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初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初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分解的顺序是()
A.淀粉→蛋白质→脂肪B.淀粉→脂肪→蛋白质
C.脂肪→蛋白质→淀粉D.蛋白质→淀粉→脂肪
2.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A.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B.前后径缩小,左右径增大
C.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D.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
3.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⑤
4.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成分输血。

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
A.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血小板、全血、血浆、红细胞
5.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置如图实验装置,已知试管A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试管B实验材料应为
A.淀粉液+碘液
B.唾液+碘液
C.淀粉液+清水
D.唾液+清水
6.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A.气体的压力B.气体的扩散作用C.呼吸运动D.气体的过滤作用7.人体的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A.肝脏分泌胆汁B.汗液由皮肤排出
C.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D.尿素由泌尿系统排出
8.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 ( )
A.水、无机盐B.糖类C.脂肪D.蛋白质
9.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盘曲于腹腔内,如图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3]是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B.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每种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C.小肠的起始部分为十二指肠
D.小肠内表面有[1]皱襞、[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10.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⑤进入⑥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B.痰生成的部位是③
C.呼吸系统由①②③④⑤⑥⑦组成
D.⑦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1.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毛细血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
12.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位置是()
空气呼吸道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速度快
B.静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通过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14.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X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A.肺B.心脏C.肝脏D.肾脏
15.人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A.收缩、缩小、下降B.舒张、扩大、下降
C.舒张、扩大、升高D.收缩、扩大、下降
16.将少许小麦种子充分燃烧,最后剩下的灰烬是()
A.无机盐B.淀粉
C.蛋白质D.细胞液
17.如表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一致的是()
实验名称实验材料使用目的
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清水保持细胞形态
B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
C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酒精检验淀粉是否产生
D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A.A B.B C.C D.D
18.人的皮肤不慎划破,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含有下列组织中的:()①上皮组织②肌肉组织③神经组织④结缔组织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9.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气体a、b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B.外界的a进入血液穿过2层细胞
C.①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D.②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
20.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21.下列关于肺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C.在呼吸过程中,肺泡里总是氧气最多
D.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2.心脏是将血液泵至全身的动力器官。

由此可见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是()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
23.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物质,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有机物,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需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C.需要量很少,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D.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易患神经炎24.某研究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分析正确的是()
食物名称核桃仁花生仁黄豆质量(克)①2020水(毫升)②50③温度上升(℃)3 2.2 1.4
A.表中①②③分别是10、20、50
B.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黄豆
C.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要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在食物完全燃烧尽时读数
25.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C.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是咽
D.大肠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26.“测量胸围差”可以使你获得对生命现象的直观感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下列关于测量胸围差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时,软尺的位置会影响“胸围”的准确度
B.测量时,三次测量的位置可以不同
C.三次测量可以是三个人的胸围差,然后取平均值
D.实验数据处理时,要对三次测量的数据取平均值
27.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8.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
A.鼻腔前部的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C.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D.以上三项都对
29.图模拟的是膈肌的运动情况与呼吸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结构C代表的是膈 B.结构D代表的是胸廓C.结构E代表的是肺
D.图示为呼气过程
30.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图:
据此解答。

【详解】
淀粉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其最先在口腔内被消化。

口腔中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

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

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因此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分解的顺序是淀粉→蛋白质→脂肪。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2.D
解析:D
【分析】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间外肌收缩,胸骨肋骨上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

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

故D符合题意。

【点睛】
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3.C
解析:C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据此解答。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故选C
【点睛】
知道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对人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4.B
解析: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解答时可以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分析.
【详解】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缺乏血小板,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大面积烧伤皮肤受损导致血浆过少,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总量过少。

因此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
5.C
解析:C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详解】
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所以B试管应该加入淀粉液和清水。

【点睛】
科学探究实验要注意对照实验原则。

6.C
解析:C
【分析】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
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7.A
解析:A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

【详解】
排泄有三条途径: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肝脏分泌胆汁不属于排泄。

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排泄的概念及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8.A
解析:A
【分析】
有机物一般是指含有碳元素且能燃烧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有碳元素且不能燃烧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详解】
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其中水、无机盐等属于无机物,分子小,不含碳,不能燃烧;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属于有机物,分子大,含碳,能燃烧。

故选A。

【点睛】
无机盐属于无机物,注意掌握常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9.B
解析:B
【分析】
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

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液消化食物。

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图中1环形皱襞,2小肠绒毛,3小肠绒毛壁。

【详解】
A.图中3是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A正确。

B.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其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B错误。

C.小肠的起始部分为十二指肠,C正确。

D.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小肠绒毛。

它们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D正确。

【点睛】
解答该题时要注意联系图示,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0.A
解析:A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

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图中①为鼻腔,②为咽,③为喉,④为气管,⑤为支气管,⑥为肺,⑦膈。

【详解】
A.⑤支气管,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⑥肺由许多肺泡构成,A 正确。

B.痰的形成场所是④气管和⑤支气管,B错误。

C.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⑦膈不属于呼吸系统,C错误。

D.⑥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⑦膈不属于呼吸系统,D错误。

故选A。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1.C
解析:C
【分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瓣膜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动脉血管中没有瓣膜。

【详解】
A.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A正确。

B.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四肢静脉血管内具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动脉血管内无瓣膜,C错误。

D.毛细血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利于物质交换,D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2.D
解析:D
【分析】
①是呼吸道与外界的通气,②是呼吸道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③是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④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详解】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的氧气通过呼吸道,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内。

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和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血管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从而呼出体外。

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④、③、②、①,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了解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3.A
解析:A
【分析】
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A.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A正确。

B.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的输送到心脏的血管,B错误。

C.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速度非常慢,有利于物质交换,C错误。

D.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静脉,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特点。

14.D
解析:D
【解析】
血液流经X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该器官是肾脏,因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会降低,同时血液携带的氧气被组成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15.D
解析:D
【分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详解】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因此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的过程中呼吸肌、胸廓容积肺内气压的变化。

16.A
解析:A
【分析】
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

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能燃烧的物质称为无机物。

【详解】
有机物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其中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种子中的水在种子燃烧的过程中,被气化成水蒸气,剩余的灰烬就是无机盐。

因此“小麦种子放在火焰上燃烧”,最后剩下的灰色物质是“无机盐”。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有机物是含有碳的化合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17.C
解析:C
【分析】
根据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注意事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酒精的使用,碘液的特性分析解答。

【详解】
A.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不是滴生理盐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了便于观察,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要滴加生理盐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其中把叶片方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把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不是检验淀粉是否产生,检验淀粉的是碘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碘液遇淀粉变蓝,所以研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碘液是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目的是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步骤。

18.B
解析:B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皮肤的结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详解】
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

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流出了血,并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故选B。

【点睛】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应注意掌握。

19.C
解析:C
【分析】
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结合图示中箭头的指向,不难判断图示b表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a表示从外界吸入的氧气,图示①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和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据此解答。

【详解】
A.由图示可以判断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a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b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A正确。

B.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五层细胞膜,B正确。

C.①处进行的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C错误。

D.②组织里的气体b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全过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生要正确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的特点。

20.D
解析:D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详解】
A.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口腔是消化道的器官,A错误。

B.胃能暂时储存食物,并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B错误。

C.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只能对脂肪起到乳化作用,C错误。

D.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小肠的这些特点是与它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相适应的,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1.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肺的结构和功能。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据此解答。

【详解】
肺泡是由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未端膨大形成的,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在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空气中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C02) 约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因此,在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气体总是氧气最多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肺泡的特点,即可轻松解答。

2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