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十位 的省 份 均位 于沿 海 地 区 , 而后 十位 省 份均 属 内陆省份 。从 金额上 看 , 无论是 总量 还是 平均值 , 东 部 沿海 地 区均 远远 高 于 内陆 省份 。相 反 , 国 劳动 我 力 则 主要 集 中在 中西 部 内陆 省份 。因此 , 动力 与 劳 外 国直 接 投 资 的 地理 分 布 差 异 直 接 导 致 内陆 省份 过 剩农 村 劳动 力 大量 转移 到 沿海 地 区 , 实现 跨 区域 就业 。 ( ) 三 经济全 球化背 景下不 断增 长 的出 口贸易 为 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创 造 了外 部 条件 , 而农 村剩 余 劳 动

( ) 一 国外 直接 投资 的行业 结构及 外溢 效应是 影 响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总量 与 结构 的重 要 因素 , 村 劳 农 动 力 流 动 间接 促 进 了 中 国制 造业 大 国 的形 成 与 发 展。 据统计 , 1 纪初 以来 , 过 5 %的 国外直 接投 2世 超 0 资 集 中在制 造业 ,约 1 %的 F I 入 房地 产业 , 0 D流 这 两 个 劳 动 密集 型 行 业 吸 收 F I 额 占总量 的 8 % D金 0 以上 . D 行业 分 布特 征与 我 国劳 动力 要 素禀 赋 的 FI 比较 优势 相 吻合 。这 既成 为我 国吸 引 F I D 流人 的重 要因素. 也为 我 国农村 剩 余 劳动 力转 移 就业 创造 了 有 利 的外 部条 件 。 另外 , 资企 业 除 了直接 吸 收农 外 村 剩 余 劳 动力 外 , 通过 “ 术外 溢 ” 应 和 “ 业 还 技 效 产 聚集 ” 应 间接 扩 大 了 区域产 业 规 模 , 过 产业 集 效 通 聚规模 报 酬递 增 效应 , 一 步 引起 制造 业在 东 部 沿 进 海地 区集 聚 , 而增 加 了该 区 域对 劳动 力 的 吸纳 能 从 力 。显 然 , 中国制 造业 大 国地 位是 建立 在 劳动 力 区 域流 动 基础 之 上 的 , 动力 跨 区域 转移 直 接推 动 了 劳 我 国制 造业 竞争 优势 的形成 。 ( ) 二 国外 直接投 资 的区位选 择使 我 国农 村剩 余 劳动力 转 移呈现 跨 区域流 动特征 。 统计 , 引 F I 据 吸 D
来 我 国剩 余 劳 动 力 转移 的 重要 因素 。从 现 有 文 献 看。 国内学 者从 不 同视 角分 析 了我 国劳动 力转 移 过 程 问题 及 如何 实现 有效 转 移 , 但这 些研 究 忽视 了经 济全 球化 对 我 国农 村 劳动力 转 移 的规模 、 区位 及 结 构 的长期 性 影 响 。鉴 于此 , 文基 于 开放 宏观 经 济 本 的 逻辑 框 架 来 研 究 经 济 全 球 化 背景 下 我 国劳 动 力 转移 的实 现机 制 、 对我 国经济 内外 均衡 影 响及 今 后 政策 的调 整方 向 。 经济全 球化 与农村 劳动 力转 移机 制分析 2 0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经 济 全球化 对 我 国劳动 力 要 素 流 动产 生 了重 要 影 响 , 时 , 国 劳 动力 要 同 我 素 区域 流 动 反作 用于 我 国全球 化 进程 , 响着 我 国 影 在 全球经 济体 系 中地位及 作用 。经 济全球 化 与劳动 力 要素 互 相交 织 , 成 了我 国参 与经 济全 球 化 的 阶 构 段性 特征 。
[ 收稿 日期 ]0 1 0 - 0 2 1- 9 1 [ 作者 简 介 ] 沪权 , 邵 中共 萍 乡市委 党校 常 务 副校 长 , 授 ; 强 , 教 梁 中共 萍 乡市委 党校 讲 师 。
角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机制、 内外均衡 困境 , 通过借鉴国际经济 内外均衡 的逻辑框 架, 可以看 出, 国 我 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过程 中, 通过制度渐进调整可以实现均衡增长。 [ 关键词 ] 经济全球化 ; 劳动力转移 ; 机制 ; 困境 ; 政策 内涵
jI lf : 12
“ ” 研 三问 究 农题
开放 经 济 条件 下 中国农村 剩 余 劳动 力转移 问 江西 萍 乡 37 5 ) 30 5
[ 摘
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 国解决农村 问题的 关键 , 也是 我国 实现 经济均衡增 长的重要 内容 。基 -  ̄济全球化视 I2 -
[ 中图分类号 ] F2 . 33 6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472 1)109—3 1 788(0 11-040 0
农 村 剩余 劳 动 力转 移是 经 济发 展 的必 然 趋势 , 也 是 我 国解 决 “ 三农 ” 问题 和 实 现经 济均 衡 增 长 的 重要 途 径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农 村剩 余 劳 动力 转 我 移呈 现 出 阶段 性 特征 。第 一个 阶段 从 17 9 9至 1 8 98 年 . 着 我 国农村 家庭 联 产 承包 责任 制 实施 和 乡镇 随 企 业兴 起 。 村 劳动 力迅 速 向非 农产 业 转移 。这一 农 阶段 主要 以“ 就地 ” 转移 为 主要 特征 , 一 度成 为我 并 国农 村 劳动力 转移 的“ 金时期 ” 黄 。随着 乡镇企 业进 入“ 退” 衰 期后 , 对 劳 动力 吸纳 能力 逐 渐 降低 。2 其 0 世纪 9 0年代 以后 ,我 国农村 劳 动力 转 移进 入 第二 个 时期 。 主要 特征 是 经济全 球 化驱 动 下东 部 沿海 其 地 区经济 快 速增 长 , 吸纳 了大量 的跨 区域流 动 的农 村 劳动 力 。可 以说 , 济全球 化是 影 响 自 9 经 0年代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