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 第7章 阶段核心归类专训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使5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则其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丙____。
(4)向100 g 50 ℃的水中加入65 g甲固体, 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 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 的原因可能是 _甲__物__质__溶__于__水__时__会__放__出__热__量_________。
氯化钠的 溶解度/g 35.7 35.8 36 36.3 36.6
碳酸钠的 溶解度/g 6
10 18 36.3 50
(2)t2 ℃时,将40 g Na2CO3固体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Na2CO3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2__: _5__。
(3)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
【点拨】没有指明温度,无法确定Y的溶解度,A错误; T2 ℃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50 g,溶解度相等, B正确;T1 ℃时,X、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Y>X=Z,C错误;T2 ℃时,X的溶解度为50 g, 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最多只能溶解25 g X, 则可得到75 g X的饱和溶液,D错误。
13.【中考·日照】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 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__丙__>__乙__>__甲____。 (2)P点表示t2 ℃时,甲、丙两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的质量比相等,均为___1_:__4__。
第七章 溶液
阶段核心归类专训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D 2B 3B 4D 5B
6 7 8 9B 10 A、D
答案呈现
11 D 12 13 14
1.【中考·福建】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D ) A.0~60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60 ℃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有晶体析出 C.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点拨】(1)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甲=丙>乙。(2)t3 ℃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将20 g物质 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只能溶解10 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 g+10 g=60 g。(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是__降__温__结__晶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9.【2020·苏州】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 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应在50~60 ℃之间 D.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
5.【中考·呼和浩特】如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B )
A.20 ℃时,分别配制四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硫酸铵需要水的质量最少
B.40 ℃时,向硫酸铵饱和溶液中加入 适量氯化钾固体,会析出硫酸钾晶体
C.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 定小于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用30 g硫酸钾固体最多可配制150 g 80 ℃的硫酸钾饱和溶液
结晶、趁热过滤
以提纯a
【点拨】t1℃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图甲中两烧 杯内 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 A 项正确;图乙中烧 杯内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5gg×100%=20%,故 B 项错 误;升高温度,烧杯中 b 的固体减少,所以 b 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丙中曲线 M 表示 b 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故 C 项错误;若 a 中混有少量 b,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以提纯 a,故 D 项正确。
6.【中考·娄底】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a的溶解度__=___(填 “>”“=”或“<”)c的溶解度。 (2)t2 ℃时,将30 g a物质放入 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是___1__: _2__。
(3)保持t2 ℃温度不变,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 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加__溶__质__b_或__恒___温__蒸__发__水__分____。
4.【2020·达州】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 B.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在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 g D.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
11.【中考·襄阳】曼曼用盛有150 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甲所示操作, 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 是图乙中的b B.①~③溶液中,只有 ②是饱和溶液 C.①~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的大小关系是③>②>① D.若将②升温至t2 ℃, 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点拨】由流程图可知,t3℃时100 g水中能溶解50 g W, 则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a,A错误;t1℃时W的溶 解度为20 g,故①中溶液为饱和溶液,③中溶液为t3℃ 时W的饱和溶液,①②③均为饱和溶液,B错误;①和 ②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错误;t2℃时W的溶解度为 30 g,50 g W不能完全溶于150 g水中,D正确。
(4)现将t2 ℃时a、b、c三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________b_>_a_>_c_________。
【点拨】(1)由图可知,t1 ℃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2)t2 ℃ 时,a的溶解度为50 g,则t2 ℃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 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为25 g,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 比是1 : 2。(3)保持t2 ℃温度不变,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 饱和溶液,可以加溶质b或恒温蒸发水分。(4)将t2 ℃时a、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a和b仍为饱和溶液,c变为 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的方法是___降__低__温__度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__、__D__。 A.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2 ℃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 ℃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 温度至t2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1 ℃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 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
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 g KNO3,C 正确;60 ℃时,硝
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 g,故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为 100
110 g g+110
g×100%≈52.4%,故
60
℃ 时不能配制溶质质
量分数为 60%的 KNO3 溶液,D 错误。
2.【2020·新疆】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 ℃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 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 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顺序是a>b>c
【点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后没有晶 体析出,A错误;没有指明是否为饱和溶液,t1 ℃时,a、 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 在t2 ℃时,a的溶解度是50 g,因此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25 g+50 g=75 g,C 错误;t2 ℃时,溶解度a>b>c,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正确。
7.【节选·丹东】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 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P点的意义是 _在__1_0_℃__时__,__甲__、__乙__、__丙__三__种____ _物__质__的__溶__解__度__相__等________。 (2)使30 ℃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 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一种方法是_加__入__甲__物__质__(_合__理__即__可__)_。
12.【中考·十堰】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___甲__=__丙__>__乙___。
(2)t3 ℃时,将20 g物质丙加入50 g水中 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
溶液的质量为____6_0___ g。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
31.6 g KNO3 D.60 ℃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
【点拨】据图可以看出,在 0~60 ℃,KNO3 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A 正确;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故将 60 ℃时的 KNO3 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有晶
体析出,B 正确;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 g,故
10.【中考·青岛,双选题】t1 ℃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各 25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 示;升温到t2 ℃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a、b两 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图乙中烧杯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图丙中曲线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若a中混有少量b, 可将其溶液蒸发
8.【中考·聊城】根据所给氯化钠和
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
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NaCl的溶解度是 ___3_6_.3___g。
温度/℃
0 10 20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5.8 36
碳酸钠的溶解度/g 6 10 18
30 40 36.3 36.6 36.3 50
温度/℃ 0 10 20 30 40
3.【中考·南昌】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B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 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 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点拨】20 ℃时,分别配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无法判断需要水质量 的多少,A错误;40 ℃时,向硫酸铵饱和溶液中加 入适量氯化钾固体,会析出硫酸钾晶体,B正确;没 有指明温度,无法判断两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的大小,C错误;用30 g硫酸钾固体最多可配制180 g 80 ℃的硫酸钾饱和溶液,D错误。
(4)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甲,故A正确;t2 ℃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 量不确定,所含溶质质量无法判断,故B错误;将t3 ℃时的甲、 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 丙,故C错误;t1 ℃时,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丙>甲>乙,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 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 K2CO 110 117 121 126 139
度/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点拨】在不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溶解度 的大小,A错误;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表格数据可 知,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B正确;t应在 60~80 ℃之间,C错误;40 ℃时,163.9 g KNO3饱 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