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丽水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9七上·丹徒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酝酿嘹亮尽量
B . 颤抖绽放作战
C . 寻觅甜蜜弥补
D . 娇媚魅力姐妹
2. (2分) (2017九上·平顶山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凌驾响当当开卷有益无与伦比
B . 亵渎座右铭起承转和对答如流
C . 栈桥连锁店豁然惯通袖手旁观
D . 嘻闹挡剑牌孤军奋战歇斯底里
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2013年日子在继续,我们终于明白杞人忧天多么可笑。

B . “正能量”在2012年流行语中排行第一,这昭示着我们对即将到来的蛇年的想入非非。

C . 在钓鱼岛争端升级的情况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穿梭访问东南亚国家,到处煽风点火。

D . 面对雾霾,我们不能束手无策,等待北风救驾,即使北风暂时吹走了污染,也吹不来一个“美丽中国”。

4. (2分) (2016九上·揭西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注重锻炼。

(在“注重锻炼”前加上“是否”)
B .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删去“再”前面的“不”)
C .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删去“因为”)
D . 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把“虽然”改为“既然”)
5. (2分) (2017八下·永定期中)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断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能告诉你人生的真谛,;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


①但不能替你物色朋友②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
③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④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A . ③④①②
B . ③①④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②③①④
6. (2分)古代的死刑在什么季节行刑?()
A . 春初
B . 夏
C . 夏末
D . 秋冬
二、外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7. (5分)为什么红军能胜利行军达到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 (15分)综合性学习。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

请你参与班上开展的“走过四季”语文实践活动,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
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2)
请你依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A.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B.第二环节 C.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D.第四环节
(3)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出你的理由并写一句有关这个季节的古诗句。

最喜欢的季节:
诗句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9. (5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4)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论语>十则》中的“________,________ ”一句。

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2)
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1. (17分)(2019·兴县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庞公池
(明)张岱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

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

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

余设①凉簟,卧舟中看月,②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③嗒然睡去。

歌终忽寤,④㖤㗅赞之,寻复鼾齁。

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

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⑤黑甜,⑥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注】①凉簟(diàn):凉席。

②小傒:奴仆。

③嗒(dā)然:悄悄地。

④㖤㗅:同“含糊”。

⑤黑甜:黑甜香,即睡梦。

⑥高舂(chōng):指太阳升起。

(1)下列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缘城至北海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 . 往返可五里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C . 寻复鼾齁寻十余里(《河中石兽》)
D . 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
(3)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

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横线句作批注。

示例: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4)张岱在庞公池赏月,在湖心亭看雪,结合具体内容简析两次“夜游”的不同心境。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2. (20分) (2019八下·瑞安期中) 文学类作品阅读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锋
①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②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

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③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

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④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⑤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⑥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

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

⑦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恩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恩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

⑧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

⑨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

左右太师椅。

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

⑩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⑪“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

”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

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

⑫《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⑬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

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

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

⑭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

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

⑮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

男丁一拨,女眷一拨,孩童一拨,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
家堂”。

⑯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⑰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

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

⑱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

⑲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

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⑳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

㉑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

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

㉒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㉓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

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

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

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

㉔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

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

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

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

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㉕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

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

㉖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

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

(1)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

(2)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

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体会加下划线词和比喻的妙处)
②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文章第22、23段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的深层意蕴。

链接材料:
材料一: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

——百度
材料二:“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13. (15分)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
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2)
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写出结尾三个比喻句的作用。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7七下·江津月考)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

(一)请以“这样多美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女儿:“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
父亲:“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


女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
父亲:“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

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外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7-1、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1、
8-2、
8-3、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9-1、
9-2、
9-3、
9-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1-1、
11-2、
11-3、
11-4、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