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情况及改进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情况
及改进探究
摘要: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愈发深入,教育领域随之不断进步。

化学作为高中
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而实验教学又是化学教学中
重点内容,教师需要提高重视,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检验化学理论的最佳
路径。

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提高其动手实操能力。

因此,
本文根据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情况及改进探究予以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前言:在化学实践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内容之一,在高中化学教
育中占据着很高的位置,因此,教师应根据时代特点,对演示实验教学方法不断
优化与创新,在探究化学演示实验的创新策略过程中,更需要重视高中化学演示
实验的教学情况及改进,以此为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一、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最为简洁、直接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
过演示指导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育更提出学生要提高科学素养,教育者需对学生学习的过
程和获取知识的路径都提起重视。

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课堂中,学生通过主动实践,更能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同样,科学创新演示实验的方法,也有利于保证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增强
化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变化,为学生带来更
加生动的化学实验课堂,再结合课本知识,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有利于加深学
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融入新型教育理念,继续沿用以往的
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向学生灌入大量的化学理论,虽然部分教师也会应用多媒体
技术,却只是徒有形式,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化学课堂枯燥的特点,极大程度上限
制学生的学习空间,降低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学生整体学习质量无法
得到有效提升。

部分学生的实验水平较低,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不参
与化学实验的错误行为,导致其无法领略到实验的乐趣,对理论知识得不到全面
的掌握。

最后,学生受到以往学习理念的束缚,重视书本的学习,忽视化学实验,加之不愿意配合化学教师的安排,从而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程。

化学的复杂性
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一些学生甚至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在化学课堂上,大多
实验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探究化学实验的原理。

但因课堂的局限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不强,一些实验器材出现损坏等问题,导致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无法顺利实施。

三、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的有效策略
(一)改进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
做实验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具体观察,来更加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实验课上,教师一定要确保实验课的有效性,更好的展现
给学生实验过程,这同样是提高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措施。

比如:在高中化学《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取一片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然后观察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整个实验
虽然操作并不复杂,但是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是很容易失败的。

首先课程的实验
用品需要教师前一天进行制备,普通化学实验室制备的氧气浓度不高,且存放一夜,难免有损耗。

而且铝本身在空气中非常容易被氧化,在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致
密的氧化膜。

以上两点导致教材中描述的这一实验不易成功。

在实际演示中,教
师可以把铝箔更换为铝粉,增加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更容易
观察到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强光的实验现象。

关于铝与酸、碱之间的化
学反应演示实验教材中的描述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够成功,教材中只选取常见的酸碱,氢氧化钠和盐酸制成溶液。

但由于铝在空气中反应会形成一层氧化铝膜阻碍
正常的酸碱反应,大大延长反应周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很难观察到实验效果
的。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在酸碱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会
发生还原反应,形成铜单质,这样一来就可以产生电化学腐蚀效果加快反应速度[1]。

(二)提高演示实验的互动效果
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革新中,教师需要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尊重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教育现代化理念下信息
化化学课堂教学的构建。

在这种教学基础和背景下,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创设互动
教学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程中以知识内容为基础,以问题、演示等方式来构建
相应教学环境,以此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高中化学《乙酸乙酯水解》实验中,对于乙酸乙酯水解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给出的判定方法是通过气味,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判定方法,且判定结果
会因人而异。

再者,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本身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考虑到单一的
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可设置多组对比试验通过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溶液进行对比。

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乙酯和蒸馏水的反应仍然没有较为明
显的实验现象,和碱性溶液反应较快和酸性溶液反应较慢。

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
看到实验现象,对酯类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水解反应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为激
起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区别,为学生播
放乙醇燃烧的画面。

随后,教师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引领学生在实验中思考乙
酸具备哪些酸性的通性,为什么玻璃导管要在液面以上等问题,学生依据实验现
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最终结论,从而培养其科学精神[2]。

(三)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探究的
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
只重视学习课本知识,缺乏将化学带入生活中的意识,对此,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影响,并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化学实验中,进而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保证演示实验教学的
质量。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对学习的主动权,放松自己手中所掌控的课堂节奏,
让学生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在学生学习中,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也可以从侧面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目的。

但是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引导,不同引入实际生活,是将信息化教学引入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正确认知与理解,带领学生体会化学教学,并在学生体会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其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比如,在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实验中,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

为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将生活中的离子反应代入课堂中,教师讲解家用烧水的铝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壶底上会形成一层水垢,影响热量的传递,实际上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等难溶物,可用稀盐酸、稀醋酸溶解的方法除去水垢的方法,并为学生布置课后实验的作业,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不仅激起学生验证的欲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操作能力[3]。

总结: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情况,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以此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丰富演示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中的互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各个方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以此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程芳桂.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例谈[J].山东教育,2022(39):42-43.
[2]邹伟.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2(15):31-33.
[3]雷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5):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