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的急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的急诊治疗
李海滨,龚 瑞,卢 聪,韩中云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时急救治疗的效果㊂方法:选择3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患者,分析抢救率与治疗方法的关系㊂结果:36例患者中有35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2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5例为手术治疗,其中1例死亡,1例出现中度残疾,3例出现轻度残疾㊂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㊂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颅脑外伤;死亡率;致残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酒精中毒引发的意识混乱进而导致的颅脑外伤情况日趋严重,酒后交通意外㊁打架斗殴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㊂由于酒精中毒造成的意识障碍等脑损伤会与交通事故造成的颅脑外伤发生误判,导致医生对病情的误判而影响救治效果[1]㊂本研究对我院急诊收治的3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急救治疗的效果,为今后治疗的奠定基础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男32例,女4例,年龄25~60岁,平均(37.26±10.02)岁㊂交通事故18例,打架斗殴10例,摔伤8例㊂所有患者均可闻到浓烈酒味,受伤之前均大量饮酒㊂患者中有5例意识清醒,17例意识模糊,14例昏迷㊂本次实验患者均已签署知情书,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㊂经CT及MRI诊断后,颅骨骨折患者4例,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2例,颅内出血5例以及头皮裂伤17例和轻度脑震荡4例㊂排除标准:与其他脏器合并损伤,严重脏器障碍以及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等[2]㊂
1.2 研究方法:首先对于不同程度的酒精中毒患者给予相应剂量的纳洛酮,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要给予洗胃等相应治疗㊂对出现休克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出现心脏骤停或体征指标无反应等症状时需要进行电击除颤㊂抢救治疗的过程中要随时保持患者呼吸顺畅,避免因呕吐物导致窒息,如出现呼吸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可进行气管插管治疗㊂对于轻度脑震荡患者给予24~48h观察,对于头皮裂伤给予止血㊁清创和缝合处理,并在进行加压包扎后留院观察,给予抗感染治疗㊂对于颅骨骨折㊁硬膜外血肿㊁蛛网膜下腔出血㊁硬膜下血肿以及颅内出血患者给予手术治疗,选择开颅或微创手术,实施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手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问题及时处理[3]㊂
1.3 观察指标:对3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分析㊂2 结果
3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中,头皮裂伤17例和轻度脑震荡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未出现致残现象;颅骨骨折患者4例,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2例和颅内出血5例采用手术治疗,抢救成功14例,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酒精中毒严重,出现重度昏迷,手术治疗后死亡㊂1例颅骨骨折患者抢救治疗后中度残疾,1例颅骨骨折和2例颅内出血患者抢救治疗后轻度残疾㊂
3 讨论
酒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特色文化,交友㊁聚会,商务均离不开酒,因此酒精中毒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㊂过量饮酒不仅会造成酒精中毒,还会导致意识模糊,做出不在意识控制范围内的举动㊂酒后驾车㊁打架斗殴的事件也大量爆发,屡禁不止㊂酒驾㊁打架斗殴等事件会造成严重的脑外伤,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脑死亡和死亡的后果,严重危害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㊂颅脑外伤可以导致患者昏迷㊁血压降低过快,呼吸障碍,脑内出血等临床现象㊂酒精中毒会损害神经系统,影响大脑㊁小脑以及脑干的功能㊂对于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会因为酒精中毒的程度误判颅脑外伤的程度,原因是两者都对脑有损害,会导致医生对病情的错判和误判㊂所以在其抢救治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准确判断病情,分清轻重缓急,对两种损伤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㊂
本次研究中,回顾分析我院急诊收治的36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患者,其中35例抢救成功,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颅脑损伤和酒精中毒都极为严重,因此出现死亡㊂2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5例为手术抢救治疗,其中1例出现中度残疾,3例出现轻度残疾㊂对于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抢救治疗㊂颅脑外伤不严重可先进行洗胃等方法进行治疗酒精中毒,而对于颅脑外伤严重的患者要紧急进行手术治疗㊂而且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顺畅,避免因呕吐物造成患者窒息[4]㊂急救时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问题给予相应急救措施㊂抢救过程中使用纳络酮,主要是因为纳络酮可以抑制内啡肽的负面影响,加强呼吸循环以及脑部的血流量,降低脑
水肿的发生率;并且,纳络酮具有催醒的作用,若服用纳络酮后3h患者仍未清醒即可判断为脑损伤㊂纳络酮无毒副作用,效果明显,可用于临床急救药物[5]㊂在急救的过程中诊断脑损伤的类型和程度,是抢救患者的重点㊂及时判断脑损伤的类型可以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本研究主要透过MRI 和CT联合诊断,确定患者的脑损伤类型并且给予及时的手术治疗㊂
综上所述,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患者来说,精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点,可以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㊂4 参考文献
[1] 滕广宪.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J].柳钢科技,2017,(4):52.
[2] 叶应建.急性酒精中毒的急诊治疗效观察[J].今日健康,2016,15(1),62.
[3] 王美玲.醉酒对外伤性颅内进展性出血手术治疗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7):75. [4] 李东瑜.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合并头部外伤46例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5,23(11):879.
[5] 曹 楠,张国忠,陈 庆.酒精相关颅脑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6):603.
[收稿日期:2018-04-23 编校:王丽娜]
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动脉内经导管直接溶栓术的应用
陈浩鑫,谢维杭,郑楚发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广东 汕头 515000)
[摘 要] 目的:探析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动脉内经导管直接溶栓术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8年7月接受治疗的5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㊂对照组直接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先行动脉内经导管直接溶栓,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㊂结果: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置入支架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在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动脉内经导管直接溶栓术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可缩短支架长度,减少支架数量,并发症少,且术后通畅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㊂
[关键词] 下肢缺血性疾病;动脉内经导管直接溶栓术;治疗效果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群多为中老年㊂下肢缺血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肢体缺血和微循环障碍,不仅会增加截肢的风险,同时也会发生继发性的全身代谢紊乱,会导致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受损,严重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㊂导管溶栓术是近年来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笔者选取5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评价动脉内经导管直接溶栓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㊂现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㊂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2~82岁,平均(68.25±
2.18)岁㊂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51~80岁,平均(68.11±2.13)岁㊂两组患者的性别㊁年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
纳入标准[4-5]:①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缺血性疾病;②病程超过1个月,跛行距离<200m,或出现肢体缺血坏死症状;③患者对此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愿意接受腔内治疗㊂
排除标准[6-7]:①合并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②有溶栓禁忌证,或参与本研究前3个月内有脑出血病史;③严重感染㊁生命体征不稳定㊁病情危重者;④对造影剂过敏者㊂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
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先行动脉内经导管直接溶栓,具体如下:经对侧股动脉逆行穿刺股总动脉,置入6F血管短鞘建立入路,配合使用猪尾管和导丝翻至对侧股总动脉,退出猪尾导管,置入多功能造影,以明确远端血管的病变情况㊂溶栓药物选择尿激酶(南京南大,25万U),将20万U的尿激酶溶解在50ml 的0.9%NaCl溶液中,用微量泵经溶栓导管芯进行持续泵入,于6h内泵注完成,4次/d㊂溶栓期间皮下注射那曲肝素钙(速碧林,葛兰素史克,0.6ml/支,2支/盒)2次/d,1支/次㊂1.3 观察指标:计量指标:①对两组患者的置入支架数量㊁置
入支架长度进行准确统计,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计量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㊂②对两组患者术后的ABI(Ankle/Brachi⁃al Index,踝肱指数)进行评估,记录后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计数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血肿㊁黑便,统计后进行计算,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㊂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
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