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统一测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统一测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8分)
1. (4分) (2016七下·东莞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①他并不jídù________他们。
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
②shēnsuì________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③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________的人物了。
④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fèntiányīng________ ,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2. (9分)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滇________ 蓦________ 飘________
慎________ 暮________ 瞟________
缜________ 慕________ 缥________
3. (13分) (2018七上·白云期中)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渔州。
B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伶故乡菊,应旁战场开。
C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 . 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E . 树木丛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百草丰茂。
F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句选四句作答)
①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②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
③ 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④水何澹澹,________。
⑤________,无人送酒来。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了浓烈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
②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4. (2分) (2020八下·鱼台期末)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 . ③⑤④①②
B . ①②⑤④③
C . ①⑤④②③
D . ③①⑤④②
5. (10分)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买车经历了三起三落。
第一次他从茶饭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不到半年,祥子连人带车被;第二次车还没买上,积攒的钱就被敲诈一空;第三次祥子用虎妞的钱买了车,结果。
(2)《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其中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等。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9分)
6. (15分) (2017九上·仪征月考) 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诗歌里的“智慧”】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请发挥想象,描述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经典里的“智慧”】《格列佛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
”这里的“这种改革”指什么?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
(3)【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
一则好的广告语会让人过目不忘,比如下图公益广告“雾霾,让你前途无‘亮’”的广告语非常巧妙,请你简要赏析。
7. (12分)(2020·香洲模拟)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一共用了5个“也”字,含义微妙。
例如第一个“也”表达作者无限痛惜之情,第二个“也”字表达了作者愤怒谴贵之情。
B . 文章篇幅短,但语言极丰富,用“名马”“马之千里者”“是马也”等多种称谓提到“千里马”。
C . 文章末尾在“无马”和“不知马”这一对矛盾中,作者更强调“不知马”,其讽刺、愤怒之意溢于言表。
D .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伯乐不识千里马,比喻统治者不懂得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之感。
8. (17分)(2018·攀枝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
其实,这些迷行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
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
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
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
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
在门
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
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
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
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
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
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真正的职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
⑧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
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
所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608期有删改)
(1)第②段划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
(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
B . 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 . 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D . 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
9.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榕树的美髯
秦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丫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
典型的农村风光。
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
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
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
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
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
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
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
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
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
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
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
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
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
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
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
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
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⑤一个人有时感触于某种景象,常常会涌起一种童稚似的感情。
我们念过童话、神话、民间传说,那里面,老树不是像人一样,会说话的么?有时在榕树下乘凉,我就不禁想象:榕树真像那种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一流的人物,仿佛他什么时候都在掀髯微笑,像一个旷达的长者那样告诉在他身旁乘凉的小孩(反正我们和他比起来都成为小孩):“根是最重要的!你有了越多的根,你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
你的根扎得越深,你和培育你的土地关系越密切,你就越有力量了。
一株真正坚强屹立着的树是不怕烈日、风暴、旱患、水涝的。
你瞧我,我抚育后代的成长,不怕他们掩盖了我,我具有这样的胸怀,任何从我的身体分出去而成长起来的小榕树,也都维护了我,壮大了我。
”每一株长髯飘拂的老榕起码总有两三百岁的年龄吧,想起它们经历的沧桑,想起它们倔强的生命,想起它们亲历了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巨变,真不禁使人对于榕树感到深深的敬爱。
⑥南海有一座著名的西樵山,入山的道旁就长满了许多老榕。
不用说,它们每一株都有一把把美丽的胡子。
有一次夜里,我在山道漫步,披着一身月色,听着盈耳泉声,来到老榕树下,却禁不住错愕地止步了。
看着那些老树的气根在和风中飘拂,月光使它们更加碧绿、柔和了。
我禁不住呆呆站在那儿,像一个梦游病者似的一把一把去抚摸老榕树的美髯,但是又生怕把它们弄断。
这时,老榕树真好像我们所敬仰的一些长者似的,教人想起他们由于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这么密切,因此,他们得以“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像榕树的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
么远似的,他们的信仰那么坚定,因此,万劫不摧,永远那么豪迈安详地屹立着。
这时候,我不觉沾染上古代拜物教徒的情绪了,真禁不住想喊一声“榕树爷爷,胡子伯伯!”要是能够进入童话境域去,这些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该多好哪!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榕树的美髯”的理解。
(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把第一票投给榕树?
(3)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
(5)如果“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这时,你会对榕树说些什么呢?
三、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0.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
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的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展开议论,写一篇小文章,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8分)
1-1、
2-1、
3-1、
3-2、
3-3、
4-1、
5-1、
5-2、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9分)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三、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