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审计发现线索的思路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审计发现线索的思路与方法
投资领域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投资领域近年来发现了不少的经济犯罪案件,社会各个阶层都对投资领域的反腐败斗争十分关注,作为从事审计监督的投资审计部门,应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建设市场公平竞争,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和预防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家知道,我们的投资建筑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的不成熟的市场竞争,过度的市场竞争,加之处于转型的社会阶段,投资领域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

从2006年至2008年,省厅投资处在开展投资审计的过程中,始终把查处和发现重大违纪违规和经济案件线索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年来,投资审计处共发现和移交经济案件线索12件,涉案金额4千多万元,涉案人员有几十人,已结案处理20多人。

下面,结合近年来发现和查处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作法与大家作一个交流。

一、要有明确的审计思路
投资审计要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要不断变更审计观念,更新审计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思想要多远,就能走多远)。

对投资审计来讲,必须要明确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审计目标。

在座的可能认为,指导思想、审计目标谁不清楚?但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对这个问题把握不住,致使在审计工作中出现了偏差。

很多地方审计时只关注能审减多少,能收多少钱?至于在具体项目上如何查处和发现案件线索或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往往关注不够,对于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就无从谈起。

根据我们几年来对投资审计项目审计中得到的经验,要想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力,发现经济案件线索,就必须审计指导思想明确,审计思路要不断创新。

我们每年在安排审计项目时,就明确把查处和发现经济案件线索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对每一审计项目进行审计时,首先就考虑审计的特点是什么(摸清管理体制、管理特点、内控制度)?其次确定审什么?也就是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现在对搞好审计调查,做好审计方案强调的比较多,但实际工作中走过程,注重形式的比较多,对投资审计而言,从设计到决算,环节很多,哪一方面是重点,往往项目管理的水平不同,存在和发生问题的环节不一样。

再次,就是确定怎么审,一是审计组怎样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采取什么样的审计方式和方法。

概括地讲,对重点项目,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内容:征地拆迁,招投标,设计变更(虚假变更),偷工减料,大宗材料采购,非法转分包,工程结算,隐蔽工程,简化施工程序,更换施工工艺。

根据不同的审计内容和重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和方法。

投资审计发展到今天,从过去关注财务收支(资金流),
发展到关注物资走向(物资流),从关注非法转分包,到关注工程质量,从关注项目建设主体到关注从立项、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从查处违规违纪到关注查处经济犯罪案件线索。

现在是审计思路愈来愈明确,审计的路子越来越宽,审计的力度、深度越来越大,概括地讲,投资审计主要的审计思路是“两条主线”、“三大环节”、“四项分析”,即:以财务基础帐项和工程造价真实性审计为平台,围绕资金流和物资流“两条主线”,结合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合同签订和执行(招投标环节、合同签订是否与招投标文件及投标承诺相符、合同的执行中是否有违背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条款)、工程结算(决算)“三大环节”中发现审计疑点,进行项目概算与结算(决算)对比分析、施工单位财务收支(主要看大宗材料采购、大额资金流向和大额往来挂帐)与工程造价结算(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记录、工程计量)对比分析、现场踏勘抽样取证与报审施工现场记录资料对比分析、施工单位报审实物量与业主对施工单位结算量对比分析“四项分析”,再结合帐外了解的情况全面分析研讨,确定对重大违法违规和案件线索的突破口。

审计重点一经确定,就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抓住疑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排除任何干扰和阻力,一查到底。

要想取得案件线索的突破,从审计开始就要有查处案件线索的意识和在审计过程中要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敢于碰
硬,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和勇气。

同样,采用适当的审计方式和方法也非常重要(下面还要具体叙述)。

资金流和物资流相结合,在认识上已取得了共识,但实际工作中如何结合,在审计中主要应关注哪些问题,每个项目的情况不同,项目管理的水平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在“结合”时到关注的重点可能不一样。

综合近年来我处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问题来看,下列问题特别要加以注意,可能存在案件线索主要有:白条抵账,大额现金交易,假发票,伪造银行对账单,工程结算时加量加价、偷工减料、虚假变更、大额材料款挂往来,结算时不严格执行合同,工程量变更过多等。

三个环节存在涉案线索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建设程序执行不规范,搞违规建设,更有甚者,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过程必须要开支的前期费用账上有的没有记录或者开支过大;二是借用他人资质或伪造他人资质违法投标,业主违反程序招标并确定中标人,招标过程中存在围标、串报嫌疑;三是大宗材料采购规避招标,以及个别人利用职权指定或变向指定建筑材料供应商,且材料价格明显高于同期市场价格。

合同签订与执行环节涉案线索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规避招投标擅自签订工程合同、辅助工程合同;二是在签订合同时违背招投标文件和投标承诺;三是擅自调整合同价格;四是违法分包、肢解分包和层层转包工程,特别要关注一些
重大项目的非主体工程,且合同金额较大的;五是偷工减料,以次充优。

工程结算(决算)环节中涉案线索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虚列项目,编造虚假工程结算单和中介审计报告骗取资金;二是多计量,高套单价,虚报冒领工程款;三是不严格按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算(如清淤,回填,单价包括内容);四是多方串通办理虚假变更签证或不实隐蔽记录多结工程款等。

上述这些发现案件线索的表现形式在一些工程项目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关键是发现了这些异样的表现形式后,要根据掌握的全面情况,来结合“四项分析”来确定是否存在案件线索。

如假发票问题,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很多业主对材料采购都交给施工方采购,在目前这个市场环境中,假发票比较多,有假发票存在不一定就是案件线索,发现了假发票我们通常采取以下审计步骤。

首先,看施工方是否其采购了这么多的材料(要进行工料分析,设计量、定额量、财务采购量、结算量);其次,要查看监理记录和工程结算情况(现场抽样与施工记录真实性,实物结算量与真实消耗量分析);第三,要查银行的资金去向,款是否付了,付到了什么地方,收款人是谁,采用什么样的支付方式;第四,内查外调,调查供应商,材料采购的真实性;第五,材料采购的地点与施工的距离(是否存在舍近求远采购)。


果最后分析调查证实材料采购是真实的,发票是假的,只能说明供货商偷税了。

在调查和查处假发票的过程中,涉及到业主、供应商、银行等部门,恰当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十分重要。

只有审计思路清晰了,方法对头了,才有可能发现案件线索。

二、审计方法
在查处和发现经济案件线索中,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要根据发现的审计疑点来确定,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是,基础性的工作十分重要。

对建设项目审计而言,首先必须摸清被审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管理体制、特点(如水库项目)、项目立项批文、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文件、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机构组成、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单位参与的情况、项目进度情况、征地拆迁、移民补偿等相关情况,通过抽查审计被审计单位相关财务账目及工程资料,结合座谈了解,综合分析被审单位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重点提供依据。

同时,要结合下一步审计发现案件线索的需要,除需报常规的财务账、证、表及与业主签订的主合同等资料外,还应要求被审单位(重点是施工单位)报送以下资料:合同台账、施工单位工料机采购消耗分析表、各项目部施工组织管理架框关系表、项目部内部签订的相关经济合同、项目部对
业主和内部分承包人或工区办理的所有工程结算清单、项目部人员组成及变更批文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分专业组织配合好审计力量,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业主和施工单位所有报审财务账和工程造价结算,以及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等内容的基础性审计,重点查清被审项目的资金和物资去向,清理出存在的问题和疑点,组织力量,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深挖细查。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和适当的怀疑精神,对每一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

只要有经济案件线索,可能账务处理和采用的作蔽手法多么高明,都会留下痕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始终抓住资金的走向和物资使用的实际用量,功夫到位,方法得当,敢于排除一切干扰和说情,就一定能发现存在的案件线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审计方法。

(一)综合对比分析法
要判断是否存在经济案件线索,首先要结合掌握的一手审计资料,分门别类,除粗存精,除伪存真,对其相关财务和工程经济数据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对比,这是发现案件线索时采用比较多的方法,综合对比分析,主要做以下工作:概算与结算(决算)对比分析;施工单位财务收支与工程造价结算对比分析;现场踏勘抽样取证与报审施工现场记录资料对比分析;施工单位报审实物消耗量与业主对施工单位结
算量对比分析。

(二)工料分析法
工料分析是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中一种很重要的审计方法,通过对工料的分析,可以比较快的确定审计的重点和疑点。

工料分析是资金流和物资流相结合运用,在目前为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主要是将业主对施工单位的工料结算量与施工单位项目部内部核算的实物消耗量进行对比分析,如工料分析量大于财务量可初步判定工程量有多报现象,此时要根据施工、竣工图纸并结合现场实测核对的工程量,对其差异分析找出差异原因,并查看资金走向看业主、施工方有无通过工程结算套取资金现象;反之则可初步判定有虚列成本现象,此时重点要放在有无利用假发票虚列成本转移资金上。

工料分析的主要步骤和方法:〈一〉对主要材料(钢材、水泥)进行计量和统计,工程统计主要根据相关定额规定的材料用量及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施工配合比、施工损耗等)进行,包括合同工程量和实际工程量统计二个部分。

首先收集相关定额,然后,查阅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内容,主要施工方法,查阅材料记录和试验配合比。

下一步就是对工程量清单子目按定额材料用量分解得出主要材料用量,考虑实际配比进行修正,在分类汇总的基础上作初步评价。

〈二〉财务用量统计,编制主要材料购进明细表,该表包含时间、凭证号、供货单位、材料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发票类
型、发票号码、开票人、开票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填制。

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点:注意对物资账和财务账进行核对。

其次,要关注支付方式是否合理,发票是否有连号,供货单位是否与合同一致,材料单价是否合理。

〈三〉将材料耗用量与工程用量进行比较。

首先将合同量工料分析结果与财务统计量进行对比分析,如合同工程量工料分析量大于财务统计量可初步判断合同工程量大,下一步对工程量要重点核实,反之则重点关注工程变更。

其次,将送审工程结算量工料分析结果与财务量进行对比,如工料分析量大于财务量可初步判定工程量有多报现象,反之则初步判定有虚列成本现象,此时重点要放在有无利用假发票套取资金的问题。

最后根据施工、竣工图纸并结合现场实测工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有无偷工减料现象,结合资金的去向一查到底,看有无资金流向个人或业主、施工方通过工程结算套取资金的问题。

(三)银行核对法
要查清资金的走向,必须到银行部门对其支付资金的去向逐一核对。

银行核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支付的形式,是转账支票还是现金支票,无论是何种形式都要对背书签字加以关注,特别是大额现金支票,对经办人要注意分析是什么人,与项目是如何关系。

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中
掌握的线索加以综合分析。

摸清经办人或转账人是提现了,还是转账了。

二是在核对资金去向时,要关注资金的去向是否与工程有关,有无转到与工程项目无关的单位和个人。

三是核对时,要关注财务账上的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对账单是否一致,要关注与支付凭证有关联的信息,如办理贷款时贷款的用途、理由、经办人,提款时资金的去向,还款的资金渠道等。

(四)内查外调法
在查处的经济案件线索中,许多事项都需要通过内查外调才能得以确认。

如假发票的问题,要想查清假发票的真相,首先要摸清被审单位管理情况和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要在确认假发票的基础上下功夫,假发票有三种情况,一是真发票假内容,此类发票查处的难度较大,要结合工料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主要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虚假,进而通过分析判断及支付方式等因素来调查发票的真伪。

二是假发票真内容,即发票是假的,但采购的材料却是真实的,只是供货商偷税漏税了。

三是假发票假内容。

在查处假发票的调查过程中,切勿避免打草惊蛇,要注意策略和方法。

据了解,有些审计人员在调查假发票时,往往直奔主题,找供货商去调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是供货商不会讲真话,二是他不配合你。

通常我们的作法是:先通过外围调查,找税务、工商等部门配合,先找税务确认发票的真伪和纳税人的情
况,或找工商谈供货商的情况,有的供货商本身是假的,如果确认发票是假的,采购的数量有不真实的或多开材料数量的,接下来就调查核实资金的去向。

(五)实地勘测法(略)
(六)现金盘点法(略)
(七)座谈询问法(略)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