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线上教育教学≠直播/录播课程
初期,对教材知识点的直播或者录播课程几乎等同于线上教育教学全部,绝大多数学校都陷入了“临时开发直播课程——教师缺乏直播技能——网络平台不支持——学生反响较差——继续升级直播课程”的怪圈。

事实上,线上教育教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直播或录播课程。

一方面,从教学形式上,除了直播和录播外,还有更多的方式,例如学习任务式、互动研讨式、作品展现式等;从我们的实践看,直播课程更适合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录播或视频课程则更适合学有余力学生的提升释疑。

另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线上教育教学的核心和指向都应该凸显育人目标,绝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知识点传授。

线上教育教学≠线下教育线上化
当前很多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老师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将学习内容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上,然后将传统的教络上,形成了所谓的“线上教学”,这其实是对线上教学的错误理解。

我们认为线上教学应当是正常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其与常规教育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只不过因为现在的特殊时期,由线上教学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罢了。

(摘编自《关于浙江省线上教育教学的反思》)材料二
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挑战(“非常赞成”人数百分比)
(摘编自《“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挑战”的调查问卷))材料三
光明日报记者: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复学之后,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请问未来在线教学“新常态”是否有具体要求?有哪些具体要求?谢谢。

吴岩:谢谢你的问题。

从“新鲜感”到“新常态”,我们需要做三项工作。

第一,把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

疫情期间的学校在线教学工作,最深刻的体会是“四个变”,就是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改变了教育的形态。

他们有的是可以从战时平移到我们说的平时的机制里的,有的不能简单地平移,需要一些改造变化。

第二,把“临时教改”变成“质量行动”。

我们一方面推进所有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同
时教育部成立了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的课题组,这三个课题组的工作我把它叫做“三评估一研究”。

一是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课题组要对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的服务进行评估。

二是对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三是对线上线下开展的是否质量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一研究”是及时研究我们应对疫情的临时措施,怎么把它转变成平时状态。

所以我们叫做“三评估一研究”。

最后,我们在在线教学的时候,还结合教育部提出的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要打造包括线上金课、线下金课、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我们叫“五大金课”的计划,及时推进国家级金课和省级金课,努力把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在在线教学中实现,就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我们实实在在地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最关键的课程要素上。

这方面应该说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谢谢。

(摘编自《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新闻》)材料四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带来的在线教学形态的突发性全面应用,给教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

譬如:社会治理完善问题,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在线教学供给,市场监管难度增大,对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控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风险防范问题,在线教学可能带来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教学安全、舆情危机等方面风险;技术保障问题,大流量大规模集中使用在线教络卡顿甚至是崩溃,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制度调整问题,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纪律维护、课程成绩考核、教师工作量评价等方面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进行及时调整,适度增强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在线教学的综合质量控制;教育公平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在线教学“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与技术鸿沟,及由此可能形成的新形式的不公平。

从更高层面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变革,在线教学涉及的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管理者、技术提供者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赋予新的内容,应当从教育立法层面尽快予以完善,从而以不断优化的治理体系提升符合新形势要求的治理能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如何实现)》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事实上,从教学形式、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看,线上教育教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直播或录播课程。

B. 线上教学凸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有更强自律性协作能力以及对各种学习软件的熟练掌握等。

C. 复课后,在线教学由“新鲜感”走向“新常态”,不能平移战时措施,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作出改变。

D.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虽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也给教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据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线上教学初期,绝大多数学校陷入怪圈。

这引发了教育者对新形势下“教”“学”“管”和“教学形态”改变的思考。

B. 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是未来线上教学的走向,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最关键的课程要素。

C. 对于教育管理部门而言,要通过不断完善教育立法,优化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来提升治理能力。

D. 尽管在线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线课程的常态化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受一些现实问题制约,仍需努力。

3. 请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及个人三个方面概括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格桑花
鸿鸣
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

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

”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适应吗?”
“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用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

”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
“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

我瞒着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

”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
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

”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
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
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
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司机兵说:“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

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

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

“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

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


这时军车正行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军嫂听见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立正!敬礼!”
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

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


军嫂有些着急:“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
司机兵乐了,说:“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


不一会儿,司机兵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


“怎么了?”
“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


“多长时间才能上山?”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涯。

司机兵说:“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


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我在这里等半个月。


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

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

军嫂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也早已泪流满面。

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提及军车前绑的一束鲜花让军嫂误解,貌似闲笔,实则为引出下文的故事做铺垫。

B. 本文以司机兵和军嫂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军嫂轻描淡写的回答中突出了她的品格。

C. 路遇的军车都向军嫂敬礼,这使军嫂深为感动,理解了丈夫,滋生了为家庭付出的责任感。

D. 文中多处神态描写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军嫂的“笑”“流泪”,表现了她的真性情。

5. “雪崩”情节构思精妙,请结合全文分析“妙”在何处。

6. 小说以《格桑花》为题,有何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

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入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

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
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

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

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

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7.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B.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C.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D.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8.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四则,完成下列小题。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
③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以上四则内容都谈到了古代君子应具备的品格,请以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君子形象为例,谈谈对这四则材料中任意一则的理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下本诗。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山路独行,一路美景和鸟声清越,这些美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虚实相生。

B.嶙峋的峭壁怪石,撩人衣裳的轻萝,令山行艰难,又因路长年老,诗人困顿不已。

C.山行迢迢,无限芳菲争相逞妍,诗人放下意绪,尽情饱览秀色,只可惜没人同游。

D.全诗写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抒情转折起伏,凸显诗人赶路时内心的曲折变化。

11.“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2.诗人流连山水之际,还流露了哪些情感?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任选三题)
(1)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4)________,________,使人听此凋朱颜!(李白《蜀道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4.湖南师大附中名人文化广场拟制作湖湘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关于历史人物曾国藩的材料。

请你据此写一段简介,要求100个字以内(不含标点)。

①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字伯涵,号涤生。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务农,生活宽裕。

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

1838 年,殿试考中同进士,在京十年,连跃十级,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

1872年,曾国藩卒于南京,追赠太傅,谥号“文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②1853年,曾国藩创立湘军,筹建水师,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他主张“剿发捻,勤远略”,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谓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③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学术造诣极深,提出气学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
正大,邈焉寡俦”。

他继承桐城派,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等百数十卷,被整理成《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楷书劲健刚拔,行书劲健遒俊,与同代书法家包世臣、何绍基齐名。

④曾国藩一生奉行人格修炼,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已,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

他主张“耕读传家”“和以治家”“勤以持家”,并提出教子十条,言传身教,教子十分成功,著有《曾国藩家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5.学过了《孔雀东南飞》后,根据下面的内容,以一个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一个定义。

可适当增减词语。

①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④当时的悲剧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桌共食是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

家人共餐或亲友聚会,许多人习惯用相互夹菜来表达情感。

但2020年春天,广东、北京等多地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为此,小武爸爸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必须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

但爷爷奶扔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家人、亲友之间,分餐而食不仅生分,也让人有被嫌弃的感觉。

你怎么理解多地卫生部门发出的“分餐制”倡仪?当下,除了就餐方式外,还有很多有关公共卫生安全的事情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请就“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谈淡你的思考和认一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C项,“不能平移战时措施”错误。

原文表述是“”把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

……他们有的是可以从战时平移到我们说的平时的机制里的,有的不能简单地平移,需要一些改造变化”,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

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

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项,“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最关键的课程要素”错误。

原文表述为“我们实实在在地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最关键的课程要素上”,可见选项表述曲解文意,选项中意思是“……提高”是“最关键的课程要素”,文本中意思是“……提高”落实到“最关键的课程要素上”,把“落实到……上”偷换成“是”,意思不同。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

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题干为:请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及个人三个方面概括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①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从材料三的倒数第二段“同时教育部成立了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的课题组,这三个课题组的工作我把它叫做“三评估一研究”。

一是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课题组要对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的服务进行评估。

二是对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三是对线上线下开展的是否质量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一研究”是及时研究我们应对疫情的临时措施,怎么把它转变成平时状态。

所以我们叫做‘三评估一研究’”中得出” 施行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测方案。

从材料三的结尾段“最后,我们在在线教学的时候,还结合教育部提出的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要打造包括线上金课、线下金课、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我们叫‘五大金课’的计划,及时推进国家级金课和省级金课,努力把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在在线教学中实现,就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我们实实在在地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最关键的课程要素上。

这方面应该说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得出“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课程建设”
从材料四“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带来的在线教学形态的突发性全面应用,给教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

”“从更高层面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变革,在线教学涉及的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管理者、技术提供者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赋予新的内容,应当从教育立法层面尽快予以完善,从而以不断优化的治理体系提升符合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