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诺美盐酸羟考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诱导
诱导设计:羟考酮0.2.—0.3mg/kg 诱导步骤:羟考酮3/4静脉推注,咪达唑仑,丙泊酚(依托咪酯),顺苯,羟考酮1/4 插管时间:1.5分钟 插管反应 : 只要适量,可以忽略。
麻醉维持
丙泊酚维持,间断推注顺阿 人工气腹的反应更小 所有患者没有再用其他镇痛药 考虑下一步再用靶控泵试一下(5分钟达峰)
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波动最大 B组患者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但切皮和气腹后心率不好控制 C组患者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波动最小,尤其是等待空白期 总体而言,三者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即刻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别不大,但在外科消毒等待手术空白期C组麻醉诱导方案更具优势,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麻醉苏醒期
无苏醒延迟 无术后躁动 自述无痛
苏醒室
无呼吸抑制 无恶心呕吐 无剧烈疼痛
盐酸羟考酮在术后镇痛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μ、κ双受体激动剂 vs. μ受体激动剂)
推荐奥诺美单独使用规范剂量,医生可在该剂量的基础上转换其他药物的联合用量 大多数中度以上疼痛手术5支 腹腔镜手术3-4支 骨科,开腹,开胸及胸腹联合手术5-6支
0.5
1
t1/2z (小时)
3.45
3.61
3.54
3.32
羟考酮不同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羟考酮起效迅速,与芬太尼相当
哌替啶 (i.m.) 2
吗啡 (i.v.) 3
芬太尼 (i.v.) 4
羟考酮 (i.v.) 4
1. 耿立成, 等.地佐辛药理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医学综述. 2012;18(23):4029-4031. 2. Soroori ZZ, et al. JRMS. 2006;11(5):292-296. 3. Tveita T, et al. Acta Anaesthesio Scand. 2008;52(7):920-925. 4. Koch S, et al.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8;52(6):845-850.
5-6分钟*5
13.1小时7
0.5小时*5
7981,12
地佐辛
15-30分钟2
——
2.4小时2
2-4小时8
——
氢吗啡酮
10-15分钟9
15-30分钟9
3.1小时10
2-3小时10
——
羟考酮
2-3分钟1
5分钟1
3.5小时1
4小时11
0.71
临床常用阿片类药物静脉给药后药代动力学特性(单次静脉给药)
代表病例
性别:女 年龄:25岁 入院诊断:宫外孕,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 术前生命体征 血压70\30mmHg,心率120次\分钟 麻醉处置:建立可靠静脉通路、去甲肾、扩容、备血 麻醉方案制定:无痛、循环稳定、避免术中知晓、避免术后躁动。 麻醉方案实施:诱导 羟考酮+依托咪脂+顺苯 维持 七氟烷 循环支持:去甲肾上腺素
130±17.7 135±19.0 130±12.5 85±7.8 86±7.4 86±3.6
100±8.2 105±7.4 115±6.7 57±6.8 60±6.9 75±3.5
115±8.0 135±17.5 126±5.8 75±6.8 71±7.3 75±5.6
奥诺美盐酸羟考酮
研究背景
咳嗽 血流动力学波动大:麻黄碱 手术空白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大 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麻醉诱导方案选择困惑 静脉麻醉的呼吸抑制 术后躁动 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以及镇痛不全
主要内容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药理药代 盐酸羟考酮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体会 盐酸羟考酮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体会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药理药代
代谢产物无镇痛活性 或血浆浓度很低3
消除半衰期3.5小时2
药代动力学特点
疗效特点
*
常用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阿片类药物
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
消除半衰期
作用时间
脂溶性
吗啡
5分钟3
30分钟42ຫໍສະໝຸດ 4小时44-5小时*50.51
芬太尼
2-3分钟6
3-6分钟4
2-4小时4
0.5小时*5
3991
舒芬太尼
1-3分钟*5
1 术前评估,制定麻醉方案 2 常规监测,诱导前(T0),插管前1min(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外科消毒)(T3)插管后5min(切皮)(T4).记录收缩压,心率 3 主要关注气管插管结束后到切皮这段时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4 记录麻醉深度 5 监测血气分析(关注血糖变化)
项目
羟考酮静注时达峰时间为5分钟,半衰期为3.5小时
合适的消除半衰期(3.5小时),降低给药频率,同时不增加药物蓄积风险
Data on file. Study code: OXI1202.
AUC:曲线下面积;AUCn:最后一次测定血药时曲线下面积; Cmax:峰浓度; tmax:达峰时间;t1/2z :终末期半衰期
组别
T0
T1
T2
T3
T4
SBP (mmHg) HR (次/min)
A组 B组 C组 A组 B组 C组
141±7.5 143±4.3 139±6.5 72±2.6 70±3.3 72±3.7
100±12.4 105±6.7 110±8.5 57±8.0 62±7.8 71±5.8
体会后的思索
羟考酮是否可以完全取代μ受体激动剂(芬太尼,舒芬太尼等)而完成整个手术呢 答案是完全可以,而且更安全,更舒适
代表病例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下宫外孕治疗共计15例 年龄20-50岁 ASA 1-2级 无肥胖病人 无高血压病史 手术时间:0.5小时—2小时 均为静脉麻醉 术后入苏醒室:2小时
10
5
2-3
2-3
0
5
25
20
15
10
起效时间(分钟)
i.m.:肌注; i.v.:静注 q
地佐辛 (i.v.) 1
15-30
CH3
羟考酮
羟吗啡酮
CH3O
O
O
HO
CH3O
O
O
HO
去甲羟考酮
N-CH3
HO
O
O
HO
N-H
HO
O
O
HO
去甲羟吗啡酮
CYP3A4
CYP3A4
CYP2D6
CYP2D6
羟考酮的代谢产物 主要是羟吗啡酮和去甲羟考酮
应用盐酸羟考酮取代μ受体激动剂阿片类药物进行麻醉诱导 1 无咳嗽 2基本不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3不必调整体位 4完全可以成功有效的完成麻醉诱导
参数
静注 (n=22)
皮下 (n=23)
肌注 (n=23)
口服 (n=23)
AUCn (ng.h/ml)
109.3
108.5
107.3
49.9
AUC (ng.h/ml)
110.4
109.8
108.6
51.0
Cmax (ng/ml)
35.29
25.31
22.89
10.35
tmax ( 小时)
0.08
0.5
羟考酮用于PCIA
小 结
羟考酮是μ、κ受体激动剂 对内脏痛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静脉给药2-3分钟起效,快速缓解疼痛 消除半衰期3.5小时,持续镇痛4小时 羟考酮在全身麻醉诱导方面更具优势。
致 谢
谢谢聆听
个人心得
盐酸羟考酮联合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失血性休克的病人的麻醉应用中安全性非常高 它更是一把处理失血性休克病人麻醉的万能钥匙
个人体会
不引起组织胺释放(血流动力学稳定) 当镇痛相对完善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显示,再给予适量的羟考酮后血压会有一个轻度的上升。当镇痛相对缺失时,给予适量的羟考酮后血压会有轻微的下降。 容易忽视的Bezold-Jarisch反射被抑制而引起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或许因为羟考酮的存在而消失。
研究方法
把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麻醉诱导方案为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 B组麻醉诱导方案为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麻黄碱 C组麻醉诱导方案为羟考酮(0.1mg/kg)+咪达唑仑+依托咪酯+顺阿,所有患者术前不用阿托品
评 估
三组患者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来评估
研究方法
静脉推注给药2-3分钟起效1
代谢产物的临床意义可忽略
快速缓解疼痛
羟考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总结
降低给药频率
1. Koch S et al.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8;52(6):845-850. 2. Data on file. Study code: OXI1202. 3. Riley J,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8;24(1):175-192.
药理作用
羟考酮 μ、κ双受体激动剂 羟考酮作用于κ2b受体 κ受体激动剂对内脏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抑制作用,但对热、炎性和压痛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对内脏痛更具有优势 其药理作用包括镇痛,以及其他抗焦虑、止咳等,其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
羟考酮其他作用特点
羟考酮与吗啡、芬太尼等强阿片药相比,免疫抑制作用弱 羟考酮不导致组胺释放,不抑制副交感神经,不导致心动过缓 羟考酮药物滥用的风险远低于其他μ阿片受体激动药 -当下有认为κ受体兴奋可产生镇痛作用和减轻内脏痛作用,但不引起精神欣快,胃肠道蠕动抑制和呼吸抑制作用,不导致成瘾性
(μ、κ双受体激动剂 vs. μ受体激动剂)
在麻醉诱导方面羟考酮较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轻微
研究设计
筛选与入组
60名LC患者(男22名,女38名,平均年龄65岁,范围22-82岁) 这些受试者均无手术禁忌症,尤其是他们都没有任何长期疼痛。医学检查和血常规检测均显示正常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排除过敏,禁忌,嗜铬细胞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