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历史单元复习学案: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历史单元复习学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知识导引
(一)表解知识点。

(二)剖析重难点
1.“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要求纠正“左”的错误,根除不良影响,但是一些领导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实质上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反对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

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认识,重新确立了实事
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展模式。

3.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主要体现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

建国初期,中国农民在劳动和分配上都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这种吃“大锅饭”的结果是饭越吃越少,人越过越穷,无法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批农民率先把村里的土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得到推广。

这种体制实际上就是由集中经营、平均分配到分散经营、按劳分配的重大调整。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建国初期,所形成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新形势下城市经济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取代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并改变原有的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对外开放的含义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一新格局该怎样理解?
(1)含义:①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②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本质区别。

即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的。

(2)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条件,是强国之路。

(3)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①首先建立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实行优惠政策。

②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③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4)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物质文明坚持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开放。

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地等多种开放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它开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很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逐步摆脱贫困、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6.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括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基本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奋斗目标等内容。

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四项基本原则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反过来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学法指导
1.字头浓缩记忆法
如对5个经济特区的记忆,可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提取浓缩为:“深珠汕,厦海”。

2.列表记忆法
如建国以来党的重要会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