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现代报纸辑录类音乐图书的出版——以《〈申报〉音乐史料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理论与实践■栏目编辑■缪立平
浅谈近现代报纸辑录类音乐图书的出版—以《〈申报〉音乐史料辑录与研究》为例
摘要:目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史料相关图书非常少,少到研究者都无法顺利展开研究工作,导致这个音乐学的分支学科发展滞后,我们亟需整理出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相关图书。

《申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记载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性,是研究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参考材料。

史料分类音乐史
中国音协曾经在重庆举办过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学研 讨会”,大会发布了《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学科建 设的若干建议》,提出“重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书、刊、文、谱,以形成完整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原作书系。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吁,中国近现代音乐这门学科的基 础非常薄弱,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大部分的史料要么丢失,要么残缺,更多史料被淹没在大量散落的报纸杂志中,导 致了收集整理工作异常困难,很多研究者碍于材料收集整 理的难度,放弃了继续深入研究,这就像恶性循环一样,一方面教学和研究可用的材料非常少,另一方面学者们长 期在大量的散落的材料中寻找相关文献,却收获甚少学科 难以纵深发展。

目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史料相关图书非 常少,少到研究者都无法顺利展开研究工作,导致这个音 乐学的分支学科发展滞后,我们亟需整理出版中国近现代 音乐史料相关图书。

一、为什么要编辑出版中国近现代报纸辑录 类图书
中国近现代报纸是中国近现代史撰写、研究的重要对象,根据历史学研究的特性,“以史为据”是最基本的学科切人 点,“考据”就成为了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和方式,所谓“考据”就是收集和考订材料的方法。

所以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 时候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当时发行的报纸,报纸的特性是时效 性.生活性和碎片性,虽然就史料的严谨性而言,报纸上的
84 |(E INFORMATION ON PUBLICATION 材料不如正史中记载的材料,往往被列为二手材料,但是报 纸却更能反映当时整个社会生活的全貌。

2002年上海音乐学 院陈聆群教授在《黄钟》发表题为《我们的“抽屉”里有些 什么?—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史料工作》的文章,这篇文章呼吁清理我们的史料家底:“当务之急还是要从基 础工作做起,也就是应当抓紧做好基本史料的开掘、收集、整理、研究和汇编,尽可能建立起一套文、谱、音、像、图、物俱全的‘立体化’的史料体系和教材。

” 111
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料建设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 视,并有不少学者投身其中进行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

非 常可惜的是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的书籍却比较少,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张静蔚选编校订,199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这本汇编史料于 2004年再版,说明图书市场和学术界对此类书籍是有一定 需求的,同时出版业也应该注意学术界对这类基础研究型 图书的需求。

《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仅对1840-1919 年的材料进行了汇编,2012年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金亚迪 教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有关于这本书的评议文章,认为‘‘汇编”重点收集整理了张德彝的游记文本,张德彝 出生于清道光年间,一生八次出国,曾担任过英国大使,他丰富的驻外经历,决定了他的游记大多记载了域外国家 风土人情的见闻。

所以金亚迪教授在文中认为,虽然书中 涉及了清末民初的报纸、杂志、游记和音乐课本等相关材料,可能是因为书的篇幅所致,汇编的材料和收集却体例不统 一。

121而且这些游记大多数域外的所见所闻,对当时中国
■编辑理论与实践
社会的记载却并不细致。

所以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史料的收 集整理工作做得并不充分,尤其是报纸中的音乐史料一直 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报纸中音乐史 料的辑录与研究还有待加强。

二、《申报》音乐史料的辑录与研究出版的 相关问题
1.为什么选择辑录《申报》
一般报纸史料收集和整理较为看重报纸的“发行时 间”“影响范围”“内容价值”三个方面,我们对比了《解 放日报》(1941 -1947)、《新华日报》(1938-1949)、《中央日报》(1928-1949)、《民国日报》(1916-1949)、《大公报》(1902-1949)、《申报》(1872-1949)后,查阅了这些报纸材料目前的存放情
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上海
图书馆、北京大成数据库、湖北青
苹果数据库等均有《申报》的原本
材料可以查阅,所以我们认为《申
报》是非常适合展开辑录工作的报
纸。

《申报》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
社会影响也最大的一份报纸|31,从
1872年创刊以来,在七十八年的发
展过程中,历经晚清、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于1949年5月停刊。


统计共出版了 27000余期,从出版
的时长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看是其他同时期 报纸难以企及,另从内容价值来看,《申报》里有大量的近 现代中外的重大事件,大量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 内容,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材料的宝库,学术界甚至认为《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2.辑录内容按照什么形式划分
《申报》是一份具有市民性的报纸,刊登了许多音乐、电影、戏曲的演出信息,也开辟了自由言论的专栏,满足民 众的生活娱乐需求。

《申报》里的音乐信息,包括音乐新闻. 音乐教育法规、乐评、乐谱和音乐广告等在内,大量的乐评 文章都集中在副刊《自由谈》里,《自由谈》是中国近代文 学史必须研究学习的内容,鲁迅、巴金、郁达夫等都曾为这 个副刊撰写文章,学界普遍认为《自由谈》里的文章是中国 近代文学的撰写体例的代表。

《自由谈》这个副刊因为类似于随笔,我们整理了与音乐相关材料后发现,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戏评,主要是对当时演出戏剧内容和演员表现的评 论;第二类是戏考,主要是对演出剧目的由来和创新剧的内 容来源的介绍,第三类是直接将演出剧本内容刊登到栏目中。

由此可见,《申报》的撰文体例相当丰富,这就给材料的归 类带来了困难,加上广告、新闻、政策,每一期与音乐相关 的内容多达6条以上。

我们在反复论证后认为,把文献和图 片分开辑录最为合理,文献主要辑录的内容为评论、新闻和 政策三个方面,按照时间顺序辑录。

图片主要为戏剧广告、剧照、乐谱、乐器广告和唱片广告,按照时间顺序,重复的 内容只辑录一次,但是要标注清楚在什么时间段内重复。

这 样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有一个时间和类型上的直观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界的分类研究。

3.辑录内容的文体问题
我们在编辑文献卷的时候发现
很多文章并没有标点,标点符号是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逐
渐规范用法,所以那个时期《申报》
上文章的断句,都是以圆圈加空格
的方式来辅助断句。

专家认为基础
史料最重要的就是尊重材料的原貌,
从这些过去的报纸文献中,我们可
以看到标点符号、文体和字体的演
变过程,如何从文言文过渡到白话
文,如何从繁体字变成简体字,如 何规范语言文字的用法,是研究中国标点、文字发展宝贵 的基础史料。

4.外来词汇的翻译问题
《申报》主要记载的是当时上海地区的一些社会情况,上海在当时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所以有以西方古典音 乐为主的音乐会,报道的时候撰稿人根据报纸发行地区的语 言特征,对曲目和作曲家进行了翻译,如1926年5月2日刊登在《申报》上的文字音乐史料中记载了,当时上海市政 厅举行的一场交响音乐会,介绍了演出曲目和作品以及作曲 家的介绍,笔者选择了几首翻译有特色的曲目给大家参考一 下,《番特勒》序曲(今译:《费德尔》Phedre)、《谢肉祭》序曲(今译:《狂欢节》序曲Carnival Overture)、《薛格 弗利特》(今译:《齐格弗里德》Segfried选自歌剧《尼伯 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在作曲家方面
2019年7月出版参考| 8
5
编辑理论与实践■
马思南今译为马斯奈(Jules Massenet ),韦贝尔今译为韦 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 ),特伏沙克 今译为德沃夏克(Antonin Leopold Dvorak )。

141为了不让 现在的读者产生混淆,虽然在辑录的时候我们还是以尊重历 史文献原貌为基本原则,但是还是在这些翻译词汇的编辑上 标注了现在的通行叫法,以便于研究者参照对比。

三、结语
辑录近现代报纸相关的史料,是一个非常枯燥和繁复的 过程,除了要按照类别进行挑选和分类外,还要为这些并不 规范的文献,逐一校订成一个规范的文本,由于《申报》的 发行年代久远,有些材料原文件并不清晰,需要作者和编辑 在不同的版本中查找校订。

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历 史材料的原貌,同时也要根据现在语言文字的发展进行符合 出版规则的修订。

之所以要做这些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填补 学科图书的出版空白,另一方面是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 个学科能在有丰富基础史料的支撑下,迅速前进。

相较于中 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时,可以分为正史、野史、小说、杂谈等 不同材料和方向研究。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时可利用的 规范原始材料非常少,音乐学界都认为中国有规定可寻的音 乐教育、流行音乐的萌芽诞生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但可 以支持学术观点的材料,可以用的资料却非常少。

辑录出版 《申报》中的音乐史料,是解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缺乏基础 研究材料的问题,也为后续辑录同时期的其他报纸中音乐材 料积累经验,填补该学科的出版空白,为今天中国音乐理论 $科的发展贡献学术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聆群.我们的“抽屉”里有些什么?谈中国近
现代音乐史研究的史料工作[J ].黄钟,2002 (3).
[2]
金亚迪.《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年)》 阅读拾遗一兼论晚清域外游记音乐史料研究m .音乐研究, 2012
(
1)
.
[3] 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中国通史(第12卷)[M ]// 近现代后编1919-1949 (上)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17.
[4]
孙黄谢,戴楚雯,王海蓝.《申报》音乐史料分类与
研究[J ]■出版广角,2012 (3) •
(作者单位系安擻文艺出版社)
(上接65页)
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翻转课堂、省教学技能大赛 等微课、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经过筛选后,以二维码的形 式加人上目录教辅图书呈现的相关知识点中,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相关资源,提高教研教学能力,学生 也可以了解这个知识点为什么要这么教,有利于学生更深刻、 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华
师微视”应用软件,将教辅图书和多媒体视频讲解紧密结合, 有热门推荐、学习成就、习题识别、习题收藏等功能,读者 可以结合自身需要选择功能。

111
3.做好上目录教辅图书的个性化创新服务
要做好上目录教辅图书的融合出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 提供个性化创新服务。

教辅编辑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充 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的个性化 创新服务。

121教辅编辑可以在上目录教辅图书中设置一个二 维码,并推送具有不同难度梯次的课后练习题,以满足不同 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辅编辑还可以在上目录教辅图书中 适时链接智能作业批阅系统,利用布置作业、自动批改、错 题归类、测评分析等功能,有效提升师生互动,使教师的教 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得到个性化发展。

131 又如,《1 + 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高中)系列丛书为学 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
《提分策略报告》,它能
帮助学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测评,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 薄弱点和提分点,并针对不同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指导 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教辅编辑要苦练内功,因势而谋、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二维码在上目录教辅图书中的桥梁作用,
做好内容质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提高上目录 教辅图书的使用价值,实现上目录教辅图书的融合出版。

参考文献:!
u i 高亮.二维码在教辅图书市场应用的思考m .新闻
研究导刊,2016(23): 288-289.
[2]
刘红.教辅复合出版策略⑴.出版参考,2016(5):
14-15.
[3]
崔传高.教辅出版如何从传统走向融合一-山东金
榜苑数字产品转型的探索和实践[J ].出版参考,2015(8): 30-31.
(作者单位系福建人民出版社〉
86 | (E INFORMATION ON PUBL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