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填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充填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明确,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少,是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

标签:充填式;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2-0132-01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人员的不断深入研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已进入了无张力修补的时代,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而且使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首选方法[1]。

本文就充填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6例,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23~64岁,平均(46.7±3.5)岁,病程15 d~25年,平均4.2年。

所有入选患者中单侧直疝13例,单侧斜疝36例,单侧复发疝5例,双侧直疝6例,双侧斜疝14例,股疝2例。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后实施手术治疗。

手术步骤:首先按照腹外斜肌纤维的方向将患者肌肤切开,选取腹外斜肌腱膜下方的腹内斜肌浅面进行精索分离,精索下端游离直至显露耻骨结节2 cm处,上端则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处,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两组患者展开相应的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即患者进行高位结扎及提睾肌缝合后,在精索中置入平片
(5 cm×10 cm),且精索由补片上端开口处通过,将补片的下端圆角与距耻骨缘1.5~2 cm的耻骨面上的腱膜组织相缝合固定,缝合针数为2针以上,间断性缝合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再向上牵开腹外斜肌腱上叶,间断性缝合补片上侧叶缘与其下的腹内斜肌腱膜或腹内斜肌,将补片上端开口缝合,针数为1~2针,最后将皮下组织以及皮肤进行缝合。

研究组:实施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距离疝囊颈3~5 cm处,缝扎并离断疝囊,然后将成型后的疝囊与伞状填充物尖端缝合,针数为1针,从环口塞入填充物,填充物尖端方向朝向腹腔,底部则与内环口边缘齐平并缝合固定,针数为4~8针,然后置入平片直至手术完成。

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相关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平均手术
时间(min) 术后并发症(例)
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局部硬结异物感
对照组(n=38) 43±8 1 1 1
研究组(n=38) 45±9 1 0 1
3讨论
腹股沟疝是腹腔内部的内脏于腹股沟位置由腹壁的缺损处突出的病征,是腹外疝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在腹外疝中所占的比例为90%[2]。

以腹壁下动脉与疝环进行区分,腹股沟疝可以分为腹股沟直疝与腹股沟斜疝。

斜疝是腹股沟管的内环(腹壁下动脉外侧)位置突出,方向为内下,通过腹股沟管向前斜行,之后由腹股沟环穿出,有可能穿入阴囊中,所占比例约为95%。

直疝是经由腹股沟的三角区(腹壁下动脉内侧)自后向前直接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会穿入阴囊,所占比例仅5%。

腹股沟疝在男性患者中较为多发,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5∶1,右侧较为常见[3]。

直疝发生率在老年患者中比例有所升高,而斜疝的比例仍然较高。

腹股沟疝的传统手术方法一般操作繁杂,易破坏患者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加剧患者术后伤口的疼痛感,且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复发率较高。

而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大大改善了传统手术的不足。

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基础是由高位进行切断在疝囊颈后结扎。

修补操作的主要环节为腹股沟管壁修补与内环修补。

内环修补仅应用与内环已经扩大或发生松弛的患者;内环修补是高位结扎疝囊颈后,将内环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数针或作一“8”字缝合,以加强因疝内容物经常通过而松弛、扩大了的内环。

这是疝修补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减少手术后疝复发;但对于内环区缺损不明显的患者,并无必要。

而腹股沟管壁的加强或修补是绝大部分腹股疝手术的主要步骤。

总之,充填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明确,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且并发症少,是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长芹.腹股沟疝气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7):219.
[2]杨向前.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3):110.
[3]张之栋.不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22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3):120-121.
(收稿日期:2012-05-14)(编辑:陈春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