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铁骑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组姓名:
课题:3、《铁骑兵》
目标:1、了解作者;
2、理解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生动性的作用;
3、体会优美流畅的语言;
重点与难点: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
二、导入
三、预习成果展示(通览教材,利用工具书自主完成。
相信你一定行!)
1、作者:杨朔,原名,字,现代家家。
代表作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
2、掌握加点的字音
重.阳陨.落左腮.没.到勒.转
脸颊.骚.动掷.弹驻.兵老巢.
3、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中设置了哪些悬念?
(提示: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
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
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快速朗读全文
2、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A、故事情节发展(提示:掉队---打游击---归队)
B、情节安排巧妙,表现在哪里?
C、设置悬念有何作用?
五、体会优美流畅的语言
1、跳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流畅的语言,并加以赏析。
语句:
赏析:
语句:
赏析:
六、小组合作讨论后展示
1、八路军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概括文章的主题
七、课堂小结
总第 5-6 课时第 3 章(课):《铁骑兵》主备人:谭斗星审核:
第二课时
一、课前口语活动
二、复习导入
1、作者简介;
2、文章主题。
三、研读课文
1、你知道本文为什么要以“铁骑兵”为标题吗?
2、文章开头写道:“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飘起大雪来。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请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
从我方看:
从敌方看:
4、有人说,这个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歪打正着”,铁骑兵能够粉碎敌人的“扫荡”,完全是一种巧合,你觉得怎样?
四、体会下列句子的作用
1、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了。
2、他们想冲进来,可是鬼子活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五、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六、拓展迁移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中我方军民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
七、本课小结八、优化作业设计
必做题1、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陨.落()淹没.()勒.马()脸颊.()惹.出()
掷.弹筒()捣.毁()老巢.()调.到()骚.乱()
(2)填空。
①《铁骑兵》作者,现代、。
②班长是个,左腮,,像是。
③班长的脸颊,形的刀伤也动起来。
提升题2、思维冲浪
(3)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
B.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
C.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D.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灯,好像星星。
(4)《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你一定看过,其中的嘎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请归纳。
培优题3、阅读理解
班长心里想:“这是什么河,好深!”就勒转马头,退到岸上,沿着河朝上走,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
上流的水更急,总过不去。
他们便顺着另一条路,跑到半夜,不见人家,却爬上一个山头。
在山顶上他们全都惊.呆了。
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灯,好像星星。
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总是敌人的地方。
他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这一下子不要紧,竟然惹得城里一阵骚乱,步枪、机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骑兵们便悄悄地退下山头,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鸡叫时,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村子,敲开庄户人家的门,不弄饭吃,也不睡觉,开口先问:“老乡,你们这里是什么地界?”
农民热情地回答他们说:“这是包头啊!城墙就在那边山脚下……听听,炮响呢,不知鬼子捣什么鬼。
”
骑兵们都不觉叫出声来,紧接着又问:“那么前边是什么河?”老乡说:“是黄河,水才急呢,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骑兵们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⒎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描写,表现出了班长的。
⒏比较文段中两个“惊”字,说说骑兵们两次“惊”的异同。
⒐结合课文分析,为什么称他们为“铁骑兵”?
总第 5-6 课时第 3 章(课):《铁骑兵》主备人:谭斗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