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抗性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㊀引 言
【 研究意义】 哈密瓜是新疆主要特色水果之 一, 种植哈密瓜不仅经济效益高, 可以和粮棉油等 作物间套作, 随着近几年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哈密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2 0 1 3年新疆甜瓜种植
4 2 4 [ 1 ] 3ˑ 1 0 h m , 产量 1 5 0ˑ 1 0 t , 极大推动 面积 7
速在新疆哈密瓜主要产区扩展开来。田间发生瓜 类细菌性果斑病主要是病原菌通过伤口和气孔侵 染, 抗病品种哈密瓜叶片上气孔的数量明显多于
3 ] , 该病害生产上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 感病品种 [
方法, 但生产上使用的化学药剂对细菌性果斑病
4 ] 防治效果不理想 [ , 抗病育种和筛选抗病品种是
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非常有效的办法。【 本 研究切入点】 近年来吐鲁番地区哈密瓜细菌果斑 病有零星发生。研究针对吐鲁番地区主栽的哈密 瓜品种, 通过室内盆栽人工接种法进行抗瓜类细 菌性果斑病性的测定; 观察抗、 感品种叶片形态特 P O和 P O D变化, 征; 测定抗、 感品种自身防御酶 P 对吐鲁番哈密瓜品种进行细菌性果斑病抗性进行 评价。【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筛选出较抗细菌性
新疆农业经济发展, 但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和复种 指数的提高, 哈密瓜病害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逐 年增大, 尤其是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传入新疆后, 给 新疆的哈密瓜产业带来了严重危害, 严重时可以 引起绝产的损失。【 前人研究进展】 张昕等
[ 2 ]
报
道了哈密瓜细菌性果斑在新疆的危害, 此病害主 要以种子带菌传播, 随后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迅
1 ㊀材料与方法
1 . 1 ㊀材 料 供试哈密瓜品种: 西州密 2 5号和西州密 1 7 号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提供, 新 密1 4号、 新密 2 8号、 新密 3 6号、 新 密 杂 9号、 9 8 1 8 ( 绿皮) 、 9 8 1 8 ( 黄 皮) 、 白玫( 0 9 0 1 ) 和皇妃 ( 1 0 2 8 ) 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提供。 J 0 5- 供试菌株: 哈密瓜细菌果斑病菌菌株 X 1 ( A a c ) 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王晓东提供。 供试 瓜 苗: 供试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分别经 2 %H C l 溶液浸泡处理 1 0m i n后, 用流水反复冲 洗几遍, 然后将种子放入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 中, 置于 3 0 ħ恒温培养箱中催芽 1 2h 后播入营养 待瓜苗长到两叶一心时备用。 钵中, 每盆 5 6粒, 1 . 2 ㊀方 法 1 . 2 . 1 ㊀哈密瓜苗期抗病性检测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菌菌株 X J 0 5- 1在 K B A 固体平板上进行活化, 2 8ħ培养 4 8h 后挑取单菌 B液体培养基中, 2 8 ħ、 2 2 0r / m i n , 培 落接种于 K 养2 4h后, 用无菌水稀释,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将 菌悬液的浓度调到 O D 3 , 采用喷雾法接种, ≈0 6 0 0 8h , 7d后开始调查叶 接种后用塑料薄膜保湿 4 片的发病情况, 并计算病情指数。病情分级调查 o p k i n s 略有改动, 病情指数分级标准如 参考 H 下: 0级, 叶片无病斑; 1级, 叶片病斑少, 病斑面 积占整叶面积的 1 0 % 以下; 2级, 叶片病斑多, 病 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 1 0 % 3 0 %; 3级, 叶片病斑 1 % 多, 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 3 的5 1 % 5 0 %; 4级, 叶 片病斑很多或融合成大斑, 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 7 0 %; 5级, 叶片病斑很多或融合成大 1 % 以上。病情指数 斑, 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 7 ( D i s e a s ei n d e x , D I ) 计算公式如下:
吐鲁番地区哈密瓜品种 对细菌性果斑病抗性研究
毛 亮1, 吉艳玲1, 张 娟1, 王宣仓1, 潘卫萍1, 张以和1, 王晓东2
( 1 . 新疆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新疆吐鲁番㊀8 3 8 0 0 0 ; 2 . 石河子大学绿洲农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 新疆石河子㊀8 3 2 0 0 0 )
摘㊀要: 【 目的】 研究吐鲁番地区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 为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治和抗病育 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吐鲁番地区 1 0份哈密瓜品种为材料,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进行病情指数调查; 观 P O 、 P O D 。【 结果】 供试 1 0个品种中无免 察不同抗性品种苗期叶面绒毛数和气孔数及测定叶片自身防御酶 P 疫品种, 西州密 2 5号和皇妃表现为中抗, 新密 3 6号表现为高感, 其余 7个品种表现为中感; 高感品种新密 3 6 号和中感品种 9 8 1 8 ( 绿皮) 叶毛数无明显差距, 西州密 2 5号的叶毛数是新密 3 6号的叶毛数 1 6 8倍, 气孔数 8 1 8 ( 绿皮) 的1 4 2倍, 是新密 3 6号 1 9 1倍; 不同抗性品种 P P O酶活性呈现感病品种 中感品 是中感品种 9 种抗病品种, P O D酶活性呈现感病品种中感品种 抗病品种。 【 结论】 供试品种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 5号和皇妃表现为中抗, 新密 3 6号为高感品种, 其余品 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 西州密 2 种表现为中感; 品种抗病性与下表皮叶面叶毛数量和气孔数量有关, 呈正相关趋势, 自身防御酶 P P O酶呈下 降趋势, 与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 P O D酶呈上升趋势, 与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 关键词: 哈密瓜; 细菌性果斑病; 抗性 中图分类号: S 6 5 2 . 1 ; S 4 3 6 . 4 2 ㊀㊀㊀文献标识码: A ㊀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1- 4 3 3 0 ( 2 0 1 7 ) 1 1- 2 0 5 4- 0 6
1 1期
毛 亮等: 吐鲁番地区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抗性研究
2 0 5 5
果斑病的哈密瓜品种, 为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防 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对病情指数 =供试品种病情指数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照品 D I 最高者为对照品种) . 种病情指数( 相对抗病指数 = 1- 相对病情指数.
6 ] 采用相对抗病性方法 [ 评价其抗病程度, 相
新疆农业科学㊀2 0 1 7 , 5 4 ( 1 1 ) : 2 0 5 4- 2 0 5 9 X i n j i a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d o i : 1 0 . 6 0 4 8 / j . i s s n . 1 0 0 1- 4 3 3 0 . 2 0 1 7 . 1 1 . 0 1 2
收稿日期( R e c e i v e d ) : 2 0 1 7- 0 7- 2 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P i c h i a a n o m a l a 0 7 3 2- 1代谢产物乙酸在生防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3 1 4 6 0 4 8 5 ) ; 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基层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 q n 2 0 1 5 j c 0 7 3 ) 1 9 8 1- ) , 男, 山东即墨人, 高级农艺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设施病虫害, ( E- m a i l ) m a o 2 5 4 8 @1 6 3 . c o m 作者简介: 毛亮( 通讯作者: 王晓东( 1 9 7 5- ) , 男, 山东莱州人,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 E- m a i l ) w x d o n g 1 1 @1 6 3 . c o m 张以和( 1 9 6 6- ) , 男, 江苏宿迁人, 农业推广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设施栽培技术, ( E- m a i l ) 1 0 5 7 0 6 5 6 3 5 @q q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