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牛鞭”效应( ) “牛鞭”效应常导致两方面的后果: 一是导致超量库存(大量库存积压在供应链上),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甚至因积压导致巨大的
经济损失,同时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库存积压从而也降低了供应链的敏捷性。这是“牛鞭”效应最主 要的负面影响。 二是因库存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供应延迟,引起客户不满或使客户转移到竞争者那里购 物而失去市场份额。 “牛鞭”效应还会打乱企业的生产计划。
包装、小包装。
(4)装卸搬运功能 装卸搬运是物流各个作业环节连接成一体的接口,是运输、保管、包装等物流作业得以顺利实现的
根本保证。通常,产品或制品、半成品在生产线上的移动本身就是一个搬运装卸的过程,包装后有 装卸车、出入库等搬运作业,物品的整个运输、保管和包装各个物流
1963年成立的美国物资配送管理协会( ,)对“ ”定义为: “是为了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
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 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 运输、仓储管理”。
微观物流。
7.1.3 物流的分类
2.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 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
流和废弃物物流
7.1.3 物流的分类
3.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1)地区物流 地区物流是指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内部物流。 (2)国内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国家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开展的物流活动。 (3)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7.1.3 物流的分类
4.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以整个社会为范畴、面向广大用户的超越一家一户的物流。 (2)行业物流 顾名思义,在一个行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称为行业物流。 (3)企业物流 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
(三)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图7-1: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四)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等组成。一个企业是一 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顾客需求 (4)交叉性。
7.2.2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分析
7.1.3 物流的分类
1.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分类 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1)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的角
度来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 (2)微观物流,又称企业物流,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
7.2 供应链管理
7.2.1供应链 7.2.2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分析 7.2.3供应链管理
7.2.1供应链
(一)供应链的含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
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 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我们可以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 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 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7.1.5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基础上通过电子商务运行环境建 立起来的现代物流形式。
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 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
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也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关 系是“虚实相应”。
7.1.3 物流的分类
5.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 承担物流任务的主体有企业自营、专业子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应的物流类型有三种。 (1)企业自营物流。它是指由原料、零部件或成品提供者或购买者自主经营物流运输服务。 (2)专业子公司物流。一般是将企业自营物流从企业运作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专业化实体。 (3)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企业承担交易过程中形成的物流运输任务,
➢ 7.1 物流管理 ➢ 7.2 供应链管理 ➢ 7.3 协同商务
第七章 物流管理与企业间协同
7.1 物流管理
➢ 7.1.1 物流概念及其渊源 ➢ 7.1.2 物流、商流和流通 ➢ 7.1.3 物流的分类 ➢ 7.1.4 物流的功能 ➢ 7.1.5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7.1.1 物流概念及其渊源
7.1.5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环节实现。 物流是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 说,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二)概念的物流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98年的最新定义,“”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 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 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的最新定义中提出了“ ”(反向 物流、静脉物流或回收物流),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和外延。 “”范围从动脉物流扩大到 动脉物流和静脉物流,物流发展进入供应链物流阶段,供应链上的企业成为战略伙伴,彼此 进行物流协作,共同追求物流系统整体最优。
(二)供应链的分类
1、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来划分的。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顾客需求的关系来划分的。
(二)供应链的分类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来划分的。 4、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范围可以把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来划分的。
(二)物流与商流的关系 商流
物流
商品的买卖活动 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 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实现商品的价值 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
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
商品的物流活动 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 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在生
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 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工、
(四)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
(1)传统物流 传统物流以商品的销售作为主要对象,具体完成将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
各种活动,包括公司内部原材料的接收和保管、产成品的接收和保管及工厂或物流中心的运 输等。 (2)现代物流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物流进入了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物流活动领域中各 环节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包装和流通信息活动
(三)商物分离
➢ 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 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 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 的浪费。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2.优势 (1)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 (2)有利于促进现有业务增长 (3)有利于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 (4)有利于提高营运绩效 (5)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
7.3 协同商务
7.3.1协同商务的含义 7.3.2协同商务主要内容 7.3.3协同商务的作用
7.1.2 物流、商流和流通
(一)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各种间隔,需要通过“流通”将商品的生产及所创造的价值和商
品的消费加以连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间隔与连接这些间隔的解决方法如下。 (1)社会间隔 (2)场所间隔 (3)时间间隔
7.2.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供应链上成员的各种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形成的信息流、物流或服 务流以及资金流进行集成管理,从而实现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改善或维持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这种集成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共享性 2.协同性 3.协调性
(二)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二)“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1.更新需求预测 2.批量订购 3.价格波动 4.限量供应和短缺博弈
7.2.3供应链管理
(一)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 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益,迅速以最小的 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即买卖双方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承担。
7.1.4 物流的功能
➢ 物流的功能(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其具有的基本能力,通过对物流各要素的有机结合, 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进而实现物流的经济目标。
➢ 一般包括: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
7.1.4 物流的功能
(1)运输功能 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有人把运输作为物流的代名词。运输方式有
(一)概念的物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时代,出现了直接进入流通领域 的制造商,开始涉及“ ”(物资配送或实物配送,简称)
成为最早的物流概念。
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实现与这 些功能相关联的信息功能。
(1)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和超常的性质。 (2)管理视域极大拓宽。 (3)管理要素更加多样、包容度大大增加。 (4)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增加、系统边界日益模糊。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1.概念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即企业导入电子商务改善其供应链
管理的表现,并借供应链管理来拓展电子商务。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以客户为中心,充 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 低库存水平。
(三)现代物流
在现代物流中,“物”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可以进行物理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 成品、产成品、服务、信息和废弃物等,而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固定设施不是物流的对象;“流” 是指一切物理性运动,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它不但涵盖商品流通领域,也涵盖商品生 产、商品消费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性运动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 (2)储存功能 储存活动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活动。物流系统需要有仓储设施,仓储所承担的是物流
系统的储存功能。
7.1.4 物流的功能
(3)包装功能 包装可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包装,或叫运输包装、大包装;另一类是商业包装,或叫销售
(5)流通加工功能 流通加工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一种增值活动,属于产品的初加工,是社会化分工、专业
化生产的一种形式,是使物品发生物理性变化(如大小、形状、数量等变化)的物流方式。 (6)配送功能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送、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
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7)信息处理功能。
经济损失,同时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库存积压从而也降低了供应链的敏捷性。这是“牛鞭”效应最主 要的负面影响。 二是因库存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供应延迟,引起客户不满或使客户转移到竞争者那里购 物而失去市场份额。 “牛鞭”效应还会打乱企业的生产计划。
包装、小包装。
(4)装卸搬运功能 装卸搬运是物流各个作业环节连接成一体的接口,是运输、保管、包装等物流作业得以顺利实现的
根本保证。通常,产品或制品、半成品在生产线上的移动本身就是一个搬运装卸的过程,包装后有 装卸车、出入库等搬运作业,物品的整个运输、保管和包装各个物流
1963年成立的美国物资配送管理协会( ,)对“ ”定义为: “是为了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
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 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 运输、仓储管理”。
微观物流。
7.1.3 物流的分类
2.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 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
流和废弃物物流
7.1.3 物流的分类
3.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1)地区物流 地区物流是指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内部物流。 (2)国内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国家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开展的物流活动。 (3)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7.1.3 物流的分类
4.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以整个社会为范畴、面向广大用户的超越一家一户的物流。 (2)行业物流 顾名思义,在一个行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称为行业物流。 (3)企业物流 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
(三)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图7-1: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四)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等组成。一个企业是一 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顾客需求 (4)交叉性。
7.2.2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分析
7.1.3 物流的分类
1.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分类 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不同,可以将物流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1)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的角
度来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 (2)微观物流,又称企业物流,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
7.2 供应链管理
7.2.1供应链 7.2.2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分析 7.2.3供应链管理
7.2.1供应链
(一)供应链的含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
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 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我们可以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 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 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7.1.5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基础上通过电子商务运行环境建 立起来的现代物流形式。
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 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
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也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关 系是“虚实相应”。
7.1.3 物流的分类
5.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 承担物流任务的主体有企业自营、专业子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应的物流类型有三种。 (1)企业自营物流。它是指由原料、零部件或成品提供者或购买者自主经营物流运输服务。 (2)专业子公司物流。一般是将企业自营物流从企业运作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专业化实体。 (3)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企业承担交易过程中形成的物流运输任务,
➢ 7.1 物流管理 ➢ 7.2 供应链管理 ➢ 7.3 协同商务
第七章 物流管理与企业间协同
7.1 物流管理
➢ 7.1.1 物流概念及其渊源 ➢ 7.1.2 物流、商流和流通 ➢ 7.1.3 物流的分类 ➢ 7.1.4 物流的功能 ➢ 7.1.5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7.1.1 物流概念及其渊源
7.1.5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环节实现。 物流是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 说,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二)概念的物流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98年的最新定义,“”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 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 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的最新定义中提出了“ ”(反向 物流、静脉物流或回收物流),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和外延。 “”范围从动脉物流扩大到 动脉物流和静脉物流,物流发展进入供应链物流阶段,供应链上的企业成为战略伙伴,彼此 进行物流协作,共同追求物流系统整体最优。
(二)供应链的分类
1、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来划分的。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顾客需求的关系来划分的。
(二)供应链的分类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来划分的。 4、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范围可以把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来划分的。
(二)物流与商流的关系 商流
物流
商品的买卖活动 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 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实现商品的价值 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
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
商品的物流活动 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 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在生
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 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工、
(四)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
(1)传统物流 传统物流以商品的销售作为主要对象,具体完成将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
各种活动,包括公司内部原材料的接收和保管、产成品的接收和保管及工厂或物流中心的运 输等。 (2)现代物流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物流进入了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物流活动领域中各 环节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包装和流通信息活动
(三)商物分离
➢ 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 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 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 的浪费。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2.优势 (1)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 (2)有利于促进现有业务增长 (3)有利于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 (4)有利于提高营运绩效 (5)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
7.3 协同商务
7.3.1协同商务的含义 7.3.2协同商务主要内容 7.3.3协同商务的作用
7.1.2 物流、商流和流通
(一)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各种间隔,需要通过“流通”将商品的生产及所创造的价值和商
品的消费加以连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间隔与连接这些间隔的解决方法如下。 (1)社会间隔 (2)场所间隔 (3)时间间隔
7.2.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供应链上成员的各种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形成的信息流、物流或服 务流以及资金流进行集成管理,从而实现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改善或维持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这种集成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共享性 2.协同性 3.协调性
(二)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二)“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1.更新需求预测 2.批量订购 3.价格波动 4.限量供应和短缺博弈
7.2.3供应链管理
(一)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 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益,迅速以最小的 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即买卖双方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承担。
7.1.4 物流的功能
➢ 物流的功能(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其具有的基本能力,通过对物流各要素的有机结合, 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进而实现物流的经济目标。
➢ 一般包括: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
7.1.4 物流的功能
(1)运输功能 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有人把运输作为物流的代名词。运输方式有
(一)概念的物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时代,出现了直接进入流通领域 的制造商,开始涉及“ ”(物资配送或实物配送,简称)
成为最早的物流概念。
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实现与这 些功能相关联的信息功能。
(1)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和超常的性质。 (2)管理视域极大拓宽。 (3)管理要素更加多样、包容度大大增加。 (4)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增加、系统边界日益模糊。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1.概念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即企业导入电子商务改善其供应链
管理的表现,并借供应链管理来拓展电子商务。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以客户为中心,充 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 低库存水平。
(三)现代物流
在现代物流中,“物”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可以进行物理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 成品、产成品、服务、信息和废弃物等,而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固定设施不是物流的对象;“流” 是指一切物理性运动,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它不但涵盖商品流通领域,也涵盖商品生 产、商品消费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性运动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 (2)储存功能 储存活动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活动。物流系统需要有仓储设施,仓储所承担的是物流
系统的储存功能。
7.1.4 物流的功能
(3)包装功能 包装可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包装,或叫运输包装、大包装;另一类是商业包装,或叫销售
(5)流通加工功能 流通加工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一种增值活动,属于产品的初加工,是社会化分工、专业
化生产的一种形式,是使物品发生物理性变化(如大小、形状、数量等变化)的物流方式。 (6)配送功能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送、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
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7)信息处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