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广贤文: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在中国文化里,守口如瓶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增广贤文里作者也这样写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
这句话怎么来的呢?作者又想用它来说明什么呢?
这句话的出处其实是一部经书,叫《摩诘经》,里面的话是:“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
增广贤文这里把顺序颠倒了一下,倒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天下的理,大多数是共通的,这部经书是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一,因为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
此经谈的是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
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唐代诗人王维就很受此经影响,故取字摩诘。
那么增广贤文的作者郑重的把这句话转抄过来,是要表明什么意思呢?
守口如瓶通俗的理解是不要乱说话,而且对于机密的事情,更要“守口如瓶”意思是像瓶子加了盖一样,严丝合缝的扣紧。
那么这里就忽视了一个问题,瓶子不用的时候盖紧,那用的时候呢?
所以守口如瓶的真实含义,其实是表明,该说时说,不该说时不要乱说。
就好比酒瓶,该藏的时候,能藏才是好酒。
需要打开的时候,香气自然也就飘出来了,当然也有可能是臭的。
是香是臭,就开瓶子里装的是什么酒。
所以这一句话是道,也是术。
粗浅的术就是守口如瓶,不说,人家就难测高深。
还可以把瓶子盖紧了,让人看不懂里面是什么,于是就好奇。
那么防意如城呢?
我们常说心猿意马,西游记里讲唐僧去取经,先降服住了心猿意马,才能够去取经。
什么是意呢?
这个课题就太大了。
一时半会也说不尽,防意如城的意思是,要想守城防敌一样对待自己的意,因为佛家里讲意会起念。
而念有善念和妄念,什么是妄念呢?
所想所求和实际情况不符合,这就是妄念。
举个例子,不少国人觉得西方人好,西方把中国人描述得丑陋,于是不少人跟着自惭形污。
美国人天天跟我们讲民主,其实不妨看看他们如何对付美洲印第安原住民,欧美为什么向一些人敞开大门?说白了看中的是钱和技术,当有一天失去利用价值时,真的在美国的资产就是可以终身世袭?别逗了,美国佬把土地还给印第安人了吗?人类的战争多数都是族群血统的扩张和资源的掠夺。
这不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而已。
文化亡,等同于民族血统丧失。
这时的意,就是被人引导了的意,而这时的意产生的念,往往就变成了妄念。
紧接着作者依然在谈意的问题,在名著《三国演义》里面,曹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成了很多奸雄也好,枭雄也好,或者奸诈之人的座右铭。
曹操在私心这点上,是很直白的,没有虚伪,至于这话好不好,我们在历史上当然也就看到了结果,曹操的父亲被杀,包括他的后代被司马氏所欺,没人会同情的。
最搞笑的莫过于曹操父亲被杀事件,抛开曹操打徐州的政治军事目的不讲,刘备、孔融、青州田楷等居然联合起来救陶谦,可见曹操的人品败得有多厉害。
要知道再怎么讲都是曹操的父亲被杀了,但好像理直气壮地却是陶谦。
站在曹操的角度来讲,凶手找不到,问陶谦要人是很自然的事,毕竟是陶谦的部下啊。
还有陈宫,曹操在围攻徐州的时候,曾经救了曹操命的陈宫背后游说张邈联合吕布给曹操捅刀子,让曹操不得不撤军。
说白了,曹操一句话败光了人品。
那么在增广贤文里作者就说了一句和曹操相反的话:“宁可人负
我,切莫我负人。
”
为什么这样讲呢?
很多人都喜欢曹操,推崇曹操,学曹操,这个小子不反对,毕竟人各有志。
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你自己有没有学曹操的资本。
小子见过很多学曹操的人最后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这种情况在小私企和团队创业的情况尤其多见,人心的四分五裂导致最后老板的事业难以为继或者垮台。
为什么曹操做大了,很多学他的不行?
这才是值得研究的。
历史真相如何我们不需要管,只谈《三国演义》,搞清楚历史真相,只是多了点谈资而已,说白了,读书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除了消遣,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能够用,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
否则去和人家争论历史上关羽是什么样,有意义吗?
他历史上是什么样能改变您的生活吗?
在前面的闲聊中小子也或多或少的聊过一些,那么曹操的资本是什么呢?
一方面是占有曹、夏侯两个大家族的人脉资源和支持。
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初期的曹操是并不强大的。
他真正成功的一步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一步凝聚了大量的拥汉的大家族和士阶层。
也就是说,曹操在这一方面是很得人心的,不然单纯靠奸诈,他根本一事无成,他最成功的一步,其实还是得人心。
荀彧为什么会跟了曹操几十年后突然反水?
原因很简单,荀彧对曹操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因为曹操是汉相,荀彧代表了当时一大批的文人,贵族,以及士的心理。
所以普通人很多人是没有学曹操的资本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终
究是有限的,说得功利一些,既然需要助力,就不可能靠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的心态在初期获得一个好的团队。
那么贤文讲的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就很清楚了。
这句话是大多数人能学,也能做得到的,且不说回报,只要自己不负别人,多的不讲,起码不会惹事,不会惹埋怨。
单平安二字,就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
封建社会有些高官落马,其中有些就是多家收钱,却只给出钱最多的办事。
这种处处负人的,即便在他鼎盛的时候,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