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0周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新闻中心 > 正文
入世十年从“家电制造”到“家电创造”
2011-09-20 14:48:10 来源:南方日报编辑:张雪梅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篇之年。

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产品产销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家电工业总产值到达9642亿元,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番,成长之“迅猛”,可见一斑。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借助入世的契机,中国家电行业在过去十年中不仅在规模上空前扩张,在技术升级、品牌塑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众多方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不仅成功打造了众多世界知名的品牌,也培养了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

尤其是在全球化市场的开拓上,借力入世的“东风”,十年间,中国家电行业更是完成了从2001年出口产值70亿美元到2010年出口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跨越。

面对如此成绩,业内有关专家如是说:“入世以来,中国与海外市场的联动开始逐渐强化,在这十年间,中国家电产业通过规模化转型、产品的技术升级,以及对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快速了解和深度把控,实现了从制造向创新的逐步升级,这是从原生态的凶猛成长向可持续的文明成长的进化。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个入世十年的关口,对家电行业过去十年的成长历程进行一番梳理和剖析显得格外有意义。

十年生息“千亿大佬”齐涌现
2001年,中国经济正值从连续8年的“低谷”中走出的转折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加入W TO 无疑成为了当年影响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

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加深入地和全球经济发展接轨,中国企业也将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迎接全球顶尖对手的竞争。

这样的局面,对于当时正刚刚经历了DVD专利大棒打压事件的中国家电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幸的是,在这种挑战面前,中国家电业不仅没有倒下,而是凭借着自身独有的智慧和努力,挺住并坚强成长了起来。

借助在白电领域的突破、在市场营销能力的升级、在零售渠道上的创新,过去十年间,中国家电行业奇迹般地实现了市场规模从千亿元到万亿元的突破,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家电市场之一。

根据中怡康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家电国内市场规模首破万亿元大关,全年国内家电销售增速超18%,创下过去10年之最。

不仅如此,中国家电行业内部也形成了海尔、美的、格力、创维、格兰仕等一批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高度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巨头。

其中,海尔在2004年就实现了销售收入破千亿元,美的也在2010年成功跻身“千亿俱乐部”,在这些示范性企业的带领下,目前我国家电企业正在掀起一股向“千亿大佬”进军的高潮———近期格兰仕、志高纷纷宣布了千亿元的发展目标,而格力、海信携600亿元的销售规模,步步靠近千亿元目标。

此外,长虹以美菱为白电平台,黑白电业务同步推进;海信完成对科龙重组,冰箱、空调、洗衣机、彩电业务平稳推进;创维、TCL、康佳等企业也纷纷立足技术升级,着眼国际国内市场,力求跨越发展。

十年辉煌“海外掘金”破瓶颈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入世之初,中国家电市场不到2000亿元的规模曾经引发了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担忧,相对落后的技术、过于粗放的管理、较为滞后的营销是否会让中国家电行业在敞开国门后遭到海外知名企业的巨大冲击呢?这样的问题彼时一度成为了业内讨论的焦点。

然而十年过去了,让人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家电行业在众多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支持下,不仅规模飞速成长,守住了国内的市场份额,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走出去”的步伐。


前,中国家电行业出口额已经占到了全球出口额的30%,中国已经真正成为家电制造大国。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家电行业的出口产值仅为70亿美元左右,到2010年,这一数据已经攀升到了1500亿美元,短短十年的时间,出口产值的增长超过20倍,可谓成就斐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十年间,借助入世的东风,一大批优秀中国家电企业勇于践行“走出去”战略,将进军国际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此展开产品、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这才成就了目前中国家电行业“海外掘金”突破瓶颈的大好局面。

以2010年销售收入成功突破千亿元的美的集团为例,美的从1980年正式进入家电行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起,就尝试“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并且一早提出了“不与国内同行竞争,走出国门争天下”的市场策略,1986年开始出口产品,1988年成为我国第一批获得出口权的企业。

二十多年的持之以恒,使得美的集团目前已经在海外注册28个营销分支机构,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至2008年,分别实现出口17.6亿美元、22.5亿美元、31.2亿美元和3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25%。

2010年,美的海外销售收入已经占到了整体销售收入的40%。

十年飞跃白电企业是亮点
十年前,中国家电企业虽然因为入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曾经不得不面对市场从“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阵痛。

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出现,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一度困扰过不少中国家电企业。

不过,依托对中国市场的充分了解和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把握,行业内的佼佼者还是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其中,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白电行业的发展最为亮眼。

南方日报资深记者戴远程回忆,10年前时任美的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的方洪波念叨的是何时能上200万台销量,5年前方洪波动辄宣扬“今年空调品牌又要死掉一批”的观点,但如今,担纲美的电器董事长的方洪波,考虑的是如何开拓海外市场,用以消化美的千万台产销量的空调;10年前,九阳豆浆机、老板油烟机、格兰仕微波炉更多还只是个梦想的概念,但如今早已深入家庭成为厨卫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而取得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则是中国白电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上的创新坚持。

以海尔冰箱为例,其多年来一直坚持自主品牌创新,并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特点开发产品,并持续推进品牌当地化战略的深化,十年来成绩斐然:在美国,海尔产品总销量突破4000万台,成功进入前10大主流连锁渠道;在日本,海尔品牌知名度到达39.5%,被称作是家可以提供优质服务的海外品牌。

通过全球化的研发、制造、行销,海尔冰箱登顶白电第一,成为新的世界冠军品牌。

而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美的,2011年一季度的收入就超过300亿元,其中仅空调业务群的收入就超过200亿,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了中国家电企业在白电市场的雄厚实力。

创新,不断制造众多“第一”
入世十年,中国家电行业从“野蛮生长”向“文明生长”过渡,不仅成功打造了产销过千亿的企业巨擘,同时也在与国际品牌的正面交锋中对自身的核心技术、产品工艺、外观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十年间,我们的家电企业不仅创造了众多的规模上的“第一”,同时也在不少产品领域的技术创新上实现了“第一”。

“全无霜”三门冰箱
2010年,海尔正式推出了“全无霜”概念的三门冰箱产品,通过在冰箱三个门全部采用风冷技术,从根本上实现了三门冰箱的全无霜,并且还是采用全温区设计,能在实现无霜的同时还能实现保湿,解决了原有的风直冷冰箱风冷风干食物的难题。

据了解,该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也属首创,借助这种技术上的领先,2011年第一季度海尔无霜三门冰箱势头强劲,稳坐行业销售冠军。

太阳能空调
2010年12月10日美的高调宣布,全球首台Q-HAP太阳能空调在公司诞生,这款产品一举刷新了全球白色家电利用太阳能光伏的纪录。

据了解,美的Q-HAP太阳能空调技术为“准直流并网技术”、“高效转换技术”、“自适应MPPT技术”和“太阳能优先使用技术”等多项技术集合。

经过权威专家鉴定,一致认为美的太阳能直流变频空调项目实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新动力源的应用新模式,开创了家用电器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新途径,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智”动洗衣机
2010年底,我国首批真正实现全面“智”动的洗衣机———小天鹅4款自动投放洗衣机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鉴定委员会进行的新技术、新产品鉴定验收工作中全部通过验证,并在今年5月份开始在全国各地上市销售。

据了解,小天鹅自动投放洗衣机的研发共历时3年9个月,项目总耗资500余万,凝聚了小天鹅200余名研发工程师的集体智慧。

3D智能电视
2011年,TCL针对全球涌动的3D热潮推出了具有创新概念的“智变”系列超级智能3D电视。

作为全球首台使用3D UI、首个基于Windows+Android双平台、首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单芯片、首次引入了基于云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首家将逐行3D技术与智能相结合的超级智能电视,其六大全球首创技术已然开启了超级智能电视的先河。

和传统电视不同,智能3D电视不仅在视觉上支持3D立体效果的延伸,同时还能够通过应用程序商店上传或者下载自己喜欢的各种网络应用、游戏、软件。

通过基于“云”端的语音识别、手势识别技术,大大增强了人机交互能力。

光波炉
随着时代的发展,微波炉产品的功能单一性不断遭受消费者的质疑。

有鉴于此,全球最大的微波炉企业格兰仕开始了新的产品创新征程,而其近年推出的全能光波微波炉正是这种技术创新升级战略带来的优秀成果。

和传统微波炉相比,全能型光波微波炉的功能更加丰富,可以相当于“一台微波炉+一台电烤箱+一台电蒸炉+一台电饭煲+一台电火锅+一台消毒柜”,性价比优势更加突出。

首页> 新闻中心 > 正文
入世十周年中国悄然改变全球经济版图
2011-10-26 13:52:10 来源:南方日报编辑:张雪梅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漂亮的“V”型线,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艰难调整,当全球经济在“二次探底”忧虑和刺激性政策退出的双重压力下负重前行时,中国经济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在世界经济中呈现风景独好的喜人景象,勾画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上升向好。

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GDP总额达33.53万亿元(约合4.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

工业增加值、居民消费价格(CPI)、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关键指数指标均明显好转。

中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排名第二,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消费大国,世界500强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上榜,中国的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诸如华为、联想、海尔等一大批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企业。

事实上,近十年中国的高
速发展和亮眼的经济数据正在悄然改变全球经济版图。

然而,在耀眼的成绩单面,冷静的思考未来显得尤为重要。

祸福相倚,成功与失败只是一线之间,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往往在高速成长期,冲刺到高峰以后,由于某一个诱发因素,从高峰突然跌入谷底。

日本和韩国都曾有过这样的教训。

更何况未来新十年的起点是全球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的阴影。

因此,站在十年之交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成为中国领军企业的共识。

2010年5月,第九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汇聚国家有关领导和部委负责人、著名企业领袖与专家、跨国公司驻华CEO、海内外知名券商、创业榜样型企业等六方高端资源共同聚首,以“新十年·新领军——未来十年的领军之道”为主题,展望下一个十年企业领军的发展之道,并发布了2010年度十大创业新锐、十大行业隐形冠军、十大创业领袖、十大新领军人物的榜单。

民生产业领跑
这一年的榜单一如既往异彩纷呈。

通过对榜单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2010年的上榜企业与以往有非常大的不同。

2009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实际增幅在6%以上,而城镇居民近的收入仅上半年就超过了11%。

在收入增加、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居民消费热情被调动起来,同时也是的民生产业获得极大地发展。

因此,这一年的榜单,传统的优势行业如工业制造等这一年的表现并不突出,相反,一些与民生相关的产业,诸如住宿餐饮、文化传媒等行业却表现的十分活跃。

获奖企业优尼国际洗衣连锁是新型的服务行业,专注于民众日常生活领域。

在互联网/IT 行业表现活跃的麦考林、51汽车网也逐渐专业化,细分化,专注于居民消费的某一领域,旨在更好的改善民生。

这一年,中国居民的消费热情也引起世界的关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甚至感慨:2009年,有了中国这样的消费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球经济也会越来越好。

这一年,国家的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同样切实有效的反映在了榜单上,这一年文化产业上榜企业为历年最多。

蓝色光标[28.03 0.14% 股吧研报]、丽日传播等一批文化传媒行业的佼佼者荣登榜单。

酒店业群雄逐鹿
历经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茫然无措、亦步亦趋,到上世纪90年代的迂回曲折、跌宕起伏,再到如今的生机盎然、繁花似锦,2010,中国酒店业正好走过了风雨兼程的三十年。

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推进、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接连召开、央企非
主业宾馆酒店资产别离重组、国内国外品牌圈地扩张、星评规定的改版……2010,各种事件冲击着中国酒店业。

有人说,2010年的中国酒店业是黄金年代和最坏时代并临。

不管怎样,在发展与调整交织的旋律中,中国酒店业已经走过不平凡的2010年。

精品酒店和设计酒店的崛起或多或少对传统酒店造成影响;星级酒店加大扩张步伐,“新城战”、“卫星控”等措施遍布中国大地;经济连锁酒店圈地战也再次打响,激烈对伐中,“农村包围城市”、“出国留学”等给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2010年,中国酒店业渐入主流商业体系。

在2010年度的创业中国榜单中,经济型连锁酒店-如家、精品酒店-皇家驿栈、设计型酒店-桔子酒店纷纷入选,从另一种角度彰显了酒店业在2010年度的成长。

文化创意产业井喷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

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

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

凤凰卫视[2.16 0.00%]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曾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在2009年的政协会上,他将再次建议提交关于文化创意发展的提案,把创意文化产业的投资作为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希望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给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大的吸引力。

刘长乐预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大的发展应该在2009年,井喷在2010年。

事实也证明了刘长乐的论断。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逆市上扬,不管是在产值的创造还是文化服务的质量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8.7%,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率超过了17%;北京文化创意产业2009年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4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2.6%,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2%的目标。

2010年,国家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从政府的层面上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的产业;随着国家政策的利好态势,文化产业成为投资蓝海,一大批文化产业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从“第一影视娱乐股”华谊兄弟[17.38 -2.03% 股吧研报],到如今的“第一公关股”蓝色光标,自2009年以来,文化创业产业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批公司的崛起。

这一年,北京金色号角影视策划、蓝色光标、A8电媒音乐、丽日传播机构等一批文化传媒企业纷纷入选2010年度创业中国榜单。

这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复杂的一年。

这一年的榜单充满惊喜和颠覆。

这一年的入榜企
业及领袖,都是在金融浪潮中成长起来的行业弄潮儿。

他们的出现和成长,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更加出色。

赵文权:公关也疯狂
自1986年,美国博雅公关公司与中国新华社合作,成立中国环球公关公司,由此诞生中国第一家本土的专业公关公司。

随着中国的国际化,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IT业的崛起,催生了一大批新生代的本土公关公司,蓝色光标、西岸、迪思、海天网联等纷纷成立。

蓝色光标是本土第一批公关公司,在没有经验可学,没有成功模式可以模仿的情况下,能够在大浪淘沙下,终显英雄本色,尤为难能可贵。

2006年,成立十年的蓝色光标获营销杂志《Media》“年度最正确专业公司”大奖,成为首获亚太公共关系大奖的中国本土公共关系企业。

2007年,美国权威公关咨询机构The Holmes Report根据全球公关公司2005、2006年度的营业额及其增长率等指标排出前250名,蓝色光标位居第75位,成为中国本土公关公司中唯一入选的企业。

2008年,蓝色光标整个集团的营业额达3.3亿元。

在2009年《福布斯》中文版调查公布的2009中国潜力企业名单中,蓝色光标以三年来平均每年销售增长69%,利润增长113%,销售利润率14%等指标排名122位,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公关公司。

2010年,高速成长的蓝色光标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公关行业第一股。

作为本土公关行业的标杆,创始人赵文权的目标是让蓝色光标成为中国的WPP和OMINCOM,“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专业服务的品牌”。

受惠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赵文权和蓝色光标正在不断创造中国公关行业的“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