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4.1

合集下载

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方式:地壳活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3.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有些却进行得十分缓慢。

4.主要方式: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5.地壳运动的分类: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6.水平运动的表现: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7.垂直运动的表现: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8.地位比较: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9.举例:水平运动的例子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安第斯山脉等;垂直运动的例子有台湾海峡等。

10.意义: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2.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4.风化作用的意义: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5.侵蚀作用的意义: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6.侵蚀地貌简介:分为海水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风力侵蚀地貌等;其中海水侵蚀地貌分布在岩石海岸,波浪侵蚀岩壁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如大洋路;冰川侵蚀地貌分布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如绒布冰川、北美五大湖区。

7.搬运作用的概念: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的搬运作用下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作用叫搬运作用。

8.搬运作用的意义: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的物质。

9.堆积地貌简介:在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分为海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等;如在沙质海岸形成沙滩(海水堆积地貌)、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沙漠地区形成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课件

6
5
某一化工厂从防止大气污染角度考 虑,布局在何处最合理? 1 2 8 7 印度孟买城区 3 4
6
5
某一钢铁厂从防止大气污染角度考 虑,布局在何处最合理? 1 2 8 7 上海 城区 3 4
6
5
思考:我国南方城市分布有何特征? 为什么?
沿河设城
供水、运输、防御功能
1、重庆、攀枝花、武汉、宜宾分布 上有何共同特征? 2、上海、广州、天津分布上有何共 同特征? 3、江西赣州最初因何兴起?
3、有利于农耕
4、水源充足。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巴西大城市 多数分布在 亚马孙平原 还是巴西高 原?为什么? 说明影响城 市分布的自 然因素还有 什么?
热带国家和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 原上,因为地势高,气候凉爽、适 宜人类居住。
阅读教材79页图4——1——7世界 特大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思考:1、世界特大城市绝大部分分 布在什么纬度地带?为什么? 2、世界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沿海还 是内陆?为什么?
3、亚马孙平原上为什么城市十分 稀少? 4、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为什么城 市也十分稀少? 5、青藏高原地区为什么城市稀少?
6、南北两极地区为什么几乎没有城市?
某一水泥厂从防止大气污染角度考 虑,布局在何酿造厂从防止大气污染角度考 虑,布局在何处比较合理? 1 2 8 7 伦敦 城区 3 4
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位于地势的几级 阶梯上?说明城市的分布受哪一自然 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利于农耕,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 农副产品的需求 2、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减少投资 3、交通便利,利于人口汇聚 4、利于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阅读教材78页图4——1——5 思考:在山区有城市分布吗?你估计 城市多数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1、交通便利 2、地形相对平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优质课件(共32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优质课件(共32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A
B
D
C E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表形态: 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地质作用: 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 态、组成物质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 作用。
看课本回答,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 哪两种?
阅读分析:
地表形态的变化 作用动力产生的来源
内力作用
巨大的褶皱山 和 垂 直 运

动相伴发
生,主要
地势的起伏变 化和海陆变迁
以水平运 动为主, 以垂直运
动为辅。
P75活动——1
学生活动:
(1)公元79-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 于下降运动中,判断依据是底部被石灰 岩覆盖部分看不见了。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 于上升运动状态中,判断依据是石柱露 出地面部分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生 物钻孔的
向改变地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部,风化,侵蚀, 主要是太阳辐 搬运,堆积 射能
总的趋势是 使地表起伏 状况趋于平 坦
表,以内 力作用为 主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风化示意图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 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 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原地就 形成了侵蚀地貌
阅读上面两段图片和文字,说说风化与侵蚀有何 区别?
(1)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 下形成的?
(2)简单推测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
河流沟谷、峡谷


水流冲水刷冲侵刷蚀 侵蚀作作用用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教案

4.1 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辨识常见地貌类型,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2.结合资料或图表,分析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3.结合实例,分析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常见的典型地貌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难点:结合实地景观图片,描述典型地貌景观特征。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读图指导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

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提问: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新课讲授:【喀斯特地貌】(教师)阅读课本,说出喀斯特地貌的物质组成、成因、分布。

(学生自主学习)1.物质组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2.成因: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3.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可溶性岩石在适当的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4.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

5.类型及特点阅读课本,填写下表。

(展示组展示)①地表喀斯特地貌②地下喀斯特地貌(活动探究)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地貌特点。

2.分析大窝凼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3.归纳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的条件。

(展示组展示)(老师点评补充)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地貌特点。

①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②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地。

2.分析大窝凼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②场地地质构造稳定,边坡稳定性好。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格局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者的关系:两种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的状况趋于平缓。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搬运作用: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冰川搬运、海浪搬运堆积作用: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海浪堆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地貌名称典型分布区海水堆积地貌沙滩沙质海岸冰川堆积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日内瓦湖波德平原、东欧平原风力堆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出山口中下游、河口(入海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相互转换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一般而言:背斜适合储油气,建隧道,向斜是储水构造二、断块山含义: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一般而言:大型工程选址应该避开断层。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

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和喷涌出来的岩浆物在流动过程中堆积形成的锥形物,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如我国长白山主峰。

三、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交通方式以铁路为主,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呈“之”字形走势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按成因可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一、侵蚀地貌1、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叫溯源侵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65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65张)

地势起伏 海陆
课堂探究——内力作用
探究1: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 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两 者的形成的原因相同吗?
探究2: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岩层中有鱼类 、海螺、海藻的化石。这是为什么?台湾海 峡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这又说明了什么?
疑问:青藏高原的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 造成的?
课堂小练
第1站:海南三亚
第2站:广西桂林
①天涯海角:
第3站:长江三角洲
②阳光沙滩:
第4站:长江三峡
③秀美峰林:
第5站:陕西黄土高原
④河口巨岛:
第6站:内蒙巴丹吉林
⑤V型峡谷:
⑥千沟万壑:
第7站:新疆准噶尔盆地 第8站:西藏珠穆朗玛
⑦最美沙漠:
⑧巨型蘑菇:
⑨峰前山谷:
天涯海角 海水侵蚀(海蚀柱)
阳光沙滩 海水堆积
3.雅鲁藏布江中游江边高于江面120米的山 头表面散布着许多淡水螺壳,据放射性同位 素衰变分析,它们生存于约3万年前,这说 明该地区( ) A.气候显著变暖 B.地壳抬升剧烈 C.河流下切强烈 D.岩层发生褶皱
课堂小练
6.关于地表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角峰、U型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B.挪威的峡湾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C.海蚀地形是由于洋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是由于风力的侵蚀作 用形成的
桂林山水,秀美峰林(喀斯特地貌) 流水溶蚀
溶洞(喀斯特地貌) 流水溶蚀
流水堆积
石柱
石笋
钟乳石
流水堆积
崇明岛
第1站:海南三亚
第2站:广西桂林
①天涯海角:
第3站:长江三角洲
②阳光沙滩:
第4站:长江三峡

4.1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4.1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地貌概念,但他们对河流地貌的认知可能还较为模糊。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具体、直观的地理现象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构建清晰的河流地貌知识体系。
4.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5.挑战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项关于河流地貌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环保宣传等,形成活动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实际,注重观察和思考,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提交的作业要规范、整洁,图文并茂,字数适中。
3.利用GIS软件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分布特征。
4.开展小组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地理环境,探讨河流地貌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强化课堂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问、发表见解,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河流地貌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题,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GIS等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河流地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外力作用 B _____ 冷却、 D 冷却、凝固作用 ______
变质作用 C ______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褶皱山、断块山、
1、褶皱山
褶曲的形态
褶曲形态 岩层 形态 背斜 岩层新 老关系 未侵蚀的 侵蚀后的地形 地形形态 形态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常被 山岭 侵蚀成山谷。 向斜轴部受挤压 ,物质坚硬不易 侵蚀,成山岭
凹岸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 形成: (2)冲积平原 ①洪积一冲积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平原
洪积一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 河流入海的口外海 滨地区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岩浆活动 褶皱 背斜 内力 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向斜 相对上升:块状山地、 地 作用 变质作用 断层 相对上升:块状山地、高地 相对下降:谷地、 质 相对下降:谷地、低地 作 地貌 用 风化 外力 侵蚀 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作用 搬运 动力 沉积地貌 沉积 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 ——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
向上 中心老 拱起 两翼新
向斜
向下 中心新 山谷 弯曲 两翼老
褶皱山
代表: 代表: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2、断块山
断层形成的地表形态 相对下降—— 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 山岭或高地 华山、庐山、泰山
断块山
代表: 代表: 华山 庐山 泰山
3、火山
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组成。
火山
代表: 代表: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区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主要在地势相对和缓的 2、线路分布——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线路方向—— 迂回前进,如“之”字形道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的影响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大部分位于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地区。

在热带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

2.气候的影响大城市都分布在地带和气候条件较优越的地区。

3.水的影响①影响城市区位——河流的入海口处(如上海、广州)、河流汇合处(武汉、重庆)、水陆交通的转换处(杭州)、水运起点(赣州)都易形成城市。

②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或状。

4.矿产的影响世界上对矿产资源依赖性较大的城市有:英国、美国、德国埃森、杜伊斯堡。

我国对矿产资源依赖性较大的城市有:、包头、、大同、鹤岗等。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地形平坦处线路,总长度。

崎岖的山地线路(“之”字型或“8”字型),总长度。

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常有多条交通运输线通过,线网密度,山地、陡坡等地线网密度。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相互交替。

2.近代,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农业有利影响北半球温度带,热量条件更有利于。

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生长期,产量。

不利影响热带半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

中纬度“谷物带”,粮食生产潜力。

植物受病虫害的范围。

②工业有利影响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不利影响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明显;使产生大量的工业活动承受的压力和负担加重。

③人类健康:夏季持续高温,使人的死亡数量,增加疾病的。

④海平面和海岸带: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部分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破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

⑤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如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第三节寒潮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

2.原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地区向地区移动形成3.发生时间:冬春季节4.危害:①大雪、冰冻等使堵塞,中断。

高一地理笔记必修一第四章

高一地理笔记必修一第四章

高一地理笔记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来自于地球内部2、主要表现:⑴地壳运动⑵岩浆活动⑶变质作用3、对地表形态的作用:⑴使地表崎岖不平⑵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二、外力作用1、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方式:⑴风化——与风无关⑵侵蚀⑶搬运⑷堆积3、对地表形态的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⑴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使岩层发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⑵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两种形态①背斜形成山岭、山脉②向斜形成沟谷③但是外力作用,往往是背斜形成沟谷,向斜形成山岭⑶背斜、向斜的地质意义①背斜处找油、找气,向斜处找水②建造水坝,开凿隧道——在背斜处2、断块山岩体发生断裂后,相对上升的部分,发育成为断块山,例如:华山、泰山3、火山⑴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⑵流出则形成岩溶高原。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的侵蚀地貌⑴河流发育初期,以向下和溯源侵蚀为主——V型⑵河流发育成熟后,以侧蚀为主——U型2、河流的的堆积地貌⑴在河流得出山口,形成冲积扇⑵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乡村、城市2、河流为聚落提供水源3、河流还可作为交通通道4、河流的冲积平原利于耕作。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临夏县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地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第四章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授课时间:第十三周周三其次节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高二〔2〕班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材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联系?是2019版湘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重点叙述各类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说明河流水的来源。本节课位于?大气运动?之后,大气的运动,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天气状况,进而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储存量也不全都。但由于水资源的循环和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让全球水资源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同学从图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画出补给关系图。
培育同学的信息提取力量、归纳总结力量。
课堂练习
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当堂练习题。
同学完成当堂检测
培育同学学问运用力量、迁移力量,进一步强化课堂所学学问
课堂小结
1.用板书和课件小结本节课
同学跟随老师一起回忆本节课所学学问
通过课堂小结,让同学对本节课有一个清楚的学问框架,从而关心同学更好的把握本节学问
同学依据老师的引导来学会分析读图,提高自己的读图力量
培育同学的信息提取力量、读图分析力量。
自主练习
同学依据所学学问,完成课本P92第一题的活动
同学完成练习题
培育同学学问运用力量、迁移力量,进一步强化课堂所学学问
〔3〕地下水的补给
老师给出一张图片,让同学通过图片来总结地下水补给的相关学问,并依据老师讲的学问画出水体的互补关系。
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板书设计
一、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不同区域的相关图文资料,从区域认知的角度了解各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了解并掌握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能够绘制相关示意图,并能用语言表述不同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和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陆地水体的特点及作用,提高地理实践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4、重、难点重点: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河流补给类型及其特点难点: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二、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作图法、归纳法三、教学过程(一)陆地水体(学生预习)1.从形态上看(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______,分布______;液态水:数量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______、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2)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3)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4)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活动1:教材65页“贝加尔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问题一: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二:贝加尔湖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作用?抽小组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学生活动2: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问题一:为什么洞里萨河一年中流向定期发生改变?问题二: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一名同学作汇报1.河流与湖泊(1)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湖泊补给河流(2)位于中下游的湖泊,相互补给,取决于水位的高低: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3)位于内流区的湖泊,河流补给湖泊(4)人工湖泊-水库,可认为调节河流径流2.河流与地下水(1)河流与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补给关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湖泊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7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72
(三)地质作用的分类: 1、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 2、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称为“外力作用”
2
喜马拉雅山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3
内力作用的表现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主要)
垂直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大
如: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断裂带(东非裂谷带)
如:青藏高原的隆起
岩浆活动
火山喷发
22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流水化学沉积地貌23
24
冲积平原
河口 三角洲
25
冰川
26
海 浪 侵 蚀 作 用
27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女区 王 头 石
28
沙滩——海水堆积作用
29
风力作 用
30
风蚀城堡
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31
风力堆积地貌
新月型沙丘
32
• 沙垄
新月形沙丘在两组风向成锐角斜交的情况下,一翼向前延伸很长,而另 一翼相对停止前进,最终甚至消失。延伸的一翼发展成为沙垄,又称为 新月形沙垄,高度一般仅数米,延长长度不等,从数百米至数公里。复 合纵向沙垄的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或成300以内的夹角,其形态特征 是,垄体平直,垄体表面叠置了许多沙丘,沙垄延伸很长,一般为1020公里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或其转 化形式)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削低高山,填平低 地,使地表起伏状 况趋向于平缓
思考: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相对高度的影响。
38
总结: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
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 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43张PPT)
堆积地貌: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 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 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 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风向




地质作用的结果。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3、作用速度 有快有慢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汶川地震
地壳运动
主要方式
运动形态
分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产生地貌
关系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水平断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风化作用
2、作用形式
搬运作用
侵蚀作用
外力减弱 或遇到障 碍物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沉积作用
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 物质搬到低处堆积起来。
4、外力作用效果: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缓
侵蚀地貌
搬运与沉积 沉积地貌
流 ①冲刷坡面, ① 搬 运 侵 蚀 ①山前形成冲积
水 形成沟谷,例 后伴发生,主要 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 为辅。
内力效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3、作用速度 有快有慢
4、形成地貌 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
探究活动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 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海岸处于下沉运动状态中,原因是三根大 理石柱底部被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活动 岩浆岩
(2) 常见类型:玄武岩、花岗岩等 玄武岩
花岗岩
2.沉积岩
(1) 成因
外力作用
地表的岩石
搬运
碎屑物质 沉积
沉积岩
化石
3.变质岩
变质岩
岩石
(高温高压)
岩石成分和性 质发生变化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岩
重熔 再生
冷却 凝固
岩浆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课堂小结
内力作用
A. a B. b C. c D.d
【解析】考查考生读图、辨析能力;运用原理 规律知道生产生活的能力。
关联考点: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河流的搬运 与堆积作用(地转偏向力)。
如图中辅助线所示,该线为山谷线,在地表径流 (谷地水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C处金矿物质可 被搬运到D处并堆积、存留。
(2009年重庆)图3中,甲、乙两处景 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 1——2题:
内 地壳运动
力 岩浆活动


用 变质作用

风化

态 外 侵蚀
力 作
搬运
用 堆积
固结成岩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岩石圈处于 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跟所有生物具有 新陈代谢的特点一样,岩石圈的组成物质 也处于不停地更新循环过程中。
岩石圈是怎么运动、 循环的呢?
为什么这么 说呢?
地质作用 项目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 变产生的热能
太阳 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 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
活动、变质作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用地表高低不

削高填低,使 地表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 作用起主导作用。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 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有什么关 系呢?
在地壳物质的复杂变化过程中,岩石要实 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内力作用 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凹陷);另一 个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 积,否则是难以进行的。
1.岩浆岩
(1)成因: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 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 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一、内力作用
1.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的概念: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
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2)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
A.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主要表现为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B.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地质作用的分类:
A.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称 为“内力作用” ;
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B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 正确的是( C)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解析】甲处景观可能是路南石林。石柱的 大小高矮不同,高的叫石林,矮的叫石芽。石芽 与石林代表了不同的溶蚀阶段,岩石先是在地下 被水溶蚀分割,岩缝中的土壤被冲走,就露出了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 表面方向的运动。
运动结果: 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断裂带
褶皱
断层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 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 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风的搬运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角洲
沙滩
沙丘
外力作用的形式和特点:
表现形式
外力
形成地貌
风化作用
温度、水、 生物等
岩石破碎——风化壳
分布
侵蚀作用
风力 流水 冰川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干旱沙漠地区 黄土沟壑、瀑布 湿润、半湿润地区 冰斗、角峰、U形谷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搬运作用 风、流水、 冰川等
堆积作用
B.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称为 “外力作用” 。
(4)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5)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很慢; 基拉韦厄火山爆发的速度很快。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
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
式图是( C )
风力 流水 冰川
沙丘、沙垄等
干旱沙漠地区
三角洲、冲积平原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
冰碛丘陵等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总结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 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岩石经过风化就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 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条件。
河流的搬运作用示意图
风的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1)概念:
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 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 淀、堆积的过程。
(2)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外力 风力 流水
冰川
形成地貌
分布地区
沙丘、沙垄等
干旱沙漠地区
三角洲、冲积平原等 冰碛丘陵等
湿润、半湿润 地区
高纬度和高海 拔地区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 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依据又是什么?
提示:
从公元15世纪到公元18世纪,那不勒斯海 湾处于上升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 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物钻孔的痕迹。
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 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提示:
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地 壳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 理解;
2.结合典型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 2.通过案例研究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家 乡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2.熟悉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 影响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难点
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导入新课
陆地


海 洋
么 有 陆








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 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些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 2.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了解三类岩石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并掌 握岩石圈内物质循环过程。
石芽,石芽不断增高,就变成了石林。
巩固训练
1.判断下列图片中哪些属外力侵蚀作用,哪 些属外力搬运作三角 洲卫星图片
D.沙丘
提示:外力侵蚀作用:A、B 外力搬运作用:C、D
2.下列地表形态与主导外力作用的
搭配正确的是( D )
A.风蚀城堡——风力堆积作用 B.海蚀柱——冰川侵蚀 C.喀斯特溶洞——冰川侵蚀 D.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作用
东非大裂谷
喜 马 拉 雅 山
火山、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都 是内力作用的表现。
活动
下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 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 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 什么?
提示:
从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 处于下沉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 建成时底部的横纹雕刻看不见了。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土地貌的发育 两者是什么关系?
我国西北地区的风沙扩展与土地沙漠化 是什么关系?
泥沙淤积与黄河三角洲的扩展是什么关 系?
这些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二、外力作用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 外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等 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
这几种作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不断地 改变着地表形态。
有人说,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提供 了“粗毛坯”,而外力作用则是一位雕 塑家,不断地把“粗毛坯”精雕细刻成 千姿百态的形状。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是五种主要的雕塑 手法 。
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 形态,即地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 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 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下面 图片中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 海桑田”的变化呢?又是什么作用引起地表 形态发生变化的?
喜马拉雅山脉
台 湾 海 峡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流水侵蚀地貌示意图
流水侵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冰 斗 示 意 图
冰斗和角峰
风蚀地貌
风蚀城堡
搬运作用
(1)概念:
搬运作用(transportation)是指地表和近地 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 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