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春甘蓝保护地栽培技术.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熟春甘蓝保护地栽培技术
摘要:通过采用保护地栽培技术,可使春甘蓝提前半个月左右上市,
种植户获益匪浅。
定植后棚内温度应保持在15-25 °C,以利于养分积累, 促进
甘蓝顺利结球。
在市场价格平稳且尚未裂球的情况下,适当晚釆收可提高
产量,增加产值。
关键词:春片蓝;早熟;保护地;栽培技术
目前我国早熟春廿蓝栽培主耍有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形式,保
护地栽培又可分为塑料改良阳畦栽培、塑料中棚大棚栽培、H光温室栽培
等几种形式。
通过采用保护地栽培技术,春甘蓝可提前半个月左右上市,种
植户获益匪浅。
1播种
1. 1播种期和播种量
应选择冬性强的早熟春甘蓝品种,成熟期以50 d左右为宜。
播种期与
当地气温变化情况密切相关,一般來说,华北大部、长江流域等地的温床、温室育苗可在1月中下旬进行,苗龄40〜50 d o播种量以每平方米3~ 4 g为宜,根据种子质量而定。
苗床内的发芽率远低于发芽试验的数据,成苗率在条
件适宜时可达80%,条件不适宜时往往不足50%o
1. 2播种方法
播种前给苗床灌水,使苗床含水量充足,以供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
正常生长所需。
甘蓝播种一般采用撒播的方式,待苗床的水分全部渗下后,
先撒一层薄薄的过筛细土,以利于种子与泥土分离,增加透气性,然后播
种,播后再撒一层细土,冃的是保护种子幼芽有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
的温度,不至于因风干、日晒而死。
苗床内应及时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
以保证幼苗的数量。
2分苗、炼苗
分苗可以使幼苗在平均的营养面积上生长,同时淘汰弱苗、杂苗,使幼苗大小一致,对促进早熟、丰产有一定的作用。
分苗时,把幼苗按10cm 见方的间距移栽到苗床内或营养钵屮,移栽后要及时浇水,并盖好艱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保温,以利于及早缓苗。
缓苗后要及时中耕,起到保境和提高地温的作用,促进幼苗正常生长。
春甘蓝在定植前10 d左右要进行低温炼苗。
开始降温时,以幼苗不受冻害为宜,最初将低温控制在 5 °C左右,先把苗床上的薄膜揭开通风,夜间覆盖物也不要盖严;随后逐渐撤去薄膜和覆盖物,使苗床温度逐步接近气温;到定植前2~3 d时完全不覆盖,使幼苗与定植田块的环境相适应。
经过控温育苗和低温锻炼的幼苗表现为: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 深绿色,叶柄短,叶丛紧凑,植株大小均匀,根系发达。
3定植
3. 1定植前的准备
在秋耕的基础上,待土壤化冻后每667 m2施入农家肥5 000 kg,翻耕均
匀后做畦,畦不宜过长,一般长8〜10 m,平畦不宜过宽,以1 in宽为宜,
以便于管理。
3.2定植时间
华北地区适宜的定植期为3月中句左右,河南、山东南部为2月中句左右,一般当棚内表土温度达到 5 °C以上后,即可选寒流过后、开始回暖的无风晴天定植。
定植密度为每667 m2栽 4 500-5 000株,株行距为35 cmX40 cm。
3. 3温度管理
定植后要闷棚10 d左右,待苗开始生长后把地膜划破,随后开始通风,通风口由小逐渐变大,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5〜25 °C,夜间10 °C左右,白天棚温不得超过26 °C。
定植后20 d左右选温暖天气撤去棚膜,晚上只盖草苫防寒保温。
保护地栽培的关键是管理好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提高地温,从而加速早熟甘蓝的生长。
一般來说,棚内温度要保持在15〜25 °C,如果棚内温度长时间维持在25 °C以上,那么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就不能满足甘蓝植株在高温下的呼吸消耗,温度越高消耗越高,植株为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就会出现散球。
为促进廿蓝结球,必须适当通风,以降低棚温,减小呼吸作用消耗养分的强度,使养分有所积累,才能顺利结球。
3. 4肥水管理
经过适当蹲苗后,大多数植株已进入莲座后期,此时要随水追肥,每
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或硫酸鞍20 kg,以后每隔10〜15 d浇1次水,连浇2~3次,即可收获上市。
每次浇水要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水量可稍大一些,但不可大水漫灌。
4收获
一般早熟甘蓝在叶球长到400〜500 g时即可收获上市,但在市场价格平稳且尚未裂球的情况下,可适当晚些采收,因为在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管理条件下,每个叶球每天质量能增加40-50 g,所以晚收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