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更高效的设计测试用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思维导图更⾼效的设计测试⽤例?(转)
有时候项⽬很紧,我们没有时间来把⽤例都设计好并写到⽤例管理系统中,使⽤是⼀种⽐较好的⽅式,⽽且越来越受到⼈们的追捧。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些问题,⽐如A同学设计的⽤例只有他能看明⽩,B同学就很难看懂,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它就像⼈的⼤脑,他的思维是独⼀⽆⼆的,脑⼦⾥怎么想,这个就是怎么设计的。
但是既然是⽤例,我们就需要保证其可读性及重⽤性,便于评审以及给他⼈复⽤。
今天我就把⾃⼰⼯作中的⼀些经验分享出来给⼤家。
使⽤思维导图设计⽤例的注意事项:
1. 分级:
第⼀级:按测试的类型划分,如功能测试,交互测试,性能测试(可以是如懒加载,异步加载等内容涉及到性能改进的),异常测试(也可以放⼊功能测试下)等。
对于功能涉及⾯⼴的⼀定要严格区分出来,并且需要特别重视异常测试的内容;
第⼆级:按照需求的测试点划分,⼀般可以划分为多个测试点;
第三级:如果测试点可以细分到测试⼦项,就把测试⼦项作为第三级,否则直接在测试点后⾯写⽤例。
2. 对于功能测试下的分级:
可以按照组件,功能流程,数据层⾯,UI层⾯及异常情况等来进⾏分级。
3. 对于具体测试⽤例的编写,注意逻辑性及条理性:
1)如果好⼏条⽤例是在某个条件下完成的,是属于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则可以放⼊该条件的节点下;
2)如果⽤例是属于某个功能点下的,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那也放到它下⾯;
3)如果⽤例之间执⾏有顺序要求,则标记好序号1,2,3;
4)保证同级之间的⽤例是相互平⾏,互不影响的,如果有相互间的影响,那肯定得有层级关系;
5)书写⽤例时每条最好是说明⼀件事情,⽽且得出的是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不要出现“是否,有可能,可否”等等字样,结果必须确定; 6)⽤例中最好不要出现操作步骤,这个属于具体⽤例中的内容,但如果不多可以使⽤括弧备注。
总之,思维导图是指导我们的思维过程,但是所有的思维发散都要有⼀个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进⾏发散思维,这样⼦,我们思考时候才是有条理的,进⾏测试时也才有条理性,没有条理性的⽤例迟早会出乱⼦,有遗漏。
我画了个⽰例图。
以简单的邮件订阅为例:
以这张图来说,会⽐较有条理性,即使给其他⼈看也能明⽩,当然,这⾥⾯对邮箱格式的测试,其实不⽤这么啰嗦,可以直接对开发⼈员使⽤的正则表达式进⾏测试即可,关于正则表达式如何帮助我们更⾼效的测试,不是本⽂的重点,以后可以找个专题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