者和意识者的联系性并一定程度地协调了意识和自我披露两者的天然冲突,
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2 手机动作与Puppet对应的改变
目前我们研究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受限CMMotionActivityManger框架和提线人偶装置的限制,现有收集端的动作信息并不能和人偶的动作做到绝对的匹配关系。

例如手机不能识别睡眠和用户不使用手机的状态,而木偶不能表达骑自行车和开车状态,这相当于装置中的空白部分,这个过程装置反馈不了意识和披露者的状态。

其次,Ios系统对后台程序的运行控制很严,限于专业水平,还不能做到在Ios系统让装置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这与设计
·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 
的出发点有所抵触。

Puppet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使得装置进一步美观,运作起来更加流畅。

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真正投入到实际的家庭环境中,来测试它实际效果和反馈,预期达到完美状态,满足远距离亲密关系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Kjeldskov,J.,Gibbs,M.,Vetere,F.,Howard,S.,
Pedell,S.,&Mecoles,K.etal.UsingCulturalProbestoExploreMediatedIntimacy[J].Australasian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s,2004.
[2] FrankVetere,MartinR.Gibbs,JesperKjeldskov,
SteveHoward,Florian‘Floyd’Mueller,SonjaPedell,KarenMecoles,MarcusBunyan.Mediatingintimacy:designingtechnologiestosupportstrong-tierelationships[C].CHI'05ProceedingsoftheSIGCHIConferenceonHumanFactorsinComputingSystems.
[3] Bell,G.,Brooke,T.,Churchill,E.&Paulos,E.
IntimateUbiquitousComputingProc[J].UbiCompWorkshop,2003.
[4] AngelaChang,BenResner,BradKoerner,XingChen
Wang,HiroshiIshii.LumiTouch:AnEmotionalCommunicationDevice[J].CHIEA'01CHI'01ExtendedAbstractsonHumanFactorsinComputingSystems
,2001.[5] ElizabethGoodman,MarionMisilim.TheSensingBeds
[J].ProceedingsofUbiComp,2003.
[6] JimRowan,ElizabethD.Mynatt.DigitalFamilyPortrait
FieldTrial:SupportforAginginPlace[J].CHI'05:ProceedingsoftheSIGCHIConferenceonHumanFactorsinComputingSystems.2005.
[7] TejinderK.Judge,CarmanNeustaedterandAndrewF.
Kurtz.TheFamilyWindow:TheDesignandEvaluationofaDomesticMediaSpace[C].Proceedingsofthe2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umanFactorsinComputingSystems,2010.
[8] 李 莉.跟天使一起玩耍[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6.
DesigntoSupportLong-DistanceIntimateCommunication
ThroughPuppetsandMovementsLIANGWen-jun,HUANGJian-hua
(1.SystemDesignFaculty,TokyoMetropolitanUniversity,Tokyo192-0045,Japan;2.AdultandVocationalTraining,LanzhouPetrochemicalPolytechnic,Lanzhou73006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zesandreferstotherelatedresearchandtheoreticalknowledgeofintimaterelationshipcommunications.Collectingthedailymovementinformationoftheuserthroughthemobilephoneprogram,usingthemodelingelementsofthepuppetsandlines,andconstantlyimprovingthecommunicationdeviceallhelptosupportthecommunicationoflong-distanceintimaterelationshipseffectively.Keywords:awareness;puppet;communicationdevice
·
92·梁雯竣,黄建华 通过人偶与动作支持远距离亲密关系交流的创新设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